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鹿小竹富書作者),來源:富書(ID:kolfrc)

通過自律和修煉,強健身心,擴大格局,提升境界,人生自是另一番風景。

看到這樣一句話,溫暖又有力量:“初冬暖陽萬物藏,歲月沉香悅時光,泡一壺陳皮,讓溫暖與你不期而遇。”

又到了“養生熱”的冬季,在暖暖的陽光下,泡一壺陳皮,靜心享受歲月,是多少人追逐的生活。

可我們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卻是白天在辦公室裏,抬頭不見日頭,回去已是披星戴月。

關於“養生”這個詞,似乎很重要,卻覺得離我們很遠。

我們既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更沒有金錢去將養生這件事提上日程。

其實不然。

很多養生的方法,其實是低成本,又有效的。今天,給你分享三個低成本的養生方法。


低內耗,養氣

最好的養生是什麼?

《黃帝內經》開篇就給了我們答案:“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意思是人的精神恬淡,情緒安定,精神內守而不耗散,疾病又怎麼能夠襲來呢?

最好的養生其實就是養心,養元氣,遠離內耗。

衆所周知,曾國藩是一個對自我要求很高的人 。

從曾國藩日記中,我們不難發現,早期的他一心想當聖賢,對自己特別狠。

一旦發現自己身上的毛病,就狠狠自責,更是痛罵自己“不爲聖賢,便爲禽獸”。

可“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塑造自己,哪能一步到位呢?

於是他陷入了糾結的精神內耗中,感到焦慮、壓抑,過得很累。

後來,他漸漸意識到不能再繼續這樣下去了,開始反思。

覺得是因爲過度在意一時的得失,反覆自責,精力都消耗在自責上了。

他勉勵自己:“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停止內耗的他,一路上升,成爲中國半個聖人。

人內心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跟自己內心好好和解,才能停止內耗,繼續前行。

可正如王陽明所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人最難把控的,也是自己那顆想要一切完美的內心。

曾看到有網友分享自己的故事,說自己有一個50歲的中醫朋友,總跟她說:“生活要抓大放小,不要什麼都管。”

中醫朋友年輕的時候,一邊想把工作做得出色,一邊又想讓生活過得高質量,此外還想把老公和孩子也調教得很好。

於是一邊在單位忙到焦頭爛額,一邊要想房子裝修的事,還要爲家裏瑣事糾纏不休,從早到晚,身心一刻不得閒。

她的狀態變得很差,氣色也越來越不好。

她知道自己是操心太多、想太多,自我內耗過度,導致精力不夠,氣血虧損。

後來,她就只管兩件事,自己的工作和孩子的學業。

房子裝修這類事情交給了老公,反正房子就是個睡覺、休息的地方,她不再糾結細節,不再追求完美。

現如今,她時常帶着從容的微笑,每天泡好養生茶後,耐心地看診40個病人。

名醫朱丹溪在《格致餘論》裏強調說:“心動則相火亦動,動則精自走。”

心少掛礙,沒有內耗,纔是真正的養氣血,真正的養生。

勤運動,養體

古語有云:“活動有方,五臟自和。”

經常運動的身體,健康,有活力,身心俱好。

中國最後一位國學宗師錢穆先生,他的祖父37歲病故,父親活到41歲,長兄也英年早逝。

可他自己卻活到96歲高壽,他的養生妙招就是運動和鍛鍊。

他每天十年如一日地打太極,從不間斷。

太極拳讓他的神經得以放鬆,身心得以愉悅。

這給他增強免疫力,抵抗疾病的同時,也讓他的內心靜下來,身心俱養,得以高壽。

《增廣賢文》說:“身怕不動,腦怕不用。”

身體康健且長壽的人,大多離不開運動。

丹曼做過一項調查研究,發現經常慢跑運動的人,比不慢跑運動的人平均壽命長5到6年。

運動的人生,大多過得不會太差。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出生時曾被預言活不過4天。

他的一生都在和病魔抗爭,卻活出了84歲。

他非常喜歡各類運動,騎馬、跑步、游泳,擊劍,80歲時,還和朋友一起登山看日出。

他曾說:“生命在於運動。”

他用自己的一生驗證了這句話的正確性。

前段時間,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參加半馬的圖片,想起她的經歷。

她的工作很忙,經常下了班,還要把筆記本電腦抱回家,加班到深夜的那種。

有時完成工作後,發現離要出門上班只有20分鐘,於是隨便抹把臉就出門。

那時她說,都快變成禿頭了,身體也越來越差。

2017年,她開始跟着別人跑步。

從2公里開始,到現在每次基本輕鬆十公里,每年再跑幾個半馬。

她的體型又回到了學生時期的高瘦,體檢指標不再有箭頭。

對於奔五的年紀來說,這已經很難得。

她說:“運動使我健康,使我快樂,用運動來養生的人生,纔是高級的。”

她的歷經,讓我不得不面一個現實:運動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

是的,很多時候,我們總會給自己找藉口,那麼忙,哪有時間呢?

