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雪楼主的历史课2019-03-25 22:37

  注:杨修(175年—219年),史书作“杨脩” ,字德祖,东汉文学家,司隶部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杨震玄孙,太尉杨彪之子。中国东汉末年文人,“外七子”之一。
  杨修出身汉魏弘农杨氏,为人恭敬好学,博学多才。献帝建安中举孝廉,任郎中。后为丞相曹操主簿,总揽内外。凡有举动,杨修多能揣摩如意。建安十三年(208),随军南征。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征东吴,杨修随曹植居守邺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与刘备相拒于阳平,进退两难,出教令曰“鸡肋”,众人莫解。杨修解为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盖决意回师之意。与曹植友善,力助其争太子。后曹植失宠,曹操虑有后患,且其为袁氏之甥,又惧其能窥伺己意,乃借故杀之,时年四十五岁。
  杨修生前曾著赋、颂、碑、赞、诗、哀辞、表、记、书,凡15篇。《隋书·经籍志》著录后汉丞相主簿《杨修集》1卷,梁2卷,录1卷。今存文7篇,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录,其中《答临淄侯笺》收录在《文选》中。杨修又擅长书画,《历代名画记》卷四载《西京图》《严君平像》《吴季札像》并晋明帝题字,传于代。


杨修是典型的“官二代”,他出身于声名显
赫的门阀士族——弘农杨氏,自高祖杨震到其父杨彪,每一代都曾有人担任过三公,所谓的四世三公。

据悉,杨氏和汝南袁氏是当时最显赫的两个家族。
杨修出身于名门之后,又自幼才华横溢,年少时便声名在外,他和名士孔融是莫逆之交的好朋友,即使是在许都士人圈中狂妄自大的祢衡也表示欣赏他。
杨修投奔曹操麾下后,曹操也对另眼相看,器重有加,把他任为孝廉、主簿等要职。
而杨修也没有令曹操失望,他的出谋划策深得曹操欢心,据记载“是时,军国多事,脩总知外内,事皆称意”。可见曹操最初对杨修的器重。
然而,杨修和曹操的蜜月期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进入了“磨合期”。原因是杨修卷入了曹丕曹植兄弟的储位之争去。相比于老谋子司马懿追随曹丕,杨修追随的是曹植。
曹植知书达理,才华横溢,但致命的弱点就是放荡不羁,再加上他政治细嫩,结果,曹操最终立更为成熟更为老道的曹丕为继承人。
政治斗争从来只有赢得笑输者泣,结果支持曹植的杨修自然也就进入磨合期,两人关系恶化。而在这样微妙时期,杨修依然不懂得收敛和藏拙,相反他还恃才放旷,最终把自己推向了悬崖深处。

具体体现在三件事情上。

第一件事:私自改门。

一次,曹操大修丞相府,完工时他亲自去验收,看完后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在大门上写了一个 “活” 字。杨修听说后,马上叫修建的工人把门改小了一号。工人问原因,杨修解释说:“门”内加一个“活”字就是“阔”字,丞相是嫌门大了点。结果曹操听说后,对自作聪明改门的杨修很是憎恨。

第二件:私自分食。

有一次,有人“孝敬”曹操一盒酥糖,他吃了一口,便写了一个“合”字,扬长而去。杨修见了,马上叫大家一起过来吃。众人问其原因,杨修说丞相这不是写了“一人一口”吗?结果曹操听说后,对杨修更加恶之。

第三件:私自退兵。
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时,结果困于斜谷界口,想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想要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因此,犹豫不决。结果当晚正巧厨师弄了碗鸡汤给他吃。曹操见状很是感概,这时夏侯惇入账请示夜间军令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 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杨修听说后便叫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夏侯惇惊讶之下,来请示杨修,杨修说:“今夜的号令可知魏王不久便要退兵回国,鸡肋,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现在,进兵不能胜利,退兵恐人耻笑,在这里没有益处,不如早日回去,明日魏王必然班师还朝。所以先行收拾行装,免得临到走时慌乱。”于是军寨中的各位将士都在做打道回府的准备。

曹操知道后,传唤杨修。杨修用鸡肋的意义回答。曹操一听怒不可遏,结果以造谣生事,动乱军心为由,令刀斧手将把杨修给斩杀了,并其头颅挂于辕门之外。

关于曹操杀杨修真正原因,众所纷绘,有说曹操嫉贤妒能,也有说杨修被袁绍袁术兄弟所牵连,但是究其内因,可能正如杨修自己所感叹的那样,他是受曹丕和曹植的储位之争的影,自他辅佐的曹植败下阵后,其悲惨命运已注定。而据说,杨修临死前曾对人说了一句话,8个字:“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就是说我也知道我是死得太晚了,我早就该死了。他一语道破千古谜团。
而曹操杀了杨修没几天就死了,不知是偶然还是天意。现在的华阴市河湾村南的战国魏长城遗址侧还留有杨修墓,仿佛在叙说当年那段悲情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