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家具研习社 |

明清家具以木为骨,但对于其他材料的运用,也是毫不马虎的。

云石、百宝、螺钿......不同色彩、质感、调性的材料在木制家具的骨架上交相辉映,宛如园中百花,使明清家具繁丽缤纷,让人眼花缭乱,但其中唯有铜饰件,往往扮演的都是实用型配角。

以金属配件装配木家具的传统由来已久,据考证,早在商周奴隶社会时期,就出现了木胎和铜套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采用包镶和铆合的工艺手段让青铜和漆木相结合成新的形式。春秋战国时期,漆木家具的边角、底足等部位也有金属包镶现象,这一传统还延续到了汉代。

枣阳九连墩M2出土的卷云纹漆樽

到了唐宋时期,家具使用的铜饰件则更为精巧,造型更丰富,纹样更多元,工艺更精细......这为明清家具广泛使用铜件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在明清家具身上,光是铜件类型就有数十种,各种精美别致的造型和纹饰更是数不胜数。

总的来说,金属饰件的品种包括包角、套腿、面条、面页、合页、眼钱、曲曲、扭头、吊牌、环子、疙瘩、泡钉、挂勾、拍子、钉、绊、鬼睑及鬼脸签子等等,今天我们将择选常见铜件了解一二。

  • 合页

又称铰链,由两块铜板共同包裹一根圆轴组成,可开可合,故名合页。常用于连接两块板材,比如安装在箱子的上盖、柜橱家具的门边,以实现开合启闭功能。

因为合页常常裸露在外,所以匠人还会考虑让它和家具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故而会带有精心錾刻的纹饰。

合页分明钉和暗爪两种,明钉一般用特制的浮钉钉按,暗爪则用钻打眼,将暗爪穿过去,再将透过的暗爪向两侧劈分,使合坚实牢固。明式家具上一般都是明合页。

  • 面叶

是在柜子或箱子中间衬托钮头、吊牌的饰件,它是用钮头和曲曲穿结固定在家具上的铜片,由两块或三块组成,通常用两块,或左右,或上下用。

假如在柜橱类家具的门中间加上可以活动的立栓,通常需要安装一长条状面叶,称为“面条 "。这也是面条柜得名的其中一个解释。(另有人认为是因为线脚形如面条或用材纤细如面条)

  • 拍子

是安装在箱匣类家具上盖前脸正中间部位的饰件,盖好箱盖后,把拍子放下,拍子上的两个小孔正好套在箱子下部分的面叶的曲曲上,扣合即可给箱子上锁,箱子的盖子就不能打开。

  • 扭头

是为实现上锁功能准备的饰件,一般在柜橱类家具的对开的门边上各装一个,如果两门中间有立栓,需要在立栓上也装上一个。钮头中部有圆孔,用来插入旧式铜锁的横梁,横梁同时贯穿两个或三个扭头,门就不能打开。

  • 吊牌

是方便开拉柜子门或抽屉的饰件,是利用曲曲使吊牌固定在家具的特定部位。主要用于柜橱类家具的开启闭合,十分方便,实用性强,可完成开、关、拉等功能,往往还具有很强的装饰性。造型丰富多变,有椭圆形、长方形、花篮性、双鱼形、瓶型、葫芦形等等。

清 黄花梨带屉书箱 研习社藏品

  • 拉手

主要用于抽屉的开启闭合,一般在柜橱类家具中用的比较多,通常是由一根铁棒或铜棒弯曲而成,造型简洁,线条优美,有些复杂的拉手会模仿花草茎叶的造型。

二十世纪 黄花梨三屉闷户橱 研习社珍藏

  • 提环

是装在箱类家具两侧方便提拿搬运而设置的一种构件,是两个曲曲加上一个铜件的组合。

  • 护眼钱

可保护穿孔处因频繁使用铜件功能可能导致的磨损,故名护眼钱。

清 黄花梨状元箱 研习社藏品

  • 包角

包角一般包在箱类物件的四个上角上。有的箱子四个底角的外侧也装有包角。它的作用一是能加固箱子榫卯结构的结合力,二是能使家具的木质部分免受外界的磨损。

  • 套腿

包在宋、柜、桌、案、几类及屏风腿部的下端,紧紧贴合腿足造型,有的还在套腿上加饰泡钉。套腿的作用是保护家具的腿子避免直接和地面摩擦并免受潮湿的侵蚀。

- END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