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川

2023年即將收官,在這一年裏,三、四月份經歷了樓市“小陽春”和淄博燒烤帶來的消費小高潮後,經濟仍有亮點。然而,A股市場罕見的出現連續第三年估值收縮,估值水平跌至歷史極值。

在此背景下,一系列利好政策連續出臺,爲A股2024年的行情打牢了政策基礎。如何展望2024年的投資機會?哪些板塊會成爲2024年最值得追的光?又成爲市場一年一度熱烈討論的話題。帶着這一問題,《華夏時報》記者採訪了券商、基金多位業內大咖。

底部夯實

隨着三年疫情的結束,今年初,市場在展望2023年時是帶着比較樂觀的預期。對居民資產負債表、居民消費意願、消費能力回升的彈性,以及房地產下行所帶來的困難,估計不足。

在3、4月份經歷了樓市“小陽春”和淄博燒烤帶來的消費小高潮之後,經濟仍有亮點。然而,從股票市場走勢來看,2023年是中國股票市場罕見的歷史上連續第三年估值收縮,市場整體呈波動態勢,增量資金有限。

儘管7月末政治局會議提出“活躍資本市場”,8月末監管層調降印花稅、收緊IPO和再融資、規範減持、降低融資保證金比例“四箭齊發”一度顯著提振市場情緒,然而投資者信心仍然偏弱、資金縮量博弈,指數顯著回調。

10月末,隨着匯金增持ETF、萬億國債增發,美國10月非農和通脹不及預期、市場預計美聯儲加息結束,市場迎來一波修復行情;不過11月末以來修復動力減弱,市場再度回調。

截至12月底,上證綜合指數持續在3000點以下徘徊。滬深300指數經過調整,市淨率回到歷史最低水平附近,股息率回到歷史最高水平附近,相對十年期國債利率利差創下歷史新高。

截至2023年12月21日,滬深300指數的市淨率達到1.17倍,爲2014年最低值,也是歷史最低水平附近。滬深300指數市淨率跌破1.2,在歷史上只出現了三次,分別是2014年5月中旬、2018年12月底以及2022年10月底,此後指數均出現了超過20%的反彈。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表示,由於中國經濟還在增長,滬深300指數盈利還是保持增長,而上市公司近些年分紅比例開始提升,加上今年以來指數價格下跌,最終的結果促使滬深300指數股息率攀升至3.33%,接近2014年的最高水平。而目前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降至2.6%附近,滬深300指數股息率相對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差值創下歷史新高。

滬深300指數從橫向和縱向都處在相對極度低估的水平。而正像一個被極度壓縮的彈簧在壓力釋放後會反彈一樣,股市在悲觀預期造成的估值壓縮後,也將迎來反彈。

事實上,實體經濟整體上,是在震盪企穩的,內部經濟動能驅動模式正在發生變化,地產拉動經濟增長的舊模式正在被打破,而經濟新動能則不斷成長。

我國製造業企業的全球競爭力整體保持了較強韌性,創新發展新模式動能仍在不斷湧現,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三新”經濟在GDP中的佔比呈現不斷上升趨勢。房地產轉型背景下,居民資金運用中存款的比例明顯擴張,中長期工業和基建正在替代地產,成爲社會信用派生重要支撐。

嘉實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方晗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雖然宏觀上房地產大概率不會看到特別強的彈性,但是代表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像新能源車、光伏、半導體等,經過兩年的調整,目前已經處於週期的低位。這些行業隨着行業格局的出清,供給也在階段性改善。明年預計這些自下而上內生增長的行業,本身也會進入下行週期尾聲和步入到新的上行週期。”

2024年投資展望

如何展望2024年的投資機會?哪些板塊會成爲2024年最值得追的光?又成爲市場一年一度熱烈討論的話題。

展望2024年,方晗對本報記者表示:“明年指數有望是正回報,個股機會增多,微觀個股基本面的韌性有望蓋過更爲顯著的賽道型包含的機會,整體個股阿爾法行情將是明年主要的抓手。”

國泰基金對本報記者表示:“高股息策略中,推薦具備低估值高股息優勢的電力/高速公路/國有行。由於大國博弈與逆全球化趨勢延續、新經濟範式的形成仍需時間,市場仍處於高波動環境,投資將更看重資產的高確定性,重視安全邊際,應優選低估值、低負債,具備穩定現金流和業務可持續能力的防禦品種。”

富國基金對記者表示:“在經濟復甦和全球流動性拐點這兩重預期的共同作用下,A股市場有望逐漸走出底部區域。在拐點得到進一步驗證前,可以採用“三角形式”佈局。防守側,配置高股息、低估值的紅利策略,受益於基本面的逐漸修復和預期變化;進攻側,可以聚焦於經濟增長的供給端改善和新一輪產業週期的崛起,佈局相對高波動的TMT科技成長板塊,尤其是華爲相關板塊;中間層以穩健爲主,佈局受益於市場悲觀情緒修復的醫藥、消費,以及受益於經濟復甦的順週期行業。”

華夏基金對記者表示:“醫藥板塊近期多重拐點共振,以創新藥爲首的行業高景氣區間有望歸來,展望2024年,關注行業多重催化拐點。一方面,醫療反腐帶來的市場觀望情緒逐漸見底,看好醫藥板塊底部估值、持倉和情緒三重共振投資機遇。另一方面,隨着中國創新藥企的成長,國內藥企藥物研發能力逐步受到國際醫藥巨頭的關注,中國藥企逐步成長爲全球藥企的淘金地。國產創新藥出海爲國內藥企帶來更爲廣闊的市場空間,醫藥行業長期成長性投資邏輯加強。”

責任編輯:帥可聰 主編:夏申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