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唐燕飛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8日,今年以來南向資金淨流入港股市場達到3272.8億港元,持有70家港股公司比例超過30%,對部分優質個股的定價權逐步增強。

與以往偏愛頭部互聯網公司與高分紅央企公司不同,近3個月以來,南向資金捕捉了庫存週期見底及景氣度好轉的半導體、具備產業週期反轉機會的消費電子與醫藥等板塊,大手筆加倉中芯國際、小鵬汽車-W小米集團-W、信達生物等。

“南向資金近期轉向盈利企穩、估值具有修復空間的成長股,一方面說明經濟回暖復甦,另一方面說明海外央行加息週期或見頂,市場資金風險偏好提升。”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表示,南向資金加速進場,有望帶動外資加倉。

南向資金提升港股價格發現功能

截至12月8日,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合計淨流入港股達3272.8億港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2022年,南向資金全年合計淨流入港股市場超3800億港元。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港股通日均成交額達到312.51億港元,與去年同期大致持平。

顏招駿認爲,互聯互通提升了港股價格發現功能。大部分港股公司來自內地,南向投資者更熟悉內地市場,有望帶動港股估值修復。從資金流向看,科技、消費、醫藥等新經濟板塊獲南向資金大幅流入,相關板塊的流動性隨之提升。

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資訊科技業、金融業、非必需品消費、醫療保健業成爲南向資金持倉市值最高的四大行業,最新持倉市值分別爲5297.03億港元、4975.43億港元、2191.8億港元和2146.44億港元。

“過去,南向資金的影響力沒有這麼大,地產、金融是港股市場主要板塊,而南向資金偏愛新經濟板塊,顯著提升了優質公司的流動性,也讓港股市場結構得以改善。”顏招駿表示,境外機構投資者對境內企業的研究邏輯、估值方式與境內機構存在差異,南向資金成爲重要市場參與方,對部分優質港股的定價權逐步上升。

南向資金對部分港股的持股比例不斷提升,對其股價影響力不斷增強。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8日,南向資金對70家港股公司的持股比例超過30%,如康龍化成、長城汽車、康希諾生物等。

“擁抱成長股”成南向資金新動向

香港清算系統數據顯示,以持股市值計算,近3個月來,南向資金區間持股市值增幅最大的股票爲小米集團-W、建設銀行、康方生物、石藥集團、中芯國際、信達生物,持股市值分別增加了91.96億港元、68.85億港元、39.69億港元、37.37億港元、33.78億港元和32.32億港元。

“持股市值上升,既包括資金配置力度加大,也有股價上漲因素。”一名香港私募基金經理表示,南向資金主要基於行業景氣度與估值來配置,其近期抱團主線爲電子與醫藥板塊,可能是因爲兩者均存在產業週期反轉機會。

以電子與半導體產業鏈爲例,多家券商研究所認爲,在終端創新和AI賦能的影響下,半導體板塊有望在2024年進入景氣上升通道。中信建投認爲,AIGC引發內容生成範式革命,終端創新有望催化消費者需求。當前,半導體庫存持續去化,部分板塊觸底反彈,2024年需求有望回暖。南向資金已捕捉了這一機遇,中芯國際、舜宇光學科技、高偉電子、瑞聲科技等近期均獲得南向資金加倉。

港股醫藥板塊估值位於底部位置,疊加行業景氣度改善,成爲南向資金佈局重點。Choice數據顯示,南向資金對醫療保健業近3個月淨買入250.22億港元。自2021年7月1日以來兩年多時間裏,恒生香港上市生物醫藥指數累計跌幅超過65%,目前估值處於行業近5年來相對低位。興業證券最新研報稱,在產業端,醫藥技術創新迭代、新需求不斷釋放;在市場端,需求穩步復甦,國際市場廣闊,創新藥即將從臨牀陸續走向商業化。

一名公募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臨近年末,部分內地機構主要佈局港股市場趨勢性向上行業,偏向受益於美債收益率見頂回落的成長股,而不是過去比較偏穩健的高分紅股。這也說明,南向資金對優質港股的信心仍比較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