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碧桂園

12月8日,碧桂園集團召開月度管理會議。“堅定信心,勇毅前行”,集團董事局主席楊惠妍連續第四個月以此爲主題,圍繞近期“一體兩翼”重點工作及下階段工作要求,鼓勵公司上下保持信心努力前行,謀求更好的發展。

楊惠妍指出,未來12個月公司主要有三項工作:保交付、保經營和保信用。

“三保”裏的第一項就是保交付。據統計,今年前11個月,碧桂園集團已累計交付房屋約50萬套,累計交付面積6043萬平方米,涉及31個省,240個城市。交付量再次穩居行業第一,在行業中遙遙領先。其中,山東、山西、江蘇、安徽、廣西部分項目提前交付,河北、湖北、湖南部分項目全部交付完畢,實現完美收官。

楊惠妍透露,未來的12個月,交付挑戰會進入深水區,2024年碧桂園交付量預計超過40萬套,數量仍然龐大。“保交付是非常艱難、但也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希望大家嚴陣以待,高度重視,做好前置規劃。”

“不是交付了就行,要按質按量的把我們的房子交付出去。”面對天量的交付任務,碧桂園沒有放鬆對交付質量的要求,堅持一站式服務,堅持以強基行動提升工程質量,堅持及時交付,努力實現全方位的高質量交付。

集團總裁莫斌也在會上強調,“保交付和安全質量是公司的底線,一定要做好底線管理,這也是企業生存的底線。”

保經營,一方面是保團隊,另一方面是保銷售。自出險以來,碧桂園體現出了很強的凝聚力,雖然應市場、公司變化有序進行了調整,但核心管理團隊保持相對穩定。楊惠妍代表公司感謝大家堅守在崗位上,與公司風雨同路、共度時艱。

她表示,經過了集團總部和區域項目層面的一定調整,總體上公司的組織架構已經到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階段。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要鎖定優秀人才,堅持公開透明的選人用人機制、培養人才的機制,更好地完善短中長期的薪酬和激勵機制。

在市場低迷、不斷探底的過程中,銷售纔是真正的造血。莫斌指出,“現在做的工作主要是止血和輸血,我們要修煉好自己的內功,熬過困難時期,努力提升銷售實現造血,這樣企業才能真正迴歸健康發展的軌道。”

如此艱難的內外部環境下,如何提升銷售?集團管理層在會上強調,一是要把握12月銷售關鍵節點,加大現樓去化,調動全民營銷,努力突破專項盤活,促進現金的回籠。二是要盯緊年末回款,做好年底逾期應收款的清收。同時,要提前籌劃春節返鄉工作,返鄉地區要提前做足準備,籌備開門紅供貨及銷售安排。

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碧桂園也推進了多項自救措施。2023年,集團盡最大努力削減行政費用開銷,總額較2021年大幅降低近60%。此外,楊惠妍家族作爲控股股東,全力爲公司提供資金支持,上市至今已通過借款、增持股票、購買債券、以股代息等方式合計支持總額約410億港元,且從未減持股票。“家族肯定會砸鍋賣鐵支持公司的,公司會努力成爲出險企業儘快恢復的一個樣板。”

近期,碧桂園集團管理層與財務部門對公司經營可能面臨的極端情況進行了敏感性模擬分析。她請大家放心,“保守計算的情況下,只要我們的存貨資產正常銷售,即使假設我們不買地、稅收沒有減免、不考慮一體兩翼的新增貢獻,未來十年碧桂園仍將持續保持正資產。”

從截至今年6月30日的最新公開財報來看,碧桂園的資產負債表也保持了相對良性的狀態:資產大於負債,淨資產超2500億元,已獲取的權益土儲約7800億元,淨經營性現金流保持爲正……

楊惠妍表示,做完了這個敏感性分析後,對公司修復資產負債表非常有信心。“資產負債表的修復非常重要,路徑非常清晰,也是可以達成的,大家要有信心共同努力去謀發展。”

除了傳統地產主體業務,集團的“兩翼”業務,即科技建造和代管代建,也在穩步推今年初,工信部等十七部門印發的《“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建築已成爲機器人應用的十大領域之一,要求拓展建築機器人應用空間,助力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建築機器人未來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據介紹,今年6月以來,博智林機器人已經開始面向市場銷售,目前主要是租賃轉購買和老客戶回購。“產品已經開始成熟,慢慢被市場接受。”代管代建方面,鳳凰智拓成立兩個月以來,在原有項目的基礎上已經新增河北秦皇島、河南洛陽、河南商丘、江蘇鹽城等4個項目,持續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