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A股市場持續調整,上證指數更是來到了3000點下方。

不過記者注意到,在市場不斷尋底、“國家隊”資金持續進場中,有基金卻直接甩出了超20%的大比例分紅,且在分紅前後,基金淨值幾乎沒有明顯波動,那麼選擇在這個時點如此大比例分紅,是否表明看淡後市?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些被動跟蹤的指數型產品,跌了兩年之後,竟然也選擇在指數低位進行大比例的分紅,這又是什麼操作?

25只基金分紅比例超20%

一般來說,基金分紅是比較常見的動作,基金合同中也經常會約定分紅的比例和次數,但如果是長期以來並沒有什麼大比例分紅的權益基金,在市場低位時突然出現了大比例分紅的動作,就顯得有些特別。

WIND數據顯示,在普通股票型、被動指數型、靈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和增強指數型這五類產品中,如果按照權益登記日計算,2023年12月共有25只基金的分紅比例超過了20%。

而從2023年全年來看,上述五類產品,也只有48只基金出現了超20%比例的分紅。也就是說,其中有一半以上大比例分紅是出現在2023年的最後一個月。

對於這些分紅,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也沒什麼特殊的原因,還是在符合分紅條件的情況下,在年內提升投資者的紅利分配”。

另有基金業內人士表示:“如果累積了不少可分配的利潤,有比較豐厚的分紅基礎,分紅了持有人體驗也更好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基金中,有多隻指數型基金,這類產品大比例分紅更不常見,2023年僅有10只指數基金及增強指數基金的分紅比例超過20%,其中2023年12月份就佔到了5只。

比如景順長城中證紅利低波動100ETF,以2023年12月6日爲收益分配基準日,進行了2023年度第一次分紅,每10份基金份額分紅4.37元。

按照合同約定,該基金每季度定期對基金相對標的指數的超額收益率進行一次評估,基金收益評價日覈定的基金淨值增長率超過標的指數同期淨值增長率的,基金管理人可以進行收益分配。

同時,基金收益分配比例爲收益評價日符合上述基金分紅條件的基金超額收益的100%。基金收益分配每年至多4次,收益分配採取現金方式。

記者注意到,紅利主題近幾年表現較好,如果從該基金2020年5月成立以來的收益來看,每個年度都超過了標的指數的收益,不過該基金也只是到了2023年才進行分紅。

有指數基金經理指出:“只要指數基金大幅跑贏指數,按照道理來講是應該要分紅的,但是全市場真正這麼幹的人比較少,一般兩種情況會分紅,第一種是基金公司自己覺得差不多了,要分紅了,他就會去申請分紅;第二種情況是分紅類的基金,如定期分紅的基金”。

“總之目的是讓客戶滿意,畢竟鐵公雞的基金太多了。過去大家分紅的太少太少了,使得應該分紅顯得比較稀缺,我覺得這個行業有很多不正確的事,而幹多了正確的事情反而顯得比較另類”,該指數基金經理進一步說道。

投資者吐槽指數基金低位分紅

不過上述基金經理也指出:“指數基金要進行分紅,前提是跑贏指數,只有跑贏指數,纔有分紅的基礎和能力。而且分紅的金額不能超過指數基金跑贏指數的幅度,也就是說分完紅它依然得跑贏指數”。

如果說紅利主題的一些基金,近年來表現較好,具備了分紅條件,那麼一些不斷下跌的指數基金,比如多隻創業板指數基金,近期也選擇了大比例分紅,讓不少投資者直呼看不懂。

以某隻創業板增強指數基金爲例,近期分紅比例超過20%,還有一隻近期分紅的創業板指數基金,該基金分紅比例也接近20%,但創業板指數這兩年的跌幅有目共睹,不少投資者更是越跌越買,而基金經理反倒是在低位選擇了大比例分紅。

值得一提的是,分紅後,剛好創業板連續迎來了幾天的大反彈,一些投資者開始在社交平臺上吐槽。有投資者表示:“底部補倉半天,來一個最低點分紅。”還有投資者表示:“分紅能不能讓我們自己作選擇,而不是分完了給我個通知。”

投資者有這樣的吐槽,其實還涉及到分紅的方式,基金分紅主要有兩種方式,現金分紅和紅利再投資,而默認的分紅方式一般是現金分紅,如果要選擇紅利再投資的話,投資者需要在購買之後,進行分紅方式的修改。

而如果投資者沒有注意到分紅的方式,那麼按照默認現金分紅,就有可能出現剛補了倉,基金又剛好大比例分紅,那麼確實會出現補倉的一部分錢相當於通過分紅又“退”了回來,從而沒能享受到指數的反彈。

低位分紅是否有必要?

