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1年,已經四十歲的漢宣帝劉詢,忽然下令,要召開一場學術會議。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四十歲的漢宣帝,可謂是處於他人生的最頂點。在他的治理下,漢朝出現著名的'昭宣之治’,國力迅速恢復,百姓安居樂業。同時,邊疆戰事也逐漸消泯,西邊的西羌被平定了,北方的匈奴投降了,周圍的其他邊疆民族也不鬧了。

而且,就在一年之前,匈奴的呼韓邪單于,還率領整個南匈奴,投降了漢朝。在這之後,這位匈奴單于,還親自來長安朝拜了漢宣帝。西域那邊,也徹底被漢朝控制,而且還建立了西域都護府。

這個榮耀,可是當年漢武帝窮極一生,都沒能實現的成就。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除此之外,在政治上,漢宣帝大力整飭吏治、懲治貪腐;在經濟上,漢宣帝設立了常平倉、抑制土地兼併;在漢朝中央,漢宣帝也不玩任何花活,堅定扶持太子劉奭,重用賢良。

總之,經過多年的奮鬥之後,漢宣帝的人生,到了這個時候,已經近乎完美了。從一個監獄裏長大的皇族遺孤,到此時近乎完美的大漢天子,漢宣帝的一生,到了這個時候,幾乎已經很難挑出什麼錯誤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漢宣帝忽然下令,召集全國最頂尖的大儒,來京城開個會。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這場學術會議,後世史稱石渠閣會議。

在整個西漢歷史上,這場石渠閣會議,其實並不算有名。類似的學術會議,其實也曾經召開過很多次。甚至於後來在史書上,有關這次學術會議的詳細記載,都少之又少。會議的相關內容記載,後來都逐漸失傳了。

但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這場會議,卻成了後來挽救漢朝國祚的關鍵會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場學術會議對漢朝的重要性,絲毫不遜色於當年劉邦的'白馬之盟’!而且大家更不會想到的是,這場會議的結果,將會在五十年之後,直接決定漢朝的國運!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毫不客氣的說,如果沒有這場會議,五十多年以後,就算那位'大魔導師劉秀’,真有召喚隕石的能力,他也很難重建漢朝。

那麼,這場石渠閣會議,到底是一場怎樣的會議呢?爲什麼一場單純的學術會議,後來會成爲決定漢朝國運的關鍵呢?

這個故事,我們得從當年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說起。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很多人都知道,漢朝初期的時候,一直推崇黃老之道。這套治國思想,在漢朝開國初期的時候,還是挺好用的。因爲在這套思想體制下,國家基本上是能不管的就不管。如此一來,經濟快速發展,百姓努力工作,一切似乎都很完美。

所以接下來,歷史上就出現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但問題是,到了文景之治後期,大家開始逐漸發現,黃老之道也存在很多問題。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社會過度自由化。這種情況,大致可以參考近代的資本主義無序擴張。當資本沒有任何限制的時候,很容易就會變成洪水猛獸。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而當時漢朝的情況,其實也是這樣的。

所以再後來,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就開始給漢朝找其他出路。這事其實早在漢武帝登基之前,他爺爺漢文帝,以及他爹漢景帝,已經開始想辦法了。之前很多頂級的聰明人,都在想什麼樣的思想最適合漢朝。

就這樣,等到漢武帝登基之後,很多有識之士,終於得出結論:就當時漢朝的情況來說,儒家學說,遠比黃老之道更適合拿來治國。實行黃老之道,國家很容易自由散漫,出現各種問題。但是推行儒家學說之後,國家可以拿儒家的禮,來約束大家的行爲。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這樣一來,之前黃老之道造成的弊病,自然就逐漸解決了。

對於儒家的這個禮,後世存在很大的爭議。尤其是到了近代,很多人認爲,儒家的封建禮教,是限制大家發展的重要桎梏。這一點,在近代歷史上,確實是這樣的。但是在西漢時期,尤其是在漢武帝剛登基那會兒,其實不是這樣的。

因爲當時那個時代,更需要有邊界的自由。儒家的仁義禮智,就像是牽着風箏的那根線,可以確保風箏飛的更高。但同時,這種封建禮教,也確實讓風箏無法自由飛翔。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至於說這樣到底是好是壞,那就真的很難說了。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有一個叫董仲舒的大儒,主動向漢武帝上書,提出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漢武帝收到董仲舒的策論之後,也覺得這位董夫子的理論很有效。所以後來,漢武帝就正式下令,開始在全國內推行儒家學問。

