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埭美村鄉賢返鄉聚力,活態利用古厝,弘揚古樸家風

喚醒沉睡老宅 留住美麗鄉愁

東南網1月1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杜正藍 通訊員 藍毅輝 郭高傑)

盈盈一水,燕尾屋脊並肩起,276座閩南紅磚古厝猶如棋盤般規整。

航拍儀比記者的腳步更早到達,記錄下埭美村全貌。這個位於漳州龍海區東園鎮的水上古村落,由一個個整齊劃一的家庭空間緊密結合成完整的家族羣落。

鄉村有形,更有韻。村民世代遵循陳家的家規祖訓,數百年後的今天,陳氏子孫仍在古民居傳承古樸家風,把漂泊在外的遊子與故鄉緊緊聯繫起來,從人文角度活態傳承古厝歷史文化,使之成爲遠近聞名的閩南鄉土文化旅遊地。

弘揚古樸家風

一張規劃圖管五百年,是真是假?

“幾百年來,我們的厝只有新與舊的區別。從空中俯瞰下來,不管橫線、豎線,就連對角線都是一線對齊的。”多年前,龍海雙龍歌仔戲團到馬來西亞演出,間隙聊起家鄉埭美的建築風格,吸引了一羣攝影師前來探祕。

一時間,埭美靚照被這羣攝影師傳播向海外,名聲大噪。

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的陳亞紅就業於中國旅行社,負責接待華人華僑及港澳臺同胞。“這照片是我家鄉,最中心那屋就是我家。”埭美走紅後,數以千計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朋友以家族爲單位,慕名前來。

彼時,龍海區聘請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編制埭美村保護規劃,遵循“不砍樹、不造景、不搞假生態”的原則,投入7000多萬元,用於埭美的綜合環境整治及基礎設施建設,對上百座古民居按照修舊如舊進行修復。

整理埭美的家風家訓,當地選址一座佔地250平方米的古民居,舉全村之力修繕“家風堂”,並設“家和人樂”“良方教子”“修身持家”“家譽滿堂”“團結友愛”“豐衣足食”“尊老愛幼”“家和萬事興”8個展廳,被評爲“福建省家風家教示範基地”。不遠處還有一座建於清嘉慶年間的大厝,主體爲前後兩落,曾經住着26戶人家。2014年,26戶居民搬出大厝,租借給村裏改造成帶有展示功能的鄉愁館,展示製作龜粿的模印、古早漁民的蓑衣漁具,令鄉村記憶包羅萬象。

爲之觸動的陳亞紅着手喚醒家鄉,一次性承租了埭美村32座古民居。經過簡易裝修,還原古民居的三合院格局,迎來一批又一批鄉愁旅人,無論是本村還是鄰村村民,大家各顯身手舉辦木偶、戲鈸、南音、閩箏、薌劇、剪紙等非遺技藝表演,還原閩南鄉村的生活空間和文化形態。

“石臼和木槌幾乎家家戶戶必備,一槌一槌搗出軟糯香甜的麻餈。我們將這份美味變成遊客自助體驗項目,吸引許多遊客從石磨轉動中喚回兒時的記憶。”埭尾村黨委書記許麗蓮介紹,2023年春節,福建旅遊形象大使姚晨現身龍海,不僅逛廟宇、觀民俗,還在埭美古村沉浸式體驗鍋邊糊的石磨原漿古法制作,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埭美“逛喫逛喝”。

涵養文明新風

家鄉聚了人氣,如何更有“靈氣”?

民居修繕的日子裏,陳亞紅髮現,鄉村孩子也躲不過攀比和內卷,多多少少帶有叛逆厭學的情緒,甚至離家出走,這有違她喚醒家鄉的初衷。

“捐錢捐物不能完全解決鄉村孩子的困境。”陳亞紅把自己的思慮分享到企業家微信羣中,引起諸多共鳴。“這與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有關”“父母應該先成長”“這樣的社會現象值得我們共同發力”……這場“頭腦風暴”與往常不同,企業家們針對共性問題,達成統一解決方案——植入精神力量。

2023年9月,社會愛心企業家成立“合道書屋”,寓意28位志同道合者以書相會。同時,埭美村鄉賢促進會成立,兩股力量擰成一股,共同探討由“家風堂”發起全開放的公益交流平臺,以關愛家庭爲中心,定期開展公益讀書沙龍和家庭講座活動。

2023年11月25日,首期公益行動“智慧家庭”親子學習之旅在“家風堂”開啓。

“單單講論語、弟子規也許有些枯燥。活動中,加入了孩子喂父母喫飯、攙扶矇眼父母走路等環節,讓孩子與家長換位思考,有效溝通。”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陳日煒擔任此次講師,設計了一系列親子溝通體驗遊戲,讓參加活動的數十對親子收穫感滿滿。

這天,鄉賢與企業家充當活動志願者,配合講師的節奏,爲親子共讀提供多元形式,培養孩子從閱讀中獲取能量,引導家長把握孩子成長與發展的關鍵時期,指導家長開展有效的家庭聯絡。

一場場家風活動在鄉村傳遞,爲遊客提供了獨特的人文體驗。

埭美的家風活動已形成招牌向其他地市推廣,與更多熱愛家鄉的人們碰撞靈魂。眼下,陳亞紅與她的小夥伴們正在規劃修建埭美古村文創中心和旅遊集散中心,設計埭美古厝文創產品,增加水上的體驗項目,讓遊客從埭美萬丁河乘船,感受月港出海的昔日榮光。

“我走出家鄉,是爲了把世界帶回家鄉,讓家鄉更有生命力。”陳亞紅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