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抗體偶聯藥物)全球交易升溫,這次的主角是港股18A藥企和鉑醫藥(02142.HK)。

近日,和鉑醫藥發佈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諾納生物(蘇州)有限公司(下稱“諾納生物”)與Seagen Inc.已就HBM9033(即間皮素抗體偶聯藥物)的全球臨牀開發及商業化訂立許可協議。根據公告,HBM9033於今年8月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進行臨牀試驗,用於治療晚期實體瘤。

和鉑醫藥創始人、CEO王勁松告訴時代財經,HBM9033(H2L2-ADC)是公司代表性的ADC候選藥物,能特異性靶向人間皮素(MSLN)。人間皮素是一種基磷脂酰肌醇錨定的膜糖蛋白,在多種實體瘤中高度表達,但在正常組織中表達高度受限。HBM9033進行了充分的差異化設計,抗體部分與可溶性MSLN結合較弱,與膜上MSLN親和力高,從而減少血液中可溶MSLN帶來的影響。臨牀前數據顯示,HBM9033在體內研究中表現出卓越的藥效性和安全性。

此次與和鉑醫藥達成合作的公司Seagen,是一家發現、開發、製造和商業化ADC靶向癌症療法的全球生物技術公司。今年12月14日,跨國醫藥巨頭輝瑞完成了對Seagen的收購。

根據雙方協議,諾納生物將收取5300萬美元預付款和近期付款,以及最高達10.5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此外,諾納生物還有資格從淨銷售額中獲得分級特許權使用費,最高比例可達高雙位數。

這是和鉑醫藥年內授權出海的第二款產品。今年2月中旬,和鉑醫藥就一款創新雙抗B7H4 x 4-1BB(HBM7008)與Cullinan Oncology達成超6億美元的合作。

針對此次HBM9033的授權合作,王勁松在12月15日召開的媒體溝通會上表示,“隨着開發進程以及後續商業化進展,這次合作會對公司現金流方面有非常大的正面影響”。

官網及年報顯示,和鉑醫藥成立於2016年,專注於腫瘤及免疫性疾病領域創新藥研發及商業化,2020年12月通過港交所18A章節規則在港股敲鐘上市。今年上半年,和鉑醫藥實現扭虧。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和鉑醫藥實現收入4100萬美元,2022年同期爲2760萬美元;實現溢利290萬美元,這一數字在2022年同期爲虧損7310萬美元。

針對業績扭虧原因,和鉑醫藥在中報業績預告中提到,“除通過提高業務營運效率改善成本控制外,公司業績增長得益於創新產品(如HBM7008及HBM9161)的授權及合作以及諾納生物收入的大幅增加”。

根據官網,諾納生物系和鉑醫藥於2022年年末成立,致力於爲合作伙伴提供涵蓋靶點驗證和多元化形態藥物分子從發現至臨牀前研發等完整服務,是和鉑醫藥爲自己開拓的另一條“造血”路徑。

不過,和鉑醫藥目前尚未有產品實現商業化,而其最具商業化潛力的產品的上市進度亦在近期生變。

12月1日,和鉑醫藥宣佈撤回巴託利單抗(HBM9161)的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公司預期於2024年上半年重新提交巴託利單抗的BLA。

根據2023年中報,巴託利單抗是和鉑醫藥在研管線中進展最快的項目,今年6月,國家藥監局已正式受理巴託利單抗治療全身性重症肌無力的BLA。

其他在研項目方面,中報顯示,用於治療實體瘤的普魯蘇拜單抗(HBM4003)已進入臨牀II期,其他11款在研項目則處於臨牀I期、IND(新藥臨牀試驗申請)以及臨牀前等不同階段。

王勁松告訴時代財經,“和鉑醫藥的策略,就是利用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生物醫藥行業生態的變化,針對每一個靶點、每一個分子形成不同的競爭格局,這對研發提出了更高要求,藥企也會變得更加謹慎。在研發上,我們應該更冷靜,更多地從患者的需求出發。”

就當下研發進展來看,和鉑醫藥或仍需藉助巴託利單抗的成功獲批向市場證明其自我“造血”能力。截至今年上半年,和鉑醫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1.69億美元。

與Seagen的交易並未給和鉑醫藥的股價帶來提振。12月18日,和鉑醫藥延續上一個交易日跌勢,報收1.52港元,跌7.32%,總市值11.68億港元。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文若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