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玥

2024年漸行漸近,個人養老金的又一個投資窗口期即將打開。個人養老金正式開啓1年多以來,一方面,在社會各方的推動下,養老投資逐漸深入人心,並呈現出投資者年輕化的趨勢;另一方面,從公募基金來看,雖然今年以來個人養老金基金整體表現平穩,但受權益市場波動的影響,大多數產品淨值有一定的回撤。

怎樣才能提升投資者的購買意願?養老投資接下來該怎麼做?機構與投資者都亟待解答這些問題。

頭部基金公司開始“預熱”

2024年1月1日,個人養老金新一期的繳款和投資窗口將開啓,近期多家頭部基金公司已經開始“預熱”。

12月6日,嘉實基金旗下多位基金經理在線上開啓了長達4小時的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一週年暢談會,回顧並展望個人養老金投資一年來的發展和未來;近期南方基金等多家公司也從不同維度對個人養老投資進行了深入探討;不久前,華夏基金髮布的《個人養老金一週年洞察報告》,通過調研和數據分析,全面剖析並反映個人養老金投資者的行爲特徵和訴求。報告顯示,從繳存資金到購買產品階段,投資人羣的年齡分佈呈現出年輕化趨勢:80後、90後中青年人羣在繳存和購買階段的佔比逐步上升,且在購買階段的佔比達68%,表現出更強的投資意願;95後、00後年輕人羣在個人養老金投資上佔比還不高,但已經有部分人開始行動。

長錢長投或是最優解

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實施以來,受權益市場波動的影響,個人養老金基金淨值整體出現一定的回撤。

Choice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全市場133只個人養老金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漲跌幅爲-3.69%,其中僅有13只基金實現小幅上漲,多爲穩健風格產品,其餘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回撤,其中權益倉位佔比較高的養老目標日期基金淨值回撤較大。

怎樣看待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短期回撤?要不要繼續長期投資?嘉實FOF投資部基金經理唐棠認爲,新的一年準備繼續做個人養老儲備的投資者不應太過悲觀,因爲市場情緒正在回暖,對未來權益市場可保持謹慎樂觀。“投資者需要選擇好自身風險偏好能夠承受的產品,而不是頻繁關注賬戶波動。基於長期理念,拉長時間週期看收益是更好的選擇。”唐棠說。

華夏基金也表示,個人養老金是一筆長錢,忽略短期波動、踐行長期投資是最優解。個人養老投資是爲了退休儲備資產,投資週期長達數十年,短期波動有望被時間逐漸熨平,通過複利效應不斷沉澱積累,最終達到資產積累的目標。

南方基金認爲,定投是個人養老金賬戶不錯的操作方式:一方面,在理財場景上,定投可以幫助上班族“強制儲蓄”,降低現金支出壓力,以積少成多的方式積攢養老資金;另一方面,定投也可以避免在高點一次性買入帶來的較大回撤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