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龐宇

作爲市場重要風向標,機構投資者的一舉一動向來備受關注。2023年,市場調整無礙機構調研熱情,且熱度不減往年,有近6成A股上市公司接待了各類機構投資者。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3年,共有3067家公司接待了機構調研,約佔A股公司總數的57%,機構覆蓋率較去年進一步提升。

界面新聞通過對2023年受到機構調研的上市公司進行梳理,推出了“2023年最受機構關注十大個股”以饗讀者。這些公司大部分都具有行業地位突出、業績表現優異或具有成長潛力的特質,不過也不乏公司在持續幾年高增長後出現乏力情況。

“工業自動化龍頭”匯川技術(300124.SZ)成爲A股2023年“調研王”,全年接待機構量達3099家次。邁瑞醫療(300760.SZ)、安井食品(603345.SH)則分列第二、第三位,年內接待機構分別達到3028家次、2438家次。

安井食品、海泰新光(688677.SH)和廣聯達(002410.SZ)這3家公司爲前十名中的“新面孔”,去年前十的高測股份(688556.SH)、容百科技(688005.SH)和橫店東磁(002056.SZ)則被擠出該榜單。

整體上,今年有64家公司全年機構接待量超過1000家次。從行業分佈看,這些高熱度調研標的來自醫藥生物、機械設備、半導體、計算機行業。

匯川技術成爲“機構調研王”: 共獲調研3099家次

2023年,匯川技術取代邁瑞醫療,登上“機構調研熱門股第一”的寶座,全年接待機構總量達3099家次。

據Choice統計,匯川技術在2023年接待了包括164傢俬募、153家資管、146家基金、73家券商、38家保險、946家其他機構在內共計1549家機構的聯合調研。

作爲工業自動化龍頭,匯川技術市場份額增長空間、工業機器人佈局、未來業績增長點等是機構關注的焦點。

匯川技術業務原爲單一的變頻器、電梯一體化控制器,如今發展至主營涵蓋通用自動化(包括工業機器人)、電梯、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四大業務板塊。

通用自動化業務是匯川技術的基本盤,這一業務常年營收佔比超過50%,近兩年也保持較好增長。

匯川技術12月接受調研時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下游行業需求整體表現偏弱,公司自動化業務收入仍實現20%的同比增長,主要是抓住了在光伏、半導體、工程機械等行業的機會。公司表示,自二季度以來,從下游細分市場來看,空壓機、機牀、注塑機等傳統行業的表現有一定的恢復。展望明年,看好傳統OEM行業的恢復。

工業機器人佈局方面,匯川技術的工業機器人產品目前在泛3C、光伏、鋰電等行業實現了大批量應用,公司也在調研中表示會加大在自動化各個行業的佈局力度。

新能源汽車業務已在匯川技術營收盤中佔比約兩成。“新能源汽車業務增長主要依賴過去的定點所產生的OI(預期訂單規模)以及當期轉化的實際訂單情況。過去兩年,公司成功收穫數十個定點項目。”匯川技術表示,“海外車企的定點在2023年開始產生訂單貢獻。”

不過,新能源汽車業務是匯川技術的低毛利率業務,近年這一業務銷售毛利率在20%至25%之間。這一業務放量,拉低公司整體毛利率。

同樣佔比兩成的電梯業務則成了匯川技術的短板,近兩年收入增速滑落至個位數。“近年來,房地產行業形勢影響了電梯行業需求,電梯業務外部環境有一定壓力。”

總體來看,匯川技術利潤增速在持續放緩。2020年、2021年,公司淨利潤增速分別高達120.62%和70.15%,2022年爲20.89%,2023年前三季度增速則進一步降至7.6%。

二級市場來看,2023年,匯川技術股價在5月份經歷一波下探,而後迅速回升,全年股價累計跌幅約9%。

邁瑞醫療退居榜單“第二”:獲調研3028家次

邁瑞醫療向來是機構調研的聚集地,2023年其以3028家次的機構調研量,位居榜單第二。而2020年至2022年,該公司連續三年穩坐機構“調研王”之位。

2023年,邁瑞醫療接受了包括320傢俬募、227家基金、96家券商、249家資管、36家保險、695家其他機構在內共計1665家機構的聯合調研。

作爲醫療器械龍頭企業,邁瑞醫療受集採影響程度、未來潛在風險點、業績增長預期等一直是機構關注的重點。

邁瑞醫療主要產品覆蓋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以及醫學影像三大領域,分別約佔營收盤的50%、30%及20%。

