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郎仲 2020-10-28 21:42

雙降湯、鎮肝熄風湯治高血壓

朱良春老師治療高血壓病經驗豐富,療效卓著。


獨到之一乃從氣虛和痰瘀着眼,自擬
“雙降湯”調氣血之虛,去痰瘀之實,虛實同治,去瘀降壓,降脂降黏。
雙降湯:水蛭0.5~5克,生黃芪、丹蔘、生山楂、稀薟草各30克,廣地龍、當歸、赤芍、川芎各10克,澤瀉18克,甘草6克。
隨證加減
治療氣虛夾痰瘀見證之高血壓病,伴高血黏、高血脂者每收著效。

獨到之二乃自擬“烏梅甘草湯”合“鎮肝熄風湯”加減
烏梅甘草鎮肝熄風湯懷牛膝、生赭石軋細各30克,生龍骨搗碎、生牡蠣搗碎、生龜甲搗碎、
烏梅片、玄蔘、天冬各15克,川楝子搗碎、生麥芽、茵陳各6克,甘草4.5克
隨證增損,
治療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或肝風內動、氣血逆亂並走於上,上實下虛之高血壓者亦屢屢奏效

獨到之三乃妙創簡便廉驗之“降壓洗腳湯”桑葉30克,桑枝30克,茺蔚子30克,明礬60克,米泔水1000~1500毫升煎湯泡腳,配合以上兩法,頗能提高療效。

    

祖國醫學雖無高血壓病名,但根據高血壓病的症狀表現如頭暈、目眩、耳鳴、健忘、失眠、心悸、心煩、頭面烘熱或脊背升火、神倦、腰膝痠軟、下肢浮腫、足脛不溫等,屬中醫“眩暈”、“頭痛”、“肝風”、“中風”等病證範圍。

今選朱師治療經驗和特色,加以淺析以饗同道。


    氣虛痰瘀證候見
    雙降湯擬屢效驗
    

朱師指出:“高血壓病因病機雖有多種,但以肝腎陰陽平衡失調、陰虛陽亢爲主要關鍵,臨牀證實氣虛夾痰瘀亦是高血壓之主要病機之一。”
故朱師自擬
“雙降湯”:水蛭0.5~5克,生黃芪、丹蔘、生山楂、稀薟草各30克,廣地龍、當歸、赤芍、川芎各10克,澤瀉18克,甘草6克。
治療氣虛、血瘀、痰濁兼夾之症,
此型高血壓患者往往伴高血黏、高血脂。

蓋氣虛則血運無力,血流不暢久而成瘀;氣虛則運化無能,膏梁厚味變生痰濁,乃致氣虛痰瘀互爲因果。

如脂濁粘附脈絡血管,絡道狹窄,遂成高血壓;脂濁溶於營血遂成高血黏,故變生諸症。當代臨牀家鄧鐵濤老師曾謂“從高血壓病的證候表現來看,其受病之髒主要屬於肝的病變”。

高血壓病多因情志失調而發生發展,情志失調則肝氣鬱結,血脈瘀滯。因肝主疏泄,調氣機,暢情志,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則氣血暢行無阻,血壓即可保持正常。
若情志失調,肝失疏泄,氣機鬱滯,一則瘀血內生,二因木鬱則土壅,土壅則樞機失轉,當升者不升,當降者不降。
張錫純指出“肝氣不升則先天之氣化不能由肝上達,胃氣不降則後天之飲食不能由胃下輸”,故痰濁內生。
臨牀所見氣虛夾痰瘀即是高血壓病常併發心、腦、腎、眼底病變的誘因。如心絞痛、腦血管意外、腎動脈硬化血管病、眼底病等,這些併發症的發生均和氣虛兼夾痰瘀密切聯繫。
氣虛兼夾痰瘀是高血壓病的重要病機之一,亦被現代醫學之病理學研究所證實。
從血液流變學和微循環的角度看,高血壓病患者存在着血液流變學的濃、粘、聚、凝的異常變化和微循環障礙。
臨牀所見高血壓病多發生在男女更年期前後,有病程較長、反覆發作、遷延難愈的特點,這又和中醫學的年老久病,多虛、多痰、多瘀的規律相吻合。
因此朱師從氣虛夾痰瘀着眼,創“雙降湯”治療高血壓、高血黏、高血脂經得起中西醫理、法、方、藥之推究。
方中用水蛭、地龍破血逐瘀爲主藥,合丹蔘、當歸、赤芍、川芎活血通脈,生山楂、澤瀉、稀薟草降脂泄濁之外,還有去瘀降壓之效,重用黃芪補氣降壓,取其雙向調節之妙,補氣則血行暢達,補氣則可免除破瘀傷正之弊。
更要提及的是黃芪降壓和升陷之理,此乃“雙向作用”,如何掌握升降之機?鄧鐵濤老師曾介紹經驗說:黃芪輕用則升壓,重用則降壓爲什麼藥理研究只得一個降壓的結果?因爲動物實驗都是在大劑量用藥條件下進行研究的。”
鄧老治低血壓,在補中益氣湯中僅用生黃芪15克,治氣虛夾痰瘀型高血壓,黃芪用30克以上。臨牀研究證明,本方具有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改變血液黏稠度、改善脂質代謝等作用,服後既可降壓降黏,降脂通脈,防止心腦血栓梗阻,又能減肥輕身。

