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5 17:28:12 来源: 红色记忆录            

1947年,全面内战爆发一年多时间,当时国民党军也由攻势转变为守势。3月份,胡宗南占领了延安,蒋介石对此感到十分高兴,为了彰显他的地位,于是他在八月份决定巡视延安。



然而,当他来到延安,参观了毛主席所在的窑洞之后却心绪不宁。直到他后来询问了老农一个问题,更让他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拉着胡宗南高呼后悔:“我输了!我输了!”

那么,蒋介石究竟在延安看到了什么,让他的精神备受打击呢?

蒋介石调兵进攻延安

1947年3月,蒋介石把对中共各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收缩为集中进攻陕甘宁和山东两大解放区,分别实施重点进攻。

蒋介石也对这两大重点地区下定了决心,决定使用“哑铃战术”,重点攻打安安,打击中共首脑机关和军事总部,切断其中枢;攻击山东,以此解除中共军队对长江三角洲、上海、南京的威胁,保住国民党的首脑机关。



对于蒋介石的进攻计划,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已经早有安排。

西北区总兵力只有两万人,对付胡宗南的兵力,需要用巧妙的战法,而山东战区,华东野战军实力雄厚,只要专门进攻对方的主力就可以,为此,毛主席特意派出了彭德怀和陈毅两位将军来指挥。

内战爆发之时,西北战区是比较平静的,蒋介石为了维持愿意和中共谈判的关系,一直推迟对陕北的进攻。

此时,西北战场一改往日的景象顿时热闹了起来。当时进攻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是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为了抵抗敌人,彭德怀担负着保卫延安的责任。

自从解放战争爆发以来,彭德怀看着其他战区战果累累,早已心里发痒,他决定这次一定要打个翻身仗。胡宗南在近几年来一直都是彭德怀的对手,从北伐开始,两人处在对立局面已经有11年。



其实,胡宗南进攻延安是蓄谋已久的,且不说抗战期间和战后。在全面内战开始之后,他就曾两次向蒋介石提出进攻延安,蒋介石也肯定了他的建议后,于是把进攻延安的任务交给了胡宗南。

胡宗南自然对于蒋介石的委任洋洋得意,他知道如果打胜这场战役,他将会获得党内所有人的尊重。

对于进攻延安,胡宗南志在必得,他决定首先要消灭对方的瘦身力量,如果不能消灭,战争物资无毫,仅拿空城就可以。

如果拿下空城,则处于被动的局面。为此,胡宗南在进攻延安准备时就曾发誓,一定要拿下延安,取得最佳战果。



但一个小小的胡宗南,根本敌不过毛泽东。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军委中央,恰恰给胡宗南安排了一条被动之路。

毛主席决定在延安以南西北野战军实行机动防御,给敌以大量杀伤,再主动撤离该城,诱敌深入,寻机歼灭敌人。胡宗南只能被动接受毛主席的安排。

1947年3月,胡宗南调集部队准备进攻延安。12日,南京方面的空军开始轰炸延安,13日,兵分两路向延安进攻,8万多人沿着公路前进。彭德怀早已在延安以南的地区布置两道防线等待着胡宗南。

与胡宗南交手三天之后,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城不远的第二道防线。与此同时,中共的机关、学校、部队已经安全转移,群众也已经疏散完毕,此时的延安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



胡宗南的兵力要比彭德怀的兵力多4倍,而且他的部队也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士兵和军官都是经过严格的训练的,装备也都是美国提供的。

面对兵力、装备都高于我军的部队,彭德怀和毛主席沉着冷静,靠着两万将士的忠诚,用战士们的血肉之躯抵抗住了胡宗南。3月9日上午8时,国民党右路部队进入延安,左路军到达三十里铺,胡宗南最终以损失5200多人的代价,换来了一座空城。

对此,胡宗南也兴奋不已,甚至将此战视为他的辉煌战果。与此同时,蒋介石还致电嘉奖他:

“吾弟苦心努力,赤忱忠勇,天自有以报之也,时阅捷报,无任欣慰!”

并授以二等大绶云麾勋章。



殊不知,他们的胜利是毛主席早已设好的圈套,那么毛主席又是作何打算的呢?