“集採一直是大部分投資人擔心利潤率的一個潛在風險點”,邁瑞醫療接受調研時表示,“但從2023年進行的各項集採來看,無論是超聲刀的聯盟集採,還是骨科創傷的續約,醫保局在實現了壓縮流通環節空間的同時均保障了廠家的合理利潤,公司認爲未來集採有望延續這一趨勢。”

2023年7月份,國家十部委召開了關於全國醫藥領域問題集中整治工作的視頻會議,部署開展爲期1年的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這一度成爲市場討論的熱點。

談及醫藥行業整頓對短期業績造成的影響,邁瑞醫療坦言,公立醫院可能會暫時性地減少一些設備採購,因此使得這部分招標採購延遲,但這些需求並沒有消失,在整治影響常態化之後這些活動仍會恢復。

對於增長預期,邁瑞醫療直言,“公司的目標是在明年恢復到正常的增長軌跡中”。實現增長的信心主要基於兩點,一是目前已經佈局領域的市場份額仍然較低,尤其是體外診斷和微創外科,在國內的佔有率僅分別約爲10%和2%,這兩類流水型業務的營收貢獻將會逐年提升;二是爲打造更豐富的業績增長點,將進入更多的細分領域,加快併購的步伐。

近兩年,邁瑞醫療業績維持20%左右的增速,不過相較於2020年及以前年度增速明顯放緩。

由於市值規模龐大,邁瑞醫療股價變動相對較爲溫和,2023年,公司股價在8~10月經歷一波小低谷後,全年股價累計跌幅爲5%。

速凍食品龍頭安井食品躋身“第三”: 業績持續高增長

安井食品是在2023年機構關注度排行中嶄露頭角的“黑馬”之一,全年共接待機構2438家次,躍居榜單第三。

作爲速凍食品龍頭,安井食品近幾年業績持續高增長,2022年淨利潤同比大增61%後,2023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繼續大漲約63%,創同期歷史新高。

安井食品主營產品分爲“安井”牌火鍋料、米麪製品和預製菜餚三個板塊。

預製菜是食品加工領域的風口行業,安井食品分別以“安井小廚”、“凍品先生”佈局預製菜B端和C端,控股子公司新宏業、新柳伍相對獨立運營小龍蝦預製菜。

在調研中,機構投資者重點關注了安井食品原材料成本、費用管控、利潤率提升空間等。

對於速凍食品企業而言,近些年主要原材料的價格有漲有跌。安井食品表示,原材料佔比最高的仍是魚糜,採購冷凍魚糜的價格相對穩定。在過去幾年中,豬肉、雞肉的價格頻繁波動,公司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整體而言採購價格處於相對競爭對手更低的位置。

除了原材料成本外,安井食品對於費用的管控也相對到位。在被問到如何進一步提升利潤率時,公司表示,銷售費用絕對值預計沒有太大的下降空間,未來規模效應還會帶來銷售費用率的下降,各個新工廠的自動化效率與產能爬坡階段,規模效應正逐步體現。而短期內利潤率的提升在於通過高毛利、高淨利的鎖鮮裝和丸之尊系列產品,推動產品結構升級。

在2023年高端化趨勢的環境相對一般情況下,也有投資者擔心公司當前的產品升級思路能否延續。安井食品回覆稱這一思路不會改變,將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會及時調整,未來針對競品或針對區域市場推出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業績優異,但安井食品股價仍自2023年初以來呈現出下跌的拋物線形態走勢,全年股價累計跌幅約35%。

內窺鏡企業海泰新光:下半年壓力更大

同安井食品一樣,海泰新光也是機構十大調研股榜單的“新面孔”,2023年,公司共迎來機構調研2348家次,躋身榜單第四。

數據顯示,1~9月前來調研的機構投資者絡繹不絕,尤其6、7月份,海泰新光每月接待機構調研頻率高達9次。

從業績來看,2023年一季度,海泰新光維持較高的業績增速,而二、三季度業績接連下滑,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去年更是直接腰斬。

2023年前三季度,海泰新光營收約3.76億元,同比增加10.7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18億元,同比減少15.5%,陷入“增收不增利”境地。

海泰新光表示,前三季度醫用內窺鏡產品業務銷售增長帶動營收增長,而淨利潤下跌則主要受股份支付和聯營企業投資損失的影響較大。

在10月份的機構調研中,海泰新光進一步解釋,聯營企業的投資損益主要體現在對國藥新光的投資。2023年國藥新光的主要任務是產品註冊和銷售網絡建設,目前已經基本達到階段性目標,隨着國藥新光產品銷售的實現和業務量的增加,投資損益會逐步收窄。