其實如果單純從這些指數基金來看,雖然這兩年在跌,但過往還是積累了一定的超額收益。所以從這點來看,這些基金還是具備分紅基礎。

只是當指數已經回落到3000點之下,這些已經連續跌了好幾年的指數基金,在高位時不分紅,反而在目前相對低位時進行大比例分紅,是否有必要?

衆所周知,指數產品的特點在於被動跟蹤,投資透明化,投資者選擇這類產品大多隻是追求跟隨指數一起波動,並不需要基金經理去進行擇時,而大比例分紅,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是基金經理的一個擇時動作,甚至可以理解爲可能並不是很看好後市,因爲如果是現金分紅的話,相當於把錢又“退”給投資者。

往更深一層的角度看,基金公司其實都會有自己的宏觀判斷,如果公司層面默許基金經理的大比例分紅決定,可能也說明基金公司在目前市場的位置可能也信心不足。

當然,站在目前的時點,誰也無法預計未來市場會怎麼走,如果未來指數走低,那麼可能這些基金經理的選擇也未必是錯誤的。

再次,如果分紅的時點剛好是市場的底部區域,對於補倉的投資者而言,在沒有選擇紅利再投的情況下,顯然是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以上述某創業板指數基金爲例,分紅後,12月28日和29日累計上漲超過4%,那麼短期來看,現金分紅的部分沒有及時再買入的話,就無法享受到這4%的上漲。

而上述基金公司人士也建議道:“如果是專門做指數基金投資的投資者,還是調成紅利再投好一些”,這樣至少在基金進行分紅操作,且市場又出現反彈時,不會出現錯失行情的情況。

除了出於市場的判斷進行大比例分紅,據記者進一步瞭解,其實基金分紅也是存在一些隱性的操作空間,比如過往經常出現機構資金在分紅前後快速進出,這類操作大多發生在債券基金上。但其實在指數基金上,也有一些套路操作。

有指數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可以去看基金的客戶結構,並且看它最近一段時間規模有無明顯增長,我印象中有些保險的資金是喜歡分紅的,它們進來之後,一方面助推了基金的規模,另一方面,基金也會通過不斷分紅,滿足這些資金的需求。”

“不過這類資金也不是純粹爲了幫忙,因爲權益會有波動,會產生虧損,所以前提條件一般也是他們比較認可這類指數產品,也會持有比較長的時間”,該指數基金經理進一步表示。

主動基金清倉,選擇大比例分紅

相比於被動指數型產品的大比例分紅,在主動管理方面,記者注意到,近期也出現了多隻基金進行大比例分紅的情況,其中原因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是直接清倉,然後選擇大比例分紅,相當於看淡市場,而有的則是出於控規模的考慮,先通過分紅降低規模,然後再打開大額申購。

比如天治研究驅動,該基金以2023年12月22日作爲收益分配基準日,進行了2023年度的第一次分紅,其中A類份額每10份分紅4.97元,C類份額每10份分紅3.64元,相當於每一份基金份額分別分紅0.497元和0.364元。

按照約定:“基金每年收益分配次數最多爲12次,每次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於該次可供分配利潤的20%,若《基金合同》生效不滿3個月可不進行收益分配。”

雖然該基金按照合同約定每次分配利潤不低於20%,不過從過往來看,該基金是在2015年由天治穩定收益債券基金轉型而來,而轉型之後,該基金此前從未進行過分紅,直到2023年12月份才進行了第一次分紅。

值得注意的是,該基金的類型爲靈活配置型基金,股票投資佔基金資產的比例可以在0%-95%之間調節,而從淨值波動來看,該基金在11月底之後基本上就處於接近空倉的狀態,淨值單日的波動大多數不超過0.01%。

也就是說,基金經理進行了擇時的操作,把倉位幾乎降到最低,同時進行了大比例分紅,這次操作躲過了2023年底的這波調整,但同時也錯過了一波反彈,從淨值波動還可以看出,截至目前,基金經理還沒有再次重新進場的跡象。

有意思的是,基金經理在2023年10月底曾公開表示:“當前創業板估值性價比較高”,而他卻在此後選擇了空倉操作。

此外,近期還有一隻知名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也進行了大比例的分紅,不同的是,該基金在分紅之後,又打開了大額申購,可見這又是另外一種操作方式,通過分紅降低規模,再打開大額讓新的資金進來。

因此,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看到基金進行大比例分紅,一定要引起注意,背後或多或少都是基金經理出於某些原因的考慮,如果認可就繼續持有,如果不認可,也可考慮更換持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