    陽亢肝風證候見
    鎮肝熄風重酸斂
    
朱師指出:“鎮肝熄風湯並非對所有高血壓均有效,其適應證爲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或肝風內動,氣血逆亂並走於上之上實下虛證。
張錫純雲:“肝木失和,風自肝起,又加肺氣不降,腎氣不攝,衝氣,胃氣又覆上逆,於斯臟腑之氣皆上升太過。”張氏認爲其病機乃是多臟腑關係失調之故,與肺胃衝氣、腎虛皆有關係,所擬“鎮肝熄風湯”決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和今之時醫見高血壓則單純降壓不可同日而語。
張錫純方解雲:“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此爲治標之主藥。而復究病之本源,用龍牡、龜板、白芍以鎮肝熄風,赭石以降胃降衝,玄蔘、天冬以清肺氣,肺中清肅之氣下行,自能鎮制肝木。”

朱師深究張氏力主酸斂以救欲脫之候,元氣之虛,陰陽失和,心火暴甚,本氣自病,溼土生痰,水不涵木等治肝獨識卓見,結合清代善用烏梅斂肝的劉鴻恩經驗,在“鎮肝熄風湯”中用烏梅易白芍,因白芍斂肝力微,故重用烏梅以斂肝陽、肝風,使“鎮肝熄風湯”添上斂肝熄風之猛將,頗能提高療效。

烏梅甘草鎮肝熄風湯懷牛膝、生赭石軋細各30克,生龍骨搗碎、生牡蠣搗碎、生龜甲搗碎、烏梅片、玄蔘、天冬各15克,川楝子搗碎、生麥芽、茵陳各6克,甘草4.5克

朱師治療中風篇用“鎮肝熄風湯”去麥芽、茵陳、川楝子,乃因考慮中風證兼夾痰瘀或腎虛等因。
而用“鎮肝熄風湯”治肝陽上亢、肝風內動之高血壓病,則不去麥芽、茵陳、川楝子,乃因朱師遵張氏之說“蓋肝爲將軍之官,其性剛強,若但用藥強制,或轉激其反動之力。

茵陳爲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陽生髮之氣,與肝木同氣相求,瀉肝熱兼舒肝鬱,實能將順肝木之性。
麥芽爲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將順肝木之性使不抑鬱。
川楝子善引肝氣下達,又能折其反動之力”。此論乃正合肝陽上亢或肝風內動之高血壓病的治療用藥規律,亦是謹守原方之理。
鄧鐵濤老師謂“治療高血壓,治肝是重要的一環”,朱師指出:“由於高血壓的發病機制是以內因爲主,其病變主要在肝,因此治肝、調肝,尤其是斂肝是治療高血壓的關鍵。”
臨牀所用治肝之法如涼肝熄風、鎮肝潛陽、滋補肝腎、養血平肝、益氣養肝等常用治法,均須不忘斂肝舒脾。
肝病宜斂不宜散,宜補不宜伐,正合《內經》治肝之旨。蓋烏梅最能補肝且能斂肝,其斂肝奇效是通過斂肝而達到疏肝理氣、滋陰養血、補虛祛實、平熄肝陽肝風,既斂虛熱,又斂實熱。
以烏梅易白芍是朱師法宗錫純而用藥獨擅。
“鎮肝熄風湯”去麥芽、茵陳、川楝子治中風和謹守原方治高血壓(肝陽上亢或肝風內動型)的用藥技巧,均證明朱師對張錫純之用藥法,除繼承之外而頗多發揮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藥報》2010年第3326期


鎮肝熄風湯

組成  懷牛膝、生赭石(軋細)各一兩(30克) ,生龍骨(搗碎)、生牡蠣(搗碎)、生龜甲(搗碎)、生杭芍、玄蔘、天冬五錢各(15克),川楝子(搗碎)、生麥芽、茵陳各二錢(6克),甘草一錢半(4.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鎮肝息風,滋陰潛陽。

主治  類中風。頭目眩暈,目脹耳鳴,腦中熱痛,心中煩熱,面色如醉,或時常噫氣,或肢體漸覺不利,口眼漸形歪斜,甚或眩暈顛仆,昏不知人,移時始醒,醒後不能復原,脈弦長有力。

臨牀應用

 

臨牀主要用於治療高血壓、腦血管病、圍絕經期綜合徵、帕金森病、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徵,也可用於治療慢性胃炎、頑固性失眠、腎炎、舞蹈病、面肌痙攣、哮喘等病症。

