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高志剛 郭成林

日前,血製品龍頭上海萊士公告稱,海爾集團擬溢價17.6%,耗資125億元收購基立福持有的上海萊士20%股份,加上表決權委託,海爾集團將成爲上市公司新實際控制人。

上海萊士易主並非孤例。近年,血製品行業風起雲湧,併購整合高潮迭起。2021年以來,行業龍頭幾乎都發生過易主,典型如華潤集團控股博雅生物、天壇生物收購西安迴天、國藥集團入主衛光生物,以及陝西省國資委獲得派林生物控股權等。“事實上,行業內可能的大買家幾乎都來談過(併購上海萊士),談判場面一度很膠着。”對於此次上海萊士易主,有接近公司的人士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

血製品行業併購競爭緣何如此激烈?某血製品上市公司高管告訴記者,血製品行業是高行政壁壘和高技術含量的資源性行業,資本想要進入只能通過併購。而從全球血製品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行業進一步集中是我國血製品行業未來發展的大方向。

多家龍頭競買“血王”

記者從多位行業人士處獲悉,在上海萊士的易主過程中,買家間競爭頗爲激烈。

目前,上海萊士共有上海、鄭州、合肥、溫州4個血液製品生產基地,擁有單採血漿站42家,採漿量位居行業前三名。公司財務數據也有出色的表現。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達到59.35億元,同比增長19.87%;歸母淨利潤爲17.88億元,同比增長11.46%。

實際上,作爲我國血製品行業領軍企業之一,上海萊士的歸屬一直備受關注。

接近公司的權威人士告訴記者,自2023年6月傳出外資股東基立福有意轉讓部分上海萊士股權的消息後,有關大型集團接觸基立福的消息不絕於耳。

其中,華潤集團的呼聲最高,因其在2021年累計耗資近48億元一舉拿下博雅生物。“華潤集團此前確實與基立福接觸過,並就潛在交易進行談判。”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後來主要因爲交易價格,以及在某些條款上,雙方最終未能達成一致意見而作罷。”該人士表示。

隨後,又有消息稱,基立福正在商談將部分上海萊士股權出售給招商局集團。

不過,隨着上海萊士的官宣,讓所有的猜測戛然而止。

行業