這裏多說一句,董仲舒當時的上書,可不單純就是一個建議而已。提建議其實從來都不難,真正難的,其實是提出一個完整方案。而當時的董仲舒,就是在策論當中,直接寫了一套完整的思想方案。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準確來說,董仲舒拿出來的這套方案,和當年孔子的儒家思想,其實還有點區別。如果說,當年孔子總結出來的,是儒家學問的根本綱領。那麼董仲舒的這套方案,則是以儒家公羊學派爲主,以道家和陰陽家的思想爲輔,同時融合了其他各種諸子百家思想的精華。

而對於漢武帝來說,這套思想,除了可以更好地統一思想之外,還有一個特別大的優點,那就是'天人感應’理論。這套理論,完美的解釋了皇帝的權柄,是老天爺給的。皇帝本人,自此之後也就被稱爲天子。

所以,至少在當時那個年代,董仲舒提出來的這套思想體系,其實還是挺先進的。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而接下來,隨着漢朝正式推行這套思想,國家凝聚力進一步提升。所以再之後,漢武帝就可以大規模對匈奴開戰。擊敗匈奴之後,又開始大範圍對周圍開疆拓土。

如果沒有推行儒家思想,漢武帝想要完成這些大事,估計是不太可能的。

而隨着儒家學說開始推行,同時,漢武帝又建立了察舉制。察舉製出來之後,天下的讀書人開始全都學習儒家學問。漢朝的思想體系,自然也就更穩了。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就這樣,很快,轉眼之間,幾十年的時間就過去了。

在這幾十年當中,漢武帝完成了那些豐功偉業,然後病逝。而漢武帝病逝之後,漢昭帝即位,歷史自此進入了昭宣之治的時代。但是同時,因爲漢宣帝比較年幼,當時的朝政大權,都在幾位輔政大臣手裏。後來,霍光又戰敗了其他幾位輔政大臣,自己獨掌大權。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之前董仲舒提出來的這套理論,開始出問題了。

董仲舒是儒家內部公羊學派的學者。所以他的這套理論,也是以公羊學派的學問,作爲理論基礎。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所謂的公羊學派,其實就是儒家的幾個分支之一。當年孔子活着的時候,儒家自然就是一家之言。但是孔子去世之後,就算同樣都是他的學生,對於孔子留下來的這些著作,也會有不同的理解。

而隨着這些理解不同,後來,大家就開始逐漸分化,變成了不同的學派。不同的儒家學派,雖然都信奉孔子的那一套理論。但他們對孔子這套理論的解讀,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有可能是截然相反了。

而公羊學派,就是儒家內部衆多的學派之一。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很多人都知道,儒家內部有幾本特別重要的書,後世合稱爲'四書五經’。在五經當中,有一本書叫做《春秋》,這是孔子修訂的一部史書。但是當年孔子修這部史書的時候,喜歡玩'言多必失’那一套,基本上用的都是所謂的'春秋筆法’,只記錄某一件史的時間地點和結果。

所以後來,儒家學者在讀這部《春秋》的時候,就產生了很大的爭議。正所謂'一千個讀者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在一千個儒家學者的眼裏,自然也就有一千個《春秋》。

再之後,歷史上就陸續出現了三個牛人。這三個牛人,分別給這部《春秋》做了詳細解讀。這三個人,分別是左丘明、公羊暠以及穀梁赤。而後人爲了紀念他們,就把他們三個人解讀的《春秋》,分別稱之爲《左氏春秋》、《公羊春秋》以及《穀梁春秋》。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當然,除了這三個牛人之外,歷史上也還有其他人做了同樣的事情。不過,這其中就數這三個人影響力最大。所以後來,這三個版本的《春秋》,都得到了大量儒家學者的支持。

但問題是,這三個版本的《春秋》,內容上有很大的不同。

三個版本當中,最被大家接受的,其實是那本《左氏春秋》。幾乎所有儒家學者,都不覺得這本書有什麼問題。甚至後來,這本書還成了儒家必讀的經典之一,後世習慣稱之爲《左傳》。