1.用方要點:本方爲治類中風屬陰虛陽亢,肝風內動的常用方,以頭目眩暈,腦中熱痛,面色如醉,心中煩熱,脈弦長有力爲辨證要點。

2.現代應用:本方常用於治療高血壓病、血管神經性頭痛、腦血管意外等屬肝腎陰虧,肝陽上亢者。

3.圍絕經期綜合徵:鎮肝熄風湯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徵患者30例,對照組20例口服利維愛,30日爲1個療程。結果:中藥組顯效16例(主症潮熱汗出消失或基本不發作;其他症狀如頭暈耳鳴、心煩易怒、腰膝痠痛、失眠、心悸等有1~2項改善);有效11例(主症潮熱汗出發作次數減少1/3~2/3,伴其他症狀1~2項改善);無效3例(眼藥1個療程以上各症均無改善);有效率90%。對照組顯效12例,有效7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5%。(《中藥材》2003年第3期)

4.帕金森病:鎮肝熄風湯聯合多巴絲進對帕金森病患者增加療效及減輕毒副作用的干預效應,隨機分爲對照組、治療組各34例,觀察治療前後臨牀療效。統一帕金森病評定量表(UPDRSⅠ、Ⅱ、Ⅲ)評分、UPDRSⅣ毒副作用積分對比。結果:治療組有效率明顯高於對照組;UPDRSⅠ、Ⅱ、Ⅲ評分、UPDRSⅣ毒副作用積分均優於對照組。(《河南中醫》2012年第11期)

5.小兒抽動症:鎮肝熄風湯加減口服,每週服藥3~5劑,4周爲1個療程,輔以心理疏導及生活指導治療小兒多發性抽搐症30例;結果:臨牀控制9例(抽動發作完全緩解,即使偶有輕度發作不需用藥即可緩解),顯效12例(抽動發作較治療前明顯減輕,抽動次數、頻率、強度及複雜程度均明顯好轉),有效6例(抽動症狀有所減輕),無效3例(臨牀症狀無改善或反而加重),總有效率90%。(《陝西中醫》2014年第3期)

6.原發性高血壓:系統評價鎮肝熄風湯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隨機對照試驗文獻,共納入8項合格研究。共計714例患者,納入研究均存在較高的方法學偏倚風險,Meta分析結果顯示,鎮肝熄風湯可部分提高降壓療效,改善患者臨牀症狀,小樣本、異質性和高偏倚風險的原始研究影響了結果的可靠性,有必要開展樣本量充足、設計合理、執行嚴格的臨牀試驗進一步評價。(《中國中醫急症》2014年第6期)

7.急性腦出血:腦出血60例,對照組30熨給予吸氧,戴冰帽,甘露醇脫水,維生素C、維生素B12等加入生理鹽水中靜滴,另給予抗感染,生持水、電解質平衡及支持等治療,治療組30例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增加口服或鼻飼鎮肝熄風湯,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0%,對照組70%。(《河南實用神經疾病雜誌》1999年第3期)

方解  本方證是由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氣血逆亂所致
陰虛陽亢,風陽上擾,故頭目眩暈,目脹耳鳴,腦中熱痛,心中煩熱,面色如醉,或時常噫氣,此爲類中風的先兆症狀。
肝陽上升太過,氣血逆亂,遂致卒中。輕者中經絡,則肢體漸覺不利,口眼漸形喁斜;重者中臟腑,則眩暈至於顛仆,昏不知人,移時始醒,醒後不能復原;
脈弦長有力,爲肝陽上亢,肝風內動之徵。治宜鎮肝息風,滋陰潛陽。
方中重用懷牛膝引血下行,折其陽亢,兼滋養肝腎,爲君藥。代赭石重鎮沉降,鎮肝降逆,與牛膝相配,引氣血下行;生龍骨、生牡蠣潛陽降逆,既可潛降上亢之肝陽,又可平鎮上逆之氣血;共爲臣藥。

生龜甲、玄蔘、天冬、杭白芍滋陰養血,柔肝息風,使陰液充足,以制陽亢;肝爲剛髒,性喜條達而惡抑鬱,過用重鎮之品,勢必影響其條達之性,故用茵陳、川楝子、生麥芽清瀉肝陽,條達肝氣,使肝氣疏達,而肝陽自平,共爲佐藥。生甘草調和諸藥,與生麥芽合用,又能養胃和中,以防金石藥礙胃,爲使藥。諸藥合用,以鎮肝息風爲主,又能滋陰潛陽,標本兼治,而以治標爲主。

現代研究  據臨牀報道,本方還可用於治療面肌痙攣、小兒夢遊症、早泄、皮膚瘙癢症、賁門失弛緩症、假性延髓麻痹症等。

方歌  鎮肝息風十二般,赭石龍骨牡蠣板,玄蔘天冬牛膝芍,蒿麥川楝甘草緩。

摘錄  近代·《醫學衷中參西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