海泰新光是一家成立於2003年的中外合資企業,主要從事醫用內窺鏡器械和光學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醫用內窺鏡業務佔主要地位,已覆蓋消化內科、呼吸科、普外科、耳鼻喉科、骨科等多個科室。

作爲醫療器械企業,海泰新光的訂單進展、銷售預期、產品註冊和推廣、研發迭代能力等受到機構關注。

在最近一次12月8日的調研中,有機構提問海泰新光對2024年銷售預期,公司回覆稱,美國客戶的新一代內窺鏡系統已經正式量產上市,隨着產品銷量的增加,客戶的庫存也會逐漸降到合理水平,公司的熒光腹腔鏡發貨也會隨之恢復到正常狀態。公司二代整機產品已經在11月完成了註冊,市場和銷售正在有序展開,對於二代產品的市場表現很有信心。

光學業務方面,海泰新光10月份接受調研時表示,從2023年情況來看,醫療行業比較穩定,而其他行業受到經濟環境影響比較大,包括生物識別、工業激光等行業。公司光學業務的重點也會放在生命科學和醫療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更早前的9月份調研中,有投資者問到,年初海泰新光提出全年業績將提高30%,這一諾言能否完成?

對此,海泰新光坦言,從上半年來看,完成情況基本符合預期。但下半年的市場情況會更復雜些,壓力也會更大。一方面,國際國內整體形勢不樂觀,很多行業需求收緊。另一方面,美國客戶的新一代系統1788比原計劃晚了幾個月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新產品的市場推廣和發貨。

海泰新光盈利能力的減弱同步反映在其股價走勢的下行軌跡上。2022年10月以來,公司股價自101.49元/股高點持續下挫,最新收盤價53.23元/股較高點累計跌幅超47%。

工廠自動化零件怡合達:下游需求面臨階段性收縮

“FA(工廠自動化)零部件龍頭”怡合達常年是機構調研的“香餑餑”,2023年共收穫機構“叩門”2292家次。

怡合達專業從事自動化零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提供FA零部件一站式供應。

在維持了兩年的高速增長後,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業績增速明顯放緩,營收同比增長20%,淨利潤增長8%。而2022年同期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均在30%以上,2021年同期則在60%以上。

新能源鋰電行業佔怡合達營收盤的35%,其次是3C行業佔比約2成。下游鋰電、光伏等行業擴產放緩後,怡合達的增長驅動力來源成爲投資者較爲擔心的問題之一。

在12月11日的機構調研中,怡合達回覆稱,今年來看,下游鋰電行業受到擴產週期影響,導致外部需求面臨階段性收縮。但是從長遠來看,機器換人是長期的發展趨勢,零部件市場會隨着國內自動化設備的市場規模的逐漸擴大而不斷增長。此外,公司也會從海外業務、FB非標業務、提升客戶BOM佔比等幾個方面去拓展新的增長空間。

此外,機構投資者還較爲關心怡合達出海業務、定增進度等情況。

對於出海業務的規劃,怡合達坦言,以前涉及出口訂單不多,因爲客戶考慮的因素是能否迅速就地找到適配的零件。而隨着新能源鋰電、3C手機等中國優勢產業外溢,海外產能重構,包括東南亞、南美在內的新區域,正經歷一個產業升級的發展時期,升級擴產對新增設備、對零部件的市場需求規模非常大,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所以,公司在海外的佈局非常有必要。

具體來看,結合海外客戶供應鏈安全等因素的考慮,公司在東南亞地區,主要擬通過當地代理商+備庫的形式開展;在越南等增長較快的市場,擬以自建子公司或辦事處+自建倉庫的模式開展。

怡合達早在2023年年初就發佈了定增預案,7月份獲得深交所審覈通過。“目前定增項目處於等待證監會批覆階段。”

二級市場上,怡合達股價自2022年11月以來便從65元左右的高點,以階梯式下挫的方式持續走低,最新收盤價25.78元/股較高點已累計下跌超60%。

物聯網賽道玩家中科創達:大模型備受關注

物聯網賽道上重要玩家之一的中科創達近年備受機構青睞,2023年獲機構調研2116家次。

這一年裏,隨着AI熱潮持續升溫,中科創達推出的大模型AI成爲市場熱議和追蹤的熱點。

中科創達主營業務分爲智能軟件、智能汽車和智能物聯網三大板塊。

2023年5月,中科創達發佈了中科創達魔方Rubik大模型,覆蓋了從邊緣端、語言大模型、多模態、機器人等大模型系列。魔方大模型所具備的混合AI能力,推動了智能汽車和機器人兩大領域的發展。

