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宇宙居然和人腦高度相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來聊一下這個話題。

現在的我們已經知道,在宏觀尺度上,可觀測宇宙呈現爲一個巨大而複雜的網狀結構,由大量的節點以及連接着它們的纖維狀結構組成,每一個節點,都是大量的星系聚集在一起的結果,而纖維狀結構主要是由稀薄的氣體構成,其中的星系數量很少,從整體上來講,它們都是沿着暗物質的引力勢能分佈而成。這種的網狀結構,就被稱爲“宇宙網”。

另一方面來講,我們人類的大腦也具備着極爲複雜的神經網絡,在這個網絡中,神經元被是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它們是一種專門負責傳遞和處理信息的細胞。

神經元可以分爲細胞體和突觸兩個部分,其中細胞體是神經元的核心,負責維持神經元的生命活動,突觸則有兩種,一種被稱爲“樹突”,它們被認爲是神經元的輸入端,負責接收來自其他神經元的信號,另一種則被稱爲“軸突”,它們被認爲是神經元的輸出端,負責發送信號給其他神經元。

在人類的大腦中,數以百億計的神經元通過多得難以計數的樹突和軸突連接起來,就形成了一個異常複雜的神經網絡,其複雜程度完全可以與“宇宙網”媲美,所以科學家當然就會將兩者放在一起比較一下。

令人驚訝的是,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科學家發現,人類大腦的神經網絡與“宇宙網”除了複雜度差不多以外,還有其他的高度相似之處。比如說它們都是由大量的節點和連接結構組成的複雜網絡,並且都具有自組織、自相似和非線性的特徵,如果分開來看,它們的各個區域看上去都差不多。

又比如說,人類大腦的神經網絡與“宇宙網”的載體都含有7成左右的“被動材料”,前者的“被動材料”是水,後者的“被動材料”則是暗能量。

除此之外,科學家還發現,用計算機模擬可觀測宇宙的“宇宙網”所需要的數據量,也與人類神經網絡的理論記憶存儲極限值相當。甚至還有科學家指出,“宇宙網”中的任何一個區域,我們都可以通過人類大腦神經網絡的模式進行建模。

宇宙和人腦的高度相似,不免會令人產生懷疑,難道我們生活在一個巨人的大腦裏嗎?

實際上,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目前還無法給出確定的答案,不過從理論上來講,這種情況應該是不可能的。爲什麼呢?原因就是:根據我們的觀測,宇宙一直處於一種膨脹的狀態。

從本質上來講,大腦的功能其實就是處理信息,而假如可觀測宇宙真的是一個巨人的大腦,那這個大腦就無法實現處理信息的功能。

已知的觀測數據表明,由於宇宙的膨脹,那些遙遠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去,距離越遠,它們遠離的速度就越快。

根據科學家的測算,星系與我們的距離每增加1百萬秒差距(大約326萬光年),它們遠離我們的速度就會增加大約67.8公里/秒,據此我們就可以計算出,如果一個星系與我們的距離超過了大約144億光年,那它就會以超光速遠離我們而去。

根據現代物理學,光速(指真空中的光速,下同)是信息傳遞速度的極限,任何信息的傳遞速度都不能超過光速,最多也就只能達到光速。

而這也就意味着,假如宇宙中的兩個點的距離超過大約144億光年,那它們就會以超光速相互遠離,如此一來,從其中的一個點發出的信息,就永遠無法傳遞到另一個點。

要知道可觀測宇宙的半徑高達460億光年,所以我們就可以推測出,假設可觀測宇宙是一個巨人的大腦,那其中的信息即使是以光速傳遞,也永遠無法傳遍整個大腦,顯而易見的是,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大腦根本就不可能實現處理信息的功能,既然如此,它也就不能被稱之爲“大腦”了。

當然了,這也只是根據現有的理論給出的一種推測,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關於宇宙和人腦爲什麼會高度相似,我們還沒有確定的答案,期待在未來的研究中,科學家們能夠揭開其中的奧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