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教育生態系統有何機遇與挑戰?新時代教育的新使命是什麼?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12月9日,“教育強國建設與創新型人才培養”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浙江外國語學院舉行。來自政府單位、國內外多所高校、中小學的百餘名教育學領域專家學者,聚焦教育強國建設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理論基礎、實踐路徑等進行了交流研討。

浙江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宣勇

浙江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宣勇介紹了學校“三地四域”戰略佈局、辦學成果,以及教育治理研究中心爲浙江省高等教育服務區域基礎教育治理提供的“浙外範式”。宣勇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標,強調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着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本次研討會的召開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教育強國、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論述,探尋新時代教育治理服務於教育強國建設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具體路徑,匯聚國內外優秀學術成果。此次研討會主題聚焦、內容豐富,國內外知名專家與新興青年才俊薈萃,聚智聚力,互學互鑑,傳承友誼,必將爲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和培養創新人才貢獻智慧與力量。

赫爾辛基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赫格涅米教授指出,全球政治與經濟秩序正經歷深刻變革,也塑造着新的教育生態系統。此次研討會意義深遠,希望與會研究者在建設教育強國的背景下,積極探索區域教育治理的體制機制創新研究,進一步推動構建全球創新人才培養新格局。也期待浙外與赫爾辛基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爲更加美好的全球教育願景而努力。

在主旨報告環節,赫格涅米以“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與學:教育生態系統的機遇與挑戰”爲題,闡述了人工智能時代教育生態系統發生的變化、人工智能對大中小學校課程產生的影響、人工智能軟件給教育生態系統帶來的新變革和新挑戰,提出應當制定AI工具全球性的行爲準則或行業規範,思考如何在AI工具的輔助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助力學生成長爲全球通用的創新型人才。

香港大學程介明教授以“社會劇變:教育的新使命”爲題,通過國別比較和歷史比較,指出我們的教育要培養有高尚品德的人、要培養能拓展專業邊界的人、要培養能適應社會變革的人。

華中師範大學塗豔國教授以“聽話教育與創新教育”爲題,分析了聽話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在我國教育傳統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當下教育中聽話教育的主要表現。圍繞教育創新,他建議從生活教育、愉快教育、主體教育等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從價值觀、服從觀等方面轉變觀念;還要真正做到尊重學生。

中國地質大學李祖超教授圍繞“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榜樣教育重要論述引領青少年榜樣教育守正創新”,從榜樣選樹、榜樣教育內容、榜樣教育路徑的三個守正創新,強調要重視榜樣教育活動的目的性、實效性,呼籲教育者要注重榜樣教育中的契合引領性與時代性,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榜樣觀。

英國諾丁漢大學戴傑思教授以“教師專業化:對學校質量的影響”爲題,從教師專業化內涵、優秀專業者的條件、學校領導力的重要性、研究影響與意義等方面提倡教育者要做卓越的專業人員,爲美好將來做出有益改變。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科林·埃弗斯教授以“方法論個人主義、教育管理與領導力”爲題,梳理了教育領導力的發展歷史,並從方法論上提出個人主義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分享了自己的見解和建議。

華東師範大學柯政教授以“把多樣性發展作爲教育強國建設的優先戰略”爲題,指出在教育強國建設中,要反思內外部最大的“差異”所在,教育的多樣化與教育“統一”有本質上的相同之處,要從多方面增加教育的多樣性。

華南師範大學胡中鋒教授以“教育治理之理論邏輯與實踐選擇”爲題,從教育治理的理論邏輯出發,從多元共治的起點邏輯、以“善治”爲導向的價值邏輯、以法治爲規範的行動邏輯對教育治理的基本理論進行梳理,提出政府的“元治理”是教育治理中多方主體形成集體行動實現善治目標的行動保障。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研究員康寧以“創新的困境與可能”爲題,提出創新人才的培育不僅需要智力品質,還需要非智力品質支撐,指出受教育者的培育需要學業支持系統和品質系統,並隨着年級的升高不斷發展。

在分論壇報告環節,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基礎教育治理與創新性人才培養”“校長治理能力與治理行爲觀測”等主題,就創新能力培養、教育高質量發展、校園文化、校長治理行爲等方面展開深入交流和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