但是相比之下,《公羊春秋》和《穀梁春秋》之間,就存在很大差異了。而因爲這些差異,不同的學者支持不同的理論。所以接下來,因爲這兩本書的內容,儒家學者分成了兩個學派。一個叫公羊學派,一個叫穀梁學派。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而之前給漢武帝上書的那個董仲舒,他就是公羊學派的代表人物。

當然,這兩個學派,在當時都不是什麼主流。甚至後世大家普遍認爲,兩漢時期學派也不是這麼分的。雖然儒家學者對這幾個版本的《春秋》有爭議,但也沒到分裂成學派的程度。而這些學術上的問題,哪怕是我們用最精煉的語言來說,也會讓人覺得很繞。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既然都是儒家學者,大家一起好好學習就可以了,有什麼可爭論的呢?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其實,不光是今天很多人這麼想,當年漢武帝推行儒家學說的時候,估計也是這麼想的。漢武帝其實也不在乎這些儒家學問的內部差異。他所需要的,只是統一國家思想,然後更好的對匈奴開戰。至於儒家學者喜歡吵架,願意吵就去吵唄!

但漢武帝怎麼都沒想到,他這個粗心大意,卻給他的兒子,差點埋了一個致命的雷。

這個雷,叫做君權更替。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這套理論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等到了後來的漢昭帝時代,尤其是霍光鬥倒了其他幾位大臣,徹底獨掌大權之後,這個隱藏的雷,終於徹底爆出來了。

因爲按照公羊學派的理論,首先,天子不是老天爺的化身,而是老天爺給的一個爵位。這事在儒家典籍裏面,叫做'天子一爵’。

其次,君權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皇帝昏庸,或者皇帝本人能力不足,不適合做天子。那麼下面的人,是可以替代皇帝做天子的。這事在儒家學問裏面,叫做'經權說’。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而這樣一來,按照公羊學派的思想,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出現了。

既然當時皇帝的權力,都掌握在霍光手裏。而天子本人比較年幼,確實也不太適合做皇帝。那麼,按照公羊學派的理論,這時候漢昭帝就應該直接禪位!他應該直接把天子之位讓給霍光,然後自己找個一百里的地方,去做一個諸侯王!

在之前的幾十年裏,因爲漢武帝一直比較強勢,所以也沒誰會提這個問題。而到了漢昭帝時代,之前幾位輔政大臣相互對峙,自然也不會有人提這個問題。所以,這個問題真正爆出來,其實是在霍光徹底掌權之後。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公元前80年,霍光徹底滅了其他兩位輔政大臣,自己成了漢朝一哥。兩年之後,一個叫眭弘的人,忽然上書,請求讓漢昭帝禪位,然後由霍光做皇帝。

這個眭弘,就是當年董仲舒門下的一個弟子,他也是公羊學派的人。

顯然,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這個眭弘大概率就是一個政治投機者。他可能就是想借着這次上書,博取霍光的注意,然後好方便他自己升官發財。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但可惜的是,眭弘這次拍馬屁,卻恰好拍在了馬蹄子上,或者說是直接拍在了馬臉上!要知道,當時霍光剛剛戰敗了其他幾位輔政大臣。雖然自己權力很大,但還遠到不了爲所欲爲的程度。而且,下面的那些老劉家的諸侯王,也不可能就這麼看着他胡來。

所以,收到這封上書之後,霍光瞬間嚇出了一身冷汗。然後,霍光半點猶豫都沒有,直接讓人砍了這個眭弘。

不得不說,這次事件,真的是老劉家運氣好。如果這時候他們遇上的,不是霍光,而是後來的王莽,或者後來的司馬家。那接下來的漢朝,就等着天下大亂吧!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就這樣,因爲霍光的雷霆手段,接下來,再也沒有人敢提這件事了。而此後的二十多年裏,歷史的主線,就成了漢昭帝去世,然後霍光先後擁立了劉賀,以及漢宣帝劉病已。再後來,霍光去世,漢宣帝順利掌權,之後又殺光了霍家。

而霍家倒臺之後,漢宣帝又開始施展自己的抱負。在他的治理下,漢朝終於恢復了國力,邊境叛亂徹底解決,匈奴那邊也選擇了投降,國家經濟蒸蒸日上。

等到這些事情都做完了之後,漢宣帝終於想起來,當年眭弘搞得這件事了。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和平定西羌、收服匈奴、發展國力相比,這件事自然沒那麼重要。但同時,如果不處理的話,始終是一個未知的大雷。誰能確保未來的歲月裏,不會再出現像霍光這樣的大權臣呢?誰又確保下一個霍光,依然還是不會篡位呢?

