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为漆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盐肤木或同属植物青麸杨等叶上寄生的虫瘿。主产于四川,全国大部分地区出产。9~10月摘下虫瘿,煮死内中之寄生虫,干燥后生用。

【处方用名】

五倍子。

【性味归经】

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主治】

本品涩性较强,作用广泛,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崩止血、固精缩尿、敛汗生津等多方面的功效。

1、敛肺降火:用于肺虚久咳,可与五味子、罂粟壳等同用。

2、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不止,可单用或配诃子、枯矾等同用。

3、固精缩尿:用于遗精、遗尿,常配茯苓、龙骨治虚劳遗浊。

4、敛汗生津:用于自汗、盗汗、消渴等证,如《本草纲目》治寐盗汗,《世医得效方》治消渴多饮,皆单味用之。

5、固崩止血:用于崩漏、尿血、便血等出血证,可单味应用,亦可配入复方中使用。

此外,外用可治疮癣肿毒、皮肤湿烂及肛脱不收、子宫脱垂等证,可单味研末外敷或煎水熏洗,也可配合枯矾同用。

【用量用法】

1.5~6克,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酸涩收敛,故外感咳嗽及湿热泻痢忌用。

【参考资料】

《开元本草》:“疗齿宣疳,肺脏风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癣疮,瘙痒脓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儿面鼻疳疮。”

《本草纲目》:“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五倍子乃虫食其津液结成者,故所主治与其同功。其味酸咸,能敛肺、止血化痰、止渴、收汗,其气寒,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泻痢湿烂。”

药物成分:含鞣酸、树脂、脂肪、淀粉等。

药理:可使皮肤粘膜溃疡等组织蛋白质凝固呈收敛作用,能使血液凝固而呈止血作用。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有抗菌作用。(内容摘自杨永良主编的《中药学》教材)

每日一味中药——五倍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