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

作爲金融行業重要支柱之一,信託業嚴監管態勢備受業內關注。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2023年,監管部門對違法違規信託公司的罰款金額超3000萬元。對此,業內專家表示,在信託業務新分類指引下,信託監管政策將持續迭代升級,強監管態勢也將常態化。

2023年12月2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監管局對中鐵信託作出罰款人民幣98萬元的行政處罰。該公司主要違法違規事實包括:風險底數不實,掩蓋表內外風險資產;開展非賣斷式債權轉讓業務“非潔淨”處置信託項目,且出現逾期後未納入不良資產管理;違規開展房地產信託業務;貸後管理不嚴,導致信託資金4.79億元被挪用。

無獨有偶。2023年12月28日,國通信託因違規開展政信業務、發行新項目承接風險項目、虛假壓降融資類信託等多項違規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湖北監管局處罰,同時多人被警告和罰款。12月12日,平安信託因協助保險資金變相投資單一資金信託、淨值化管理不到位、嵌套層數不符合資管新規要求、合格投資者人數突破資管新規要求、信息披露管理不到位,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罰款180萬元,3名相關責任人也被警告。

上述3家信託公司被罰只是一個“縮影”。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包括中鐵信託、百瑞信託、山西信託、雪松國際信託、廈門信託、重慶信託、雲南信託、華潤信託、興業信託、中誠信託等在內的至少15家信託公司被處罰,涉及多家知名機構和相關負責人,被罰金額合計高達3008萬元。其中,單筆罰款超過100萬元的罰單有9單。雪松國際信託兩度被罰,合計金額高達910萬元。

記者注意到,有7家信託公司被罰和房地產有關。比如,山西信託的違法事項中,有“信託資金變相用於土地儲備”;雪松國際信託被罰的理由中,含“向開發商資質不達標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提供融資”等。另外,有多家信託公司因數據質量問題而被處罰。比如,崑崙信託因“標準化監管數據錯漏報、標準化監管數據交叉覈驗不一致”,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寧波監管局處以80萬元罰款,相關責任人被予以警告;雲南信託因“部分非現場監管統計數據與事實不符”等違法違規事實,被監管處以60萬元罰款。

“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爲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是金融風險防範重點領域,也是信託公司展業合作多有涉及的業務領域,需要格外防範和關注,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中國信託業協會特約研究員袁田表示,面對行業轉型承壓和新業務拓展機遇並存的發展進程,2023年以來,信託公司股東和經營層變動頻繁,超三成信託公司董監高發生變動。這一方面會加速信託公司戰略調整,深化促進業務轉型;另一方面也會對公司治理帶來不確定性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2023年受處罰信託公司數量和金額都處在高位,但卻不是最高的。數據顯示,2022全年共有18家原銀保監局對21家信託公司共開出112張罰單(含個人),合計處罰金額6814萬元,其中14家信託公司被罰金額超過(含)100萬元;2021年,18家信託公司收到34張罰單,共計被處以罰款7071萬元,其中四川信託收到的罰單金額達3490萬元。

對此,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表示,從處罰金額來看,雖然2023年整體處罰金額總量較前幾年有所下降,但並不表示信託強監管態勢的減弱。從處罰內容來看,除了以往的貸前貸後盡職調查不到位、向不合規地產公司發放信託貸款、未按規定向投資者披露信息及違反審慎經營原則等除外,2023年還新增了“淨值化管理不到位、風險分類不準確”等違規行爲,說明處罰的細節及專業化更加突出明確。

“處罰只是手段並非目的,監管趨嚴可以起到較好的警示效果,雖然在短期內給部分信託公司帶來陣痛,但長期看有利於行業健康規範發展。”北京一位信託資深人士認爲,雖然近年信託罰單有所增加,但整體行業風險可控。針對近年來金融市場的諸多亂象,監管部門加大了處罰問責力度,提升違法違規成本,震懾違法違規行爲,強監管的良好氛圍加快形成。

近年來處罰緣由不僅聚焦於具體業務,監管層也對信託公司和責任人的監督力度持續加大,“雙罰”之下監管專業度持續提升,彰顯了合規監管常態化和系統化的成效。對此,帥國讓也認爲,在信託業務新分類指引下,預計強監管的態勢將會常態化,信託監管政策層面亦將持續迭代升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