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價值1700元的儲值卡,與部分廉價優惠券組合後,搖身一變成爲一款“先用後付”的2500元“超值套餐”……第一財經記者發現,最近在多個商城購物平臺上,出現了不少這類儲值卡套餐,不少商品月銷量都超過百件。

在其背後,一種新型套現方式浮出水面。套現者以遠高於市場價的價格賒賬購買上述套餐,並約定在7~15天后還清。隨後轉手再將其中的儲值卡賣出以套取現金。

與此前盛行的租機“套現”相比,這種模式在隱蔽性上有所升級、資金成本可能更高。一方面,採用的“儲值卡+優惠券”“先用後付”兩類工具在電商圈子內較爲常見,界定更加困難,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另一方面,這種模式的時限、利率類似“714高炮”(高息短期網絡貸款),實際借貸成本或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這類借“先用後付”儲值卡名義非法套現的“套路”正在快速擴張。產業鏈條逐漸浮現,平臺方、推廣方、中介各自分工,在市場中“跑馬圈地”。

專屬定製的“先用後付”商品

事實上,“先用後付”在電商圈並非新鮮事,泛指一類信用支付方式,消費者可先使用商品,然後再進行支付,盛行於各大電商平臺。

但12月以來,部分非法中介機構開始利用“先用後付”定製專屬商品,變相爲投資者提供非法套現途徑。

來自廣東的一名商戶李荷(化名)近期因生意週轉困難,接觸過這類模式。李荷向記者描述了大致的操作流程,按照中介指引,李荷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某商城的產品頁面,按要求拍下一款名爲“隨心購XX型”的權益產品。產品中包含1500元的京東E卡和號稱價值1188元的權益禮包,售價爲2096元。拍下後,平臺專員會審覈購買人的信用資格,如通過信用審覈,即可享受15天的“先用後付”服務。中介隨後引導李荷將套餐中的京東E卡在二手市場上快速賣出,套出現金。在14天后,李荷則需要在購物平臺上支付商品“全款”2096元。

一名業內人士分析,實際上這類套路與租機套現的模式類似,看似表面是正常交易,實則假借商品名義,幫助客戶非法套現,並賺取高額中間手續費。雙方的不同點僅在於,租賃套現中客戶支付資金成本的方式是租金。而在“先用後付”模式下,客戶支付的成本是套餐組合“虛高”的價格。

不過,與租機套現動輒上萬元的規模不同,“先用後付”的單筆規模通常較小,隨着使用深入逐級放大。

“個人信用資質不同、參與程度不同,可套現的金額也不同。”李荷告訴記者,如果是此前已購買過產品並還款的老客戶,賣家會陸續提高額度。甚至針對部分資深客戶,會開放專屬商城。

上述業內人士也指出,在商城首次購買商品實際是一種篩選,精準鎖定意向客戶。如果達成首次交易,後續會對這類客戶陸續開放更多產品,逐步放大套現金額上限。

12月以來,這類儲值卡套餐套現模式興起,並開始快速擴張。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金牛商城、隨心易購、白馬易購等10多箇中小商城線上購物平臺中,都有此類產品出售,產品內容基本都爲“儲值卡+權益”,價格在2500元~3000元不等。

這類中小購物平臺多以網頁形式存在,較爲隱蔽。客戶需要通過掃描二維碼或鏈接跳轉才能進入對應商城界面。以其中一家“多餘商城”爲例,記者僅能通過鏈接打開該商城網頁,在百度、微信、支付寶、軟件應用端等常用渠道進行搜索,均無對應結果。

高昂的資金成本

“先用後付”模式下,套現者需要承擔高額的中間費用。以一家購物平臺某款產品爲例,該產品包含1700元京東E卡、某音箱產品、大量平臺優惠券,“先用後付”的售價在2500元。發貨後,需要在14天內付款。記者發現,上述平臺優惠券在第三方平臺供應商的打包售價爲29元,某音箱產品供應商價格在54元。而在某二手交易平臺,1700元京東E卡這類儲值卡出售價格基本在1650元~1690元之間。

綜合來看,購物平臺採購套餐的成本約可控制在1800元以內,售出14天內可收回2500元。這也意味着在14天內,購物平臺的利潤率可高達40%。

事實上,對套現者而言,費用可能更高。記者向多家儲值卡收購中介諮詢,表示想“快速出手”,對方告知回收價一般需要在儲值卡面值基礎上打88折~94折左右。換言之,客戶購買一款2500元的產品,其中能快速賣出的1700元儲值卡最終套現金額僅爲1598元左右。14天內,需要付出的資金成本高達902元,短期利率超過56%,摺合年化利率接近1500%。而如果逾期,則還將產生逾期費用,實際資金成本進一步提高。

