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因此,中国的书法,不象其他民族的文字,停留在作为符号的阶段,而是走上艺术美的方向,而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行书不仅是使用较多的一种书体,而且也最容易被大众所认可。认识行书行书是伴随着楷书和草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如果在点画上偏向楷书,人们便叫它行楷,如果偏向草书一点,就叫它行草书。不论怎么叫,都统归于行书序列之中。 有人说,想要学好行书,就必须学会楷书,但这个观点并不一定全对,只能说,想要学好行书,必须至少要知道楷书的行笔过程。
      写想写出赏心悦目的行书,需要遵循以下四个要求、六种变化:
      一、精通行书的笔法。 前面说过了,行书的笔画不完全同于楷书,它的有些笔画可以“一笔带过”,但是,在“带”的过程中,却要遵守一定的笔法。行书的笔法在楷书上省略了某些笔法,如起笔处的回锋,在行书中就可以用尖笔来代替,有些笔画的出笔也可以用尖笔来代替,并不需要做收笔回锋的动作。 行书中的主要笔法包括: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藏锋等。其实这也是书写一个笔画的基本过程,但它又包括了上述笔法在行书之中。
      二、熟练掌握行书灵动感。 灵动是行书的主要特征,如果把行书写得太过死板,就会变成楷书,就不能叫行书了。灵动感从哪里来?一是要学会用腕力。写字时不能太过僵硬,解决僵硬的问题主要还是在腕上,平时要养成一个用腕的习惯,学会用腕,做事就有巧劲,写字也是一样的,如果闲下来可以在空中练习这样的习惯。二是要在点画的基础上,接住气息。行书的点画本来就是有动态的感觉,加上每个字都要表现出这种气息,气息有了,风格也就有了。如“行云流水”,所指的就是气息。两个点画、两个字之间都要接得住,这样的话,气息就活了。
      三、要多看帖、多临摹。 看帖,是学习前人的笔法与字形的过程,通过看帖,能增加我们感官能力,让人的大脑思维跟进前人字帖。临摹又是增强实践能力的一个过程,通过手头的书写,让自己的认知能力化为书写能力,长此以往,就能达到手、眼并熟的效果。 
       四、字形原则。 行书字形特征如何把握?一是大小区别。不论是哪个古人,包括王羲之的行书在内,都没有把每个字写得一样大小,这一点是区别书法好与不好的标志。二是收放原则。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字写得很收,或很放,只有收放自如,恰到好处的时候,才被认为达到了妙处。三是疏密有度。在行书书写中,密的笔画要密起来,疏的就让开张,这样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注重六种变化

       纵观书史篆书、隶书、楷书发展中经历的盛衰的变化,唯行书长盛不衰,始终是书法领域的显学。历代书法大家共同书写了行书发展辉煌灿烂的历史。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颜真卿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苏轼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王珣《伯远帖》,王献之创作了《鸭头丸帖》等。

       但要想一幅行书作品行云流水,需注重6个方面的变化:第一、调整笔顺,破方为圆,第二、变长为短,缩短行笔量度,第三、改造笔画形态,以短小笔画代替复杂笔画,第四、变“直”为“曲”,转角圆转流畅,第五、笔画牵丝相连,笔势更加连贯。第六、化繁为简,借用草书笔法。

       楷书,无论多么复杂的笔画都不能省略,而行书则可适当将一些字草化,调节行楷字的行气。如图“然”字,下面本来是四点,现改写为一横画,是采用了草书写法。通过下勾横的写法,让落笔略顿,再向右写横,至末端用力折笔向左下勾出。

       如果把楷书比作武术套路的话,那么行书就是散打,不能每一招一式都从头开始,讲究的是流畅。什么样的行书称之为好呢?硬笔行书主张书写流畅,字形大致上合乎规范,这就是好的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行书的结构特点: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前人所谓的“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说的就是用笔方法的具体体现。 
  (1)错落大小:由于“放纵体势”,行书单字的高矮宽窄、面积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因此行书采用“纵有行,横无列”的章法。由于一行字的字数不固定,便容许写得很长;由于横向有一定的伸展余地,便容许写得很宽。这样,行书在字型结构方面便有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 
  (2)调整轻重:“平衡”是造型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取得平衡,必须学会调整轻重。 
  (3)左右挥洒:汉字有伸向左右的撇捺,他们向左右挥洒,不仅使字的神采得以展现,而且可以方便地进行行间的错落穿插,还能有效的调整轻重。因而“左右挥洒”成为行书布局的常用方式 
  (4)上下贯穿:贯穿行气是行书布局谋篇的最重要的技巧 
  (5)力求和谐:以上四点是行书布局谋篇的具体方法,“和谐”则是布局谋篇的整天要求。不论篇幅大小,字数多寡,都是一个统一体,和谐主要包括一下几点:笔触和谐统一、间白和谐统一、风格和谐统一、字体和谐统一。

大图模式       三、下功夫多看帖、用巧劲,勤临摹。 看帖,是学习前人的笔法与字形的过程,通过看帖,能增加我们感官能力,让人的大脑思维跟进前人字帖。临摹又是增强实践能力的一个过程,通过手头的书写,让自己的认知能力化为书写能力,长此以往,就能达到手、眼并熟的效果。      四、善于借鉴字形原则。 学习行书除了点画以外,还有就是它的字形,点画精致,字形到位,就会认为行书达到了非常漂亮的状态。字形特征如何把握?一是大小区别。不论是哪个古人,包括王羲之的行书在内,都没有把每个字写得一样大小,这一点是区别书法好与不好的标志。二是收放原则。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字写得很收,或很放,只有收放自如,恰到好处的时候,才被认为达到了妙处。三是疏密有度。在行书书写中,密的笔画要密起来,疏的就让开张,这样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