放弃延安却是明智之举

延安,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但放弃延安不仅意味着中共中央被迫实施战略转移,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苦心经营的红色根据地将陷入敌人之手。

对于收复延安,蒋介石将其视为一个重大的目标,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收复延安,对政略、对外交,皆有最大意义也。”



面对军事和政治上的双重困境,毛主席最终做出了撤离延安的决定。为了达到诱敌深入的目的,毛主席做出计划,与胡宗南部主力在延安以北山区周旋,陷敌于十分疲惫、十分缺粮的困境,然后乘机集中兵力主次加以歼敌,以达到钳制并逐步削弱胡部。

在战略上配合其他解放区作战,夺取西北解放战争胜利、毛主席知道这样的决定对于大家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大家都认为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在决心要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现在敌人还没来,还没和他们打仗怎么就撤离了呢?

然而,毛主席语重心长的一段话才让大家幡然醒悟。我们不仅不应该和他们打,还应该主动把延安让给他们,以蒋介石的性格,占领了延安,他就会认为自己胜利了,实际上只要他占领延安,他就输掉了这一切。



为何这么说呢?占领延安,也能让全世界证明是蒋介石背信弃义、破坏和平、发动内战。如此一来,蒋介石首先进攻延安,也给了我们进攻南京的机会。

同时,毛主席还谈到自己离开延安之后仍然会留在陕北。

其中,有两点重要的原因。

第一,他认为我们在延安住了已经有十几年,一直处在和平环境中。现在一有战争就跑,让他觉得对不起陕北的老乡。毛主席决定和老乡们共渡难关,不打败胡宗南绝对不渡过黄河。

第二,不离开陕北是为了拖住蒋介石,如果他留在陕北的话,也能分散蒋介石的注意力。这样一来,蒋介石也不会把胡宗南投入别的战场。而且我军的兵力只有两万,胡宗南有二十多万,在这样悬殊的兵力下,毛主席留在这里也能鼓舞士气。



毛主席还告诉大家,蒋介石占领延安并不是胜利,而是背上了包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之后就会倒霉。

面对敌人不断地轰炸,彭德怀劝说毛泽东带着中共中央尽早撤离延安,但毛主席却坚决地说道:“我是要最后撤离延安的。”

这天晚上,毛主席在炮声中从容地吃了晚饭,在彭德怀的一再催促下才坐上吉普车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延安。

随着毛主席的离开,延安人走楼空,成为了一座空城。

美国女记者斯特朗也分析了毛泽东做出这个决定的打算,她认为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延安已经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甚至也不是他们最重要的基地了。



过去的延安是红军的后退之处,现在却是他们向外扩展的根据地。

而现在对于中共来说,延安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所以现在撤离延安是非常有利的,如此一来,还能引诱胡宗南将其包围歼灭。

事后,当斯特朗向毛泽东提及此事时,毛泽东也曾回答,当然还是守住这里比较好,但如果我们丢了它,我们照样能过。事实证明,毛泽东的预料是正确的,后来他们不仅在一年内收复了延安,也夺取了全国的胜利。

对于这段历史,美国政府曾在1949年发表的《白皮书》中做出这样的评述:

国民党军在攻占延安曾经宣扬为一个伟大的胜利,实则是一个既浪费又空虚、华而不实的胜利。



虽然毛主席一直在强调留在陕北的重要作用,但却始终没有明确中共中央的落脚之处。但对于是否留在陕北,大家有着不同的意见。

毛主席着眼于战争发展全局的形势,决定“转战陕北”。因此,从1947 年3月18日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不断闪转,途经12个县,驻留过38个村庄,而这段战略转移则被称之为“转战陕北”。

转战陕北的过程是异常艰苦和危险的,据跟随毛主席的战士们回忆,转战陕北甚至要比长征还苦。



但在这一年的时间中,大家历经艰辛,也没能让胡宗南发现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行踪。

中共中央机关八百多人的小队伍将胡宗南的大军拖在陕北,与彭德怀远程配合,分而歼之,同时也缓解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也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在毛泽东离开延安之后,蒋介石来到延安参加毛泽东的窑洞时,也在精神上给予了他重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