從調研活動記錄表來看,中科創達大模型在各領域的部署、公司未來在AI領域的投入、對最新佈局的機器人領域的規劃等,成爲機構熱衷談論的話題。公司在大模型方面的佈局引發持續關注。

在大模型的具體落地場景上,中科創達在12月的最新調研中表示,在汽車領域,魔方汽車AI產品系列包含Rubik Creator、Octopus、VPA和Genius Canvas四個產品模塊,具有擬人化、知識學習、多模態感知、場景推薦、端雲結合五大核心能力,提升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的用戶體驗。此外,把大模型加載在整車系統中。通過在智能汽車領域所擁有的語言模型、多模態模型、座艙內的環境交互以及運動模型的協同,形成整個座艙和駕駛域的聯動,構建整車操作系統平臺。

在機器人領域,中科創達在9月的調研會議中表示,公司的大模型+機器人主要面向AMR(自主移動機器人)領域,在工廠的多場景中,有各種各樣的機器人在一起,能否實現效率協同工作最優,如何減低工廠裏面的交付維護的人員成本和提升操作的水平等,這些是人機交互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業績來看,過去兩年,受益於物聯網快速發展,中科創達成績亮眼,2020年-2022年超40%的複合增長率在整個A股公司中也實屬鳳毛麟角。

然而今年,中科創達業績出現滑坡,2023年前三季度營收38.76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淨利潤6億元,同比下降5.18%,扣非後淨利潤更是同比下降12.65%。

伴隨着業績下滑,中科創達2023年這一年來股價持續震盪,整體維持下探趨勢,累計跌幅約20%。

工業機器人龍頭股埃斯頓:預測2024年下游景氣度回升

活躍在工業機器人賽道的埃斯頓,2023年共迎來2102家次機構調研,排名榜單第八。而2022年,該公司熱度僅次於邁瑞醫療,以4144家次的調研量高居機構調研熱門股第二。

埃斯頓主營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系統,自動化核心部件及運動控制系統。公司現有74款工業機器人產品,主要應用於光伏、鋰電、焊接、鈑金折彎、衝壓等。

受益於新能源行業機遇,2022年以來,埃斯頓的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製造業務保持了較快增長,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分別實現36%、16%的增長,不過今年第三季度同比略有下滑。

對於2024年下游行業的增長情況,埃斯頓表示,自動化行業的景氣度和下游行業資本開支息息相關,整體看整個通用行業在呈逐步回升的趨勢,公司希望在一些通用行業和目前市佔率較低的傳統行業提升市場份額。

細分到下游行業,埃斯頓認爲,新能源汽車領域明年預計會保持穩定增長;光伏、鋰電行業自今年下半年以來增速平穩;鋼結構、船舶焊接領域,明年有望實現較大增長;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電子行業是公司明年重點發展的下游行業,將繼續優化產品。

單看光伏行業2024年景氣度,埃斯頓坦言,光伏行業今年上半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下半年增長有所放緩。光伏行業產業鏈較長,技術迭代快,且各環節建設週期不同,在一定階段可能存在結構性調整情況。公司憑藉全產業鏈佈局及機器人核心技術自主化優勢,支持光伏企業進行產業升級,進一步提升在不同工藝工序環節的滲透率。

二級市場上,埃斯頓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裏,股價走勢相對平穩,整體累計下跌14%左右。

機器視覺領域奧普特:深度學習(工業AI)技術成“焦點”

作爲國內較早進入機器視覺領域的企業,奧普特也近年機構密切關注的標的之一,2023年共迎來機構調研2106家次。

據瞭解,機器視覺的下游應用非常廣泛。與人眼相比,機器視覺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檢測效果穩定可靠等特點,可助力終端客戶產品增質、降低成本。

目前奧普特已覆蓋視覺算法庫、智能視覺平臺、深度學習(工業AI)、光源、光源控制器、工業鏡頭、工業相機等。機器視覺解決方案已應用於3C電子、新能源、半導體、汽車、光伏等多個行業。

在AI熱潮下,奧普特在深度學習技術上的佈局成爲機構關注的焦點。

據瞭解,奧普特應用於圖像分析的深度學習的技術,屬於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的一個子集,但僅用於工業機器視覺領域。

