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数悠远中华文化,“国”“家”“人”三种文化因素看似各自独立,实则一脉相承而又循环发展。正如亚圣孟子所言:“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由此可知,“传祖德、扬家风”自古以来便是国人的立身之根、立世之基,其重要性实不可忽视矣。

但尚显遗憾的是,在现代经济发展方兴未艾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不缺向前眺望的有志之辈,却少了很多愿意回头溯望的有心之士。但当我们把目标聚焦在东南一隅时却可喜地发现,刘方贵先生的呕心沥血之作《墨田家学文读》一书,却能在内容上旁征博引,在风格上独辟蹊径,读来让人不禁对刘氏家风暗暗称赞,更对闽地所独特的悠久历史文化心驰神往。

首先要读懂一本书,那必须要先了解这本书赖以为生的文化土壤。近些年来,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首在闽地传承发扬”的说法屡见报端,这不仅让一众福建城市频登热搜榜单,更让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对福建抱有满心好感。究其原因所在,除了福建地区山路阻隔、天堑众多的地理因素为传统文化提供了相对安逸的生存空间之外,更在于此地的人们十分重视文化传承,“处处有祠堂,家家念宗亲”便是许多人对福建一省的初始印象。如今,交通大变革既使高峡出平湖,又将天堑变通途,曾经的偏安一隅,终换来今朝的文化胜地。值此背景,丰富的闽地文化才能孕育出《墨田家学文读》这等独具闽地特色的闽学书籍,而这些书籍的面世,也定将作为一扇扇精神文化窗口,进而帮助更多的人去了解闽学的魅力所在。

再从作者来看,刘方贵先生乃是福建省建宁县客坊墨田人士,据族系考证,在刘方贵先生身上有着两股世袭相承而又相辅相融的文化基因。其一,他乃是大汉王朝创立者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身上仍流着盛汉的血脉,埋着强汉的心气。其二,刘先生一宗的宋朝先祖刘冀曾师承游酢,刘刚中曾师承朱熹,并深得程朱理学真传,最终经世致用成名宦,专研悟理成大儒。由此可知,自幼深受闽地文化熏陶,从小誓接家风传承之炬的刘方贵先生,能有此等心气将《墨田家学文读》一书作出,实乃天赋之所在,并属意料之中事。除此之外,刘氏一族之兴盛昌隆也从此处可见一斑。细数西汉开国至今,两千年传承不断,两千年一姓长荣,其中不知踊跃了多少优秀的刘姓儿女,宗族历史中不乏王侯名宦以及学术大儒比比皆是,而在两千年后的现在也有比亚迪副总裁、本书编委会主任刘焕明先生等优秀人才。此番彪炳荣盛,也正是刘氏家风的最好例证。

说完属地及作者,终能揭开面纱一睹作品真容。本书主要以作者家乡的“福建墨田刘姓”一族家学人物为主线,以弘扬理学优良文化为主题,主要选录了宋游酢弟子、开封名宦、理学先驱刘冀《云峰集》,朱熹高足、汉阳名宦、理学名儒刘刚中《师友问答》《两汉奇语》《疑梦篇》《家规十则》,元隐士刘丘《云山漫稿》,以及他们的后人明歙县杭州河南名宦、通议大夫、云南广西福建湖广四省左布政使、爵封楚公刘伸《嘉树堂集》,兵部职方司主事、赠光禄寺少卿、忠烈刘大年《北山文集》,清提督学政、中宪大夫、经筵讲官刘绍锦《纲斋文稿》,闺阁诗人刘高顺贞《翠微轩诗草》,女德诗人刘韵《红雨楼诗钞》,共26位家族先贤珍存的172篇各类体裁文本。不仅如此,刘方贵先生为向读者全面展示福建墨田刘氏八百年连绵不绝的理学传承,还特在每篇文本后精心加以点校、注释、翻译以及解读。其整理之不易,其编纂之精细,其解读之巧奥,无不令人拍案称奇。此外,在本书作品中,虽每一文本都有其各自精神主张,但又从整体上彰显出刘氏一族的家传理学底蕴,并深刻体现出世代传承气韵。再配以小传、附录志册等资料,本书也的确达到了再现不同时代背景,展示不同人物境遇,剖析不同处事方式,最后揭示福建墨田刘氏“忠者必有文,文者必有忠”壮美画卷的创作意义。以此鉴之,刘方贵先生无疑是有功的。其功既在于他切实做好了墨田“刘”姓之家风传承工作,更在于他能以《墨田家学文读》这一精心之作为契合点,向普罗大众读者弘扬这正确而普适的家风文化,并让更多的人由此重视起一门一宗之家风传承。

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它不仅仅只是身体的一方寝息之地,它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第一校”。而《墨田家学文读》这部佳作既由线装书局出版,又被列为是“特别推荐书籍”,由此可见本书乃是此类书籍之翘楚。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墨田刘氏那跨越时间长河的家风精神力量,定能力透纸张,引人深思,让我们在文字中通晓为人处世之道,进而跨上人生成功之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