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退的錢都要退回去,還連累了公司聲譽,不要再做這樣得不償失的事情了。

撰稿 / 胡欣紅(教師) 編輯 / 劉天紅 校對 / 劉軍

590餘名未成年人累計充值金額達490餘萬元,卻遭遇退款難,近日,網絡遊戲《蛋仔派對》被推上風口浪尖。

據紅星新聞報道,多位未成年人家長反映,孩子沉迷一款名叫《蛋仔派對》的遊戲,該遊戲實名制存在漏洞,對未成年人充值設卡不嚴,孩子充值數額巨大,爲家庭帶來損失。在一個有數百位家長的聯絡羣裏,一份統計列表顯示,590餘人充值了490餘萬元,充值數額多在2000元到1萬元不等。

近年來,未成年人“敗家式”充值或打賞問題一直很受關注,相關部門也爲此出臺了系列規範措施。但“蛋仔”事件表明,部分平臺的管理仍存在不小漏洞,未成年人“敗家式充值”問題依然存在。儘管《蛋仔派對》官方已表示進一步升級健康遊戲防沉迷系統,推出相關舉措,但此事再次也爲網遊平臺規範運營提了個醒。

註冊實名制下,平臺方可針對性限制未成年人打網遊的時間及內容,防止其沉迷。《蛋仔派對》運營方顯然沒有把好這一入口關。據家長反映,僅依靠手機自帶賬號即可下載登錄該款遊戲,而無需額外輸入信息,同時也有孩子在一些短視頻平臺購買遊戲賬號登錄。“熊孩子”們可以如此“便利”地加入“派對”,一步步沉迷其中也就可想而知了。

除了進入門檻低,《蛋仔派對》對充值數額的設置也有違相關規定。早在2019年,《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就明確要求,8週歲以上未滿16週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16週歲以上未滿18週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100元,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400元。但據此次家長提供的充值記錄截圖,有未成年人用戶存在648元的充值行爲,已明顯超出規定數額。

在家長投訴及媒體監督之下,截至目前,涉事平臺表示,在聯絡羣登記的590多個退款申請中,超80%已處理完畢。涉事平臺這一積極姿態值得肯定,但也要有所反思。

比如,在被媒體曝光引發關注之前,平臺方爲何不主動採取行動?究竟是後知後覺還是另有所圖?事實上,在此前的互聯網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中,涉及《蛋仔派對》的就有14413個,其中多數投訴爲“未成年人充值”,平臺方不該對此毫不知情,甚至在被曝光後仍然“退款難”。

此番,惹得家長紛紛“找上門來”,涉事平臺當然也得不到什麼好處,該退的錢都要退回去,還連累了平臺聲譽。

這也再次提醒,網遊運營不能一味瞄準錢包只顧“派對”,甚至不惜損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而嚴守法律法規、承擔社會責任,也當是平臺運營底線。否則,等出了問題再匆忙“滅火”,那就得不償失了。

據報道,目前,此次涉事平臺已針對大額消費、高頻消費及疑似未成年人消費等高風險行爲,在支付環節設立了人臉識別,還上線了“一鍵禁止遊戲充值”“一鍵禁止遊戲登錄”等功能。

由此可見,防止未成年人沉迷,在網遊平臺運營技術上並非難事,關鍵是要使其具有這樣做的主動性。在這方面,就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爲那些“積極性不高”的網遊平臺“提神”了。

當然,懵懂孩子對金錢沒有概念,部分孩子的“敗家式充值”或打賞行爲,家長也有監管不力之責。這也要求,家長要對孩子加強日常教育和引導,並管好自己的支付賬戶,爲手機等移動支付方式增加必要的門檻。

說到底,防止未成年人網遊沉迷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各方齊心協力,才能真正管住孩子們“敗家式充值”的手,併爲他們築起健康成長的“防火牆”。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