在深度學習技術佈局方面,奧普特12月22日接受結構調研時表示,深度學習(工業AI)相關技術的提升了機器視覺技術解決工業問題的能力。目前工業用的深度學習模型依然需要專業數據和領域知識積累,其着力解決的圖像分析任務,仍舊需要以高成像技術積累的圖像爲前提。2023年以來,公司成立了專門的深度學習(工業AI)應用開發團隊,並設立了專用實驗室,全力支持核心大客戶諸如外觀缺陷檢測等項目的開發。

此前的調研活動中,奧普特也表示,將持續關注行業技術發展,面向特定行業和應用場景積極探索大模型落地可能性,加大工業AI軟件的投入。

機器視覺前景可觀。GGII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機器視覺市場規模170.65億元(該數據未包含自動化集成設備規模),同比增長23.51%。預測至2027年我國機器視覺市場規模將超過560億元。

不過,作爲機構調研熱門股之一,奧普特近年業績並不出色,2022年公司實現淨利潤3.25億元,同比增長約7%;2023年前三季度2.05億元,同比下滑約27%,該份成績遠低於市場預期。

或受此影響,奧普特股價在2023年上半年震盪上漲25%後,下半年持續下挫跌超31%,全年股價累計跌幅約15%。

“非洲手機之王”傳音控股:2023年業績“狂飆”

作爲“非洲手機之王”,傳音控股常年穩坐機構十大調研股之列。2023年,公司一如既往維持着每月1~2次的機構接待頻率,全年接待機構2099家次。

2023年是傳音控股重啓狂飆之勢的一年。

在經歷2022年業績下滑後,公司預計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621.22億元,同比增長33.32%;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爲54.93億元,同比增長121.15%。這將是公司自2019年上市以來創下的最好業績。

對於業績提升,傳音控股在業績預告單中表示,公司持續開拓新興市場及推進產品升級,整體出貨量及銷售收入有所增長;同時,受益於產品結構升級及成本優化,整體毛利率有所提升,相應毛利額增加。

在這一年的機構調研中,傳音控股被問及最多的問題依然是公司手機業務發展空間、業績增長點、中高端產品佈局等。此外,人工智能方面佈局也受到關注,不過公司暫未在調研中透露更多信心。

在談及新興市場格局、手機業務的發展潛力時,傳音控股多次表示看好未來新興市場的智能機市場空間。

傳音控股解釋稱,目前新興市場國家仍處於“功能機向智能機切換”的市場發展趨勢中,而未來功能機換智能機仍然是新興市場驅動智能機市場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傳音在非洲智能機市場佔有率超過40%。這也是其2023年業績飆升的邏輯之一。

在銷量的帶動下,傳音控股在資本市場也掀起了一波強勢反彈,2023年伊始該股便持續攀升,全年股價累計漲幅超80%。

數字建築平臺服務商廣聯達:面臨一定的經營壓力

數字建築平臺服務商廣聯達是機構調研熱門股的“新秀”,2023年獲得機構“登門” 1926家次,躋身榜單第十。

廣聯達在過去數年業績增速十分亮眼,2020年-2022年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達到40%、100%和46%。

年初,廣聯達提出了2023年總收入、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0%;2025年實現營業收入相較2022年翻一番,淨利率高於15%的目標。

然而當年公司業績大幅受挫,一季度淨利潤尚能保持10%的增長,二、三季度則接連大降55%、94%。前三季度合計淨利潤9.67億元,同比大降近6成。

廣聯達表示業績下滑主要因爲,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產投資下行、建築業項目開工下降等因素影響,公司所服務的建築行業相關客戶面臨一定的經營壓力。

廣聯達旗下有數字造價、數字施工、數字設計三大業務。造價業務主要場景是在招投標環節和過程結算環節;施工業務主要聚焦工程項目建造過程;設計業務則面向設計院客戶,提供三維正向設計平臺產品與服務。

在當前環境下,廣聯達在各業務上有哪些經營策略調整是市場較爲關心的問題。

施工業務方面,廣聯達11月接受調研時坦言,今年以來,在客戶投入比較謹慎以及大項目數量減少的情況下,業務拓展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公司表示,下半年以來,逐步調整了客戶經營策略,在產品上進一步聚焦和瘦身,對於那些能夠切實幫助客戶節約成本、提升效率的剛需產品。

造價業務方面,廣聯達表示,目前主要還是依據國標定額,由國家提供行業定額和指導價值作爲造價預算指導。在專業覆蓋範圍上,正在由房建進一步拓展到市政、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二級市場上,伴隨着業績滑坡,廣聯達在年初股價經歷了小幅上揚後,自4月起,股價便開始連續下跌,歷經多次下探,至今累計跌幅已高達約6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