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發佈《關於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傳統制造業是我國製造業的主體,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是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選擇,是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舉措,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製造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關係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局。

《意見》提出,到2027年,傳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有效支撐製造業比重保持基本穩定,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進一步鞏固增強。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0%,工業能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3年下降13%左右,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超過57%。

持續鞏固“去產能”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製造業已形成了世界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整、國際競爭力較強的發展優勢,成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創造稅收的重要來源、開展國際貿易的重要領域,爲有效應對外部打壓、世紀疫情衝擊等提供了有力支撐,爲促進經濟穩定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數據顯示,我國石化化工、鋼鐵、有色、建材、機械、汽車、輕工、紡織等傳統制造業增加值佔全部製造業的比重近80%,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和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礎。

不過,與此同時,我國傳統制造業“大而不強”“全而不精”問題仍然突出,低端供給過剩和高端供給不足並存,創新能力不強、產業基礎不牢,資源約束趨緊、要素成本上升,鞏固提升競爭優勢面臨較大挑戰,需加快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轉型升級。

記者注意到,《意見》從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

《意見》提出要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鼓勵以企業爲主體,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發機構,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率。

同時,持續鞏固“去產能”成果,依法依規淘汰落後產能,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完善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管理制度,科學細化項目管理目錄,避免對傳統制造業按行業“一刀切”。

構建名精優新品牌矩陣

《意見》還提出,着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聚焦消費升級需求和薄弱環節,大力開發智能家居、綠色建材、工藝美術、老年用品、嬰童用品等領域新產品。推動供給和需求良性互動,增加高端產品供給,加快產品迭代升級,分級打造中國消費名品方陣。實施卓越質量工程,推動企業健全完善先進質量管理體系,提高質量管理能力,全面提升產品質量。

問及如何理解“分級打造中國消費名品方陣”,賽迪顧問消費經濟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秦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當經濟處於高速增長時期,市場參與者獲利能力較強,但是當經濟增速趨於穩定後,競爭加劇,推動消費市場形成消費分級,各層級消費品均有各自的客戶羣,根據不同企業主體,形成品牌培育梯度等,構建名精優新品牌矩陣。

《意見》還提出,要加快企業品牌、產業品牌、區域品牌建設,持續保護老字號,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製造”高端品牌。推動傳統制造業標準提檔升級,完善企業技術改造標準,用先進標準體系倒逼質量提升、產品升級。

談及當前我國在打造“中國製造”高端品牌方面存在的短板,秦博對每經記者表示,與發達經濟體相較,“中國製造”高端品牌在覈心技術和創新能力方面仍有提升空間。“中國製造”高端品牌的供應鏈相對較弱,對國際供應鏈的依賴較強。

在秦博看來,隨着中國人力成本的提升,人口紅利亦呈銳減趨勢。在此背景下,應加大在製造過程中的服務要素中間投入,如技術要素、信息要素、資金要素等生產性服務的投入,這有利於提高製造業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

“同時,還應拓展製造過程的價值鏈環節,從單純的製造環節拓展到全生命週期環節,尤其是向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延伸,打造國際化的‘中國製造’高端品牌,提升在全球價值鏈體系中的品牌認知度。”秦博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