所以,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漢宣帝決定,召集全國大儒,討論一下這個問題。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之前使用的儒家系統,出了一個bug,然後漢宣帝需要用這場會議,來打一個補丁。

就這樣,石渠閣會議召開了。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石渠閣是當時漢朝的皇家圖書館。在這地方召開一場學術會議,自然是再合適不過。而當時有資格參加這場會議的,也都是最頂尖的大儒。比如說中國目錄學之祖劉向、後來漢元帝時期的輔政大臣蕭望之、丞相韋玄成、御史大夫薛廣德等等。

據史書記載,當時參加這場會議的大儒,一共有二十三人。而這二十三個人,後來混的最差的,也能在漢朝後期做一個光祿勳,相當於是'準九卿’級別的人物。混的正常一點的,都是九卿起步。能當上丞相和御史大夫的,也不是一個兩個。

而且,這裏面影響最大的幾個人,他們不只是在他們生前很牛。在他們死後,他們的家族或者他們的地位,更誇張!比如說劉向,他在世的時候修訂了一大堆書。這其中有兩本影響超大,一本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楚辭》,另一本叫做《山海經》。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還有蕭望之,他是後來蘭陵蕭氏的老祖宗。後來南北朝時期的南齊和南梁,就都是他的後人建立的。韋玄成同樣也差不多,後來傳承千年的京兆韋氏,就是他的後人。唐朝兩百八十九年的歷史上,他家光宰相就出了17個!

總之,能參與這場會議的,都是頂尖的大儒。他們在後來的歷史上很牛,而在開會的時候,他們一樣也很牛!

就這樣,會議召開之後,大家開始討論'五經’的異同。有關這次會議的詳細會議紀要,後來都失傳了。但有一點我們知道,那就是這次會議結束後,漢朝開始大力提倡'穀梁學派’的學問。之前公羊學派帶來的問題,都被這次更新的補丁給解決了。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同時,因爲穀梁學派被推廣,讖緯之學開始迅速發展。因爲在這次更新的補丁當中,老劉家的這個皇帝之位,不再是一個爵位,而是一個類似於神仙之類的存在。

這個結果,對接下來的歷史來說,至少產生了三個巨大的影響。

首先,因爲老劉家的皇位合法性,被進一步神化。所以接下來,到了王莽篡位的時候,不管王莽怎麼給自己找補理論基礎,都有人不服他!之前公羊學派提倡的'君權更替理論’,很多人就不接受了。

如此一來,王莽篡漢之後,老劉家的後人開始起義反攻,就有了理論基礎。這也爲後來劉秀中興漢朝,奠定了理論基礎。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其次,因爲讖緯之學開始推行,自此之後,儒家開始從一個學派,逐漸演變成儒教。後來所謂的儒釋道三教,其實並不是泛指。而是從石渠閣會議結束以後,儒家確實開始從一種思想或者理論體系,開始向一種宗教發展了。

另外,因爲穀梁學派開始被推廣,自此之後,所謂的章句之學,就開始一起被推廣了。因爲穀梁學派這邊,提倡字斟句酌,從先賢著作的隻言片語,進行深度解讀。所以後來,等到中國的考試體系成熟之後,考卷上經常會給一句話或者一個詞,然後讓考生以此來寫一篇複雜的策論。

當然,這一切,估計都是漢宣帝當時完全沒想到的。

漢宣帝臨死之前,召開的一場學術會議,結果卻爲漢朝續命兩百年?

而且,漢宣帝更不會想到的是,就在這場會議結束三年之後,他就去世了。而在他去世之後,又是僅僅只過了三年,王莽就出生了。

而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漢宣帝臨死之前,給漢朝打的這個補丁,無意之中,竟然會成了後來老劉家再建漢朝的理論基礎。而等到東漢開國之後,那位漢光武帝劉秀,又召開了一場白虎觀會議。

自那以後,老劉家就被徹底神話,儒家也就逐漸變成了儒教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