選總額法,還是淨額法?一字之差,謬以千里。

12月3日晚間,*ST雪發(002485.SZ)公告,近日收到山東證監局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202387號)(下稱“決定書”)。

具體而言,2023年4月,*ST雪發披露《關於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將部分供應鏈業務收入確認政策由總額法更正爲淨額法,分別調減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一季度、2022年半年度、2022年三季度的營業收入0.79億元、5.4億元、1.24億元、2.31億元、3.77億元,佔更正前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5.17%、26.77%、38.18%、15.99%、23.14%。

其玄妙之處在總額法和淨額法的選擇上。二者一字之差,含義及其帶來的結果相去甚遠。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淘寶的營收就應該用淨額法確認收入,因爲淘寶相當於中介,賣家的東西成本多少、賣多少錢,都與他無關,佣金纔是他的營收。

京東的營收則較大部分需要用總額法確認收入,因爲京東自營是自己先買過來,然後再賣出去,進價、賣價都是自己定的,銷售額就是他的營收。

不同的計算方法,造成的結果大不相同,阿里巴巴交易額是京東的好幾倍,但營收卻只有京東的80%。

問題的關鍵則是,在總額法和淨額法的選擇上,該上市公司最初選用總額法是否合法合規?

2023年5月16日,*ST雪發收到2022年報問詢函。深交所要求該公司說明追溯調整的業務主要情況、業務模式、權利責任約定、合同條款、實物流轉情況等,公司相關業務是否真實,收入確認方法調整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等。

對於該問詢函,*ST雪發一再拖延,從2023年的5月一直拖至11月末,至今仍未回覆。

《決定書》指出,該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準確的問題。公司時任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對前期會計差錯負有主要責任。由此,山東證監局決定對公司及時任董事長韓剛、範佳昱,時任總經理劉宏娟、蘇齊,時任財務總監廖崇康、倪振鳳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

然而,是客觀的會計差錯,還是主觀的財務造假?關於總額法和淨額法歷來是監管的重點。

在總額法和淨額法之間的巧妙選擇,黑牡丹(600510.SH)6年虛增營收。

  • 2023年6月16日,黑牡丹披露對上交所監管工作函的回覆,對子公司艾特網能及紡織品貿易業務採用總額法確認營收,致使2016年至2021年年報存在虛增營收的情形。採用淨額法覈算後,仍對六年營收及成本產生42.17億元影響,佔該期間總營收的8.98%。時任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三人被證監會點評批評。

又因總額法變淨額法,華仁藥業(300110.SZ)虛增營收近33億。

  • 2023年7月20日,青島證監局發佈《關於對華仁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楊效東、韓莉萍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華仁藥業(300110)於2022年3月31日披露的《關於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將醫藥原料貿易業務的收入確認政策由總額法修正爲淨額法,分別調減2020年度、2021年一季度、2021年半年度、2021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3億元、7.85億元、18.23億元、29.65億元,佔更正前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18.54%、69.56%、72.17%、72.36%。

值得注意的是作爲*ST雪發母公司,雪松控股集團爆雷後實控人已被公安機關調查。2023年5月7日,廣州市公安局黃埔區分局通報,因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雪松控股下屬圓方投資等已被立案查處,公安機關已對主要犯罪嫌疑人張某等人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據媒體公開報道,張某即爲雪松控股實控人張勁。從2021年4月起雪松旗下的金交所理財產品陸續出現逾期,2022年2月初,雪松正式宣佈無法兌付後,涉及的投資者8000餘人,總金額約200億元。

12月4日,*ST雪發收盤報5.29元/股,市值近29億元,截至9月末股東戶數達6639戶。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