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琴会友,在中国古画里是一个常见的题材。

历代有许多名家都画过《携琴访友图》。今天要赏析的是清代康熙年间僧人上睿的《携琴访友图》。

上睿,少时出家,博学多才,初受荐入京师,因无心于仕途,旋以疾告归。

虽居寺庙,但拒绝躺平。上睿勤奋用功,诗书画均有所成。

花鸟得恽寿平真传,人物有唐寅笔意,山水得王翚指授,还常以自题诗增强意境,给后人留下不少传世佳作。

图片

此幅青绿山水画《携琴访友图》,是上睿仿明代画家文征明风格所作。

画面构图简洁,境界开阔,一溪横贯,水榭幽轩隔岸斜对,主人静候书斋,友人携琴来访,无不透出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图片

映入眼帘的是远山近水,长长的画面仿佛依水势而绘。远处群山滴翠,云雾缭绕,近处水流潺潺,树木葱郁,好一诗意栖居地。

图片

图中所访之友,乃是友桐先生。他坐在绿树掩映的茅屋里,一边摇着羽扇,一边闲适读书,无不透露出“坐等故人来”的喜悦之情。

图片

屋外不远处,友人和童子正在过桥赴约而来。老者仙逸儒雅,神态怡然,童子携琴随后,天真活泼。画中人物虽小却刻画得细致入微,情趣盎然,和谐美好跃然纸上。

图片

远山、白云、小桥、流水,在美景中携琴访友还寄寓着古人的一种处世态度,那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

老友相见,把酒言欢,抚琴高歌,大有李白的“我欲醉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的潇洒快意。

图片

上睿自称童心和尚、童心道人、童心行者,所作之画果真是“童心写妙趣,笔致见清新”。

清入内府,深得乾隆帝喜爱。经几代清帝有序珍藏,足见价值珍贵。

后溥仪利用赏赐其弟溥杰书画之机而挟带出宫,应为东北“小白楼”散出之物。

此画现藏于旅顺博物馆。有机会真想去见见真品,这也算是一场心灵之约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