可有人不以天氣爲理由,下雨時在家做平板支撐;
有人不以下班晚爲理由,4:30起牀練瑜伽;
有人不以沒時間爲理由,出行總是走路,從不坐電梯;

有人不以要看娃爲理由,孩子睡後,在樓梯間跳繩。

那麼,你呢?

你以什麼理由,拒絕運動養體呢?

泰戈爾曾說:“靜止便死亡,只有運動才能敲開永生的大門。”

所以,開始行動吧!

畢竟,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讓我們走出泥濘,進入夢想國度

多讀書,養腦

你歷經過這樣的“大型打臉現場”嗎?

幼時,家長和老師們常勸我們多讀書。

經常聽到:“孩子啊,多看看書吧,長腦子!”

我們當時一臉不屑:當我是三歲小孩啊,糊弄誰呢?就是想騙我看書。

可後來經歷多了,才發現:讀書長腦這事,是真的。

據記載,孔子的學生閔子騫,剛來投學時,一副蔫頭耷腦、面容憔悴的模樣。

可來了一段時間後,容顏大改,變得面色紅潤,精神煥發。

孔子很奇怪,問他是什麼讓他改變了。

原來閔子騫來了之後,就每日靜心讀書。

因爲讀書,他開始明辨是非、知美醜、心平氣和,增長智慧後,容顏也跟着大改。

清代文人沈復在筆記《浮生六記》中寫道:人心至靈至動,惟讀書可以養之。

好的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讀它們就是在給自己的大腦輸送養分。

大腦養好了,人生也就開掛了。

就像一代學者季羨林先生。

他出身貧窮,小時候總是飢一頓,飽一頓,可他有個保持多年的習慣,每天清晨4點起牀讀書。

不管外界如何變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他總是手不釋卷。

在北大任職時期是這樣,特殊時期在牛棚度過的歲月也是這樣,沒有什麼際遇可以讓他放下手中的書卷。

由此得來的成就,也讓很多人無法望其項背。

他是國學大師、學術泰斗,是北大唯一的終身教授。

他精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

有人說他是精於閱讀、勤於閱讀、成於閱讀。

也許,你要說:我讀書了,可沒有什麼用,我的人生沒有變得更好,自己也沒有變得更聰明。

在這裏,我想用樊登的一句話來答覆:“杯水車薪。”

加謬曾說:“只要我還一直讀書,我就能夠一直理解自己的痛苦,一直與自己的無知,狹隘,偏見,陰暗,見招拆招。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你會在不斷地讀書中,發現越來越多的不足,也會在不斷地讀書中擴大自己的認知圈。

在等待的日子裏,刻苦讀書,謙卑做人吧!

根養得深,日後纔能有枝繁葉茂。

有個朋友運營着一個幾十萬粉絲的賬號,當談到經驗時,他說:“我曾經也像大多數人一樣,剛有賬號就到處求經驗,甚至問該不該花錢買粉絲?”

有個老師的回答讓他終生難忘:“你不花錢做不好的事,花錢買了粉絲,賬號也不會起來。”

是的,就像養生這件事。

很多人都明白:

只要減少無意義的思慮,就能減少內耗,養護好精氣神;

只要出去跑跑,運動起來,就能養好體魄;

只要多讀書,就能慢慢地提升認知,養出好腦子。

可就是不願意行動起來,不惜花錢辦健身卡,買各種保健品,報名各類打雞血的課程。

結果,健身房裏幾乎沒有你的身影,各類保健品過期了,也不知裏面東西長啥樣,買的課程躺在網盤裏,只是佔着內存。

而你自己,連心理安慰都沒買到。

養生,其實沒那麼貴。

成年人最好的養生,即運動,讀書,遠離內耗。

點個在看,願你通過自律和修煉,強健身心,擴大格局,提升境界,人生自是另一番風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