爲何在高額中間費用下,仍有人選擇入局套現?一名中介告訴記者,這種模式對於信用資質的審覈極低,甚至對大多數租機平臺需要驗證的芝麻分(支付寶的信用評級分數)都沒有要求。因此,對於部分信用資質存在一定問題,又短期需要資金的借貸者來說,是解“近渴”的無奈之舉。

李荷提供的與中介的對話信息也側面印證了這一點。上述購物平臺工作人員要求李荷填寫姓名、芝麻分、網貸未結清額度等數據,但僅作爲背景瞭解,並未要求提供證明材料。唯一需要提供的驗證材料是支付寶流水證明、微信流水證明。

“基本流水證明達標就可以通過資質審覈。”一名此前從事互聯網金融的人士指出,與租賃模式相比,部分違法機構採用“先用後付”模式的底層邏輯就是用高利率覆蓋違約風險。據他測算,在首個週期內,低信用審覈門檻下,客戶的違約率相對較高,初期拓客成本也較高。但如果後續運作能持續形成穩定客戶池,非法機構則可以使用高利率覆蓋高違約風險,並賺取中間的高額利潤。

中介端“機動”獲客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在平臺出售方和套現者之間,還有大量中介機構及代銷人員,已經形成一條利益高度捆綁的產業鏈條。

平臺銷售方主要負責批量收購儲值卡、優惠折扣等物品,組合包裝形成高價套餐。由大量中介在各類私域流量池推廣,快速鋪開。

記者注意到,這類中介機構已具備高度成熟的機制。其中甚至有部分中介機構已搭建線上渠道,公開以“返傭”形式招攬個人中介。以其中一家線上渠道爲例,該渠道頁面中,租賃套現、“先用後付”等各類平臺客戶成交都被“明碼標價”。例如黑貓e卡的“先用後付”產品,如到達發貨環節,則返傭100元;租機寶庫、優品租、大象租機等產品,如已到發貨結算環節,則返傭2.5%。

這類線上渠道還具備裂變傳播功能。在每個合作平臺的詳情頁,都會集納各類“面客”素材,向個人中介展示平臺通過率、是否需要芝麻分、最高套現額度等要素,中介只需要點擊下方的“髮圈素材”或“生成推薦二維碼”,就可以獲得推廣相關素材。而中介跟進過程也十分簡單,據該渠道相關人員介紹,客戶從推廣碼圖片進入網頁後,個人中介的後臺可以實時跟蹤。只要客單進度到了“發貨”環節,中介就可獲得佣金結算。

此外,該線上渠道還設置了佣金激勵機制,參與的個人中介被稱爲“合夥人”或“超級合夥人”,如直推達到30人、60人等不同的量級,則可獲得對應的額外獎勵。

高度成熟、操作簡單的線上渠道是爲了便利於廣“拉”中介。記者發現這類平臺註冊門檻相當低,基本只需要提供任一姓名、電話即可生成一個ID號,成爲套現平臺的推廣中介。其中沒有任何身份驗證或資料提供的環節。

“中介變成了一個機動角色,去追蹤或者追責的難度極高。”上述互聯網金融人士指出,大量個人中介角色的介入,也是這類模式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張、精準鎖定有套現意向者的關鍵。

風險重重

與此前黃金、手機租賃套現相比,“先用後付”套現還款時限更短,利息更高。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從還款期限、利率上看,這種模式本質上屬於“714高炮”,主要針對一些信用資質較差的套現者。

與傳統的“714高炮”直接放貸相比,這種模式由於借商品銷售名義打“擦邊球”,在法律上有一定判定難度。不過,多名法律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根據案例情況不同,這種行爲中仍有多種情形涉嫌違法。

“這類業務屬於利用監管盲區非法經營的灰產業務。”北京市君都(上海)律師事務所何劼芃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該模式仍屬於變相開展借貸業務。電商平臺應加強對該類產品及銷售店鋪的監管,對問題產品及時下架清退。銷售者及中介平臺涉嫌非法經營借貸業務,情節嚴重的要按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且該類業務的中介平臺在收集購買產品的客戶名單時,易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回收方如與銷售者串通完成售卡回收的業務閉環,同樣要追究法律責任。

此外,一名法律人士指出,商家打包“儲值卡+優惠權益”套餐,實際價格遠高於市場價,可能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構成價格欺詐行爲。

套現者本身也面臨較大的法律風險。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王雨昕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類套現事件中,套現者所面對的最爲常見的就是民事法律風險。在套現者到期不能付清的情況下,會面臨惡意逾期、故意套現、被平臺起訴的風險。判決後無法履行還款義務的,套現者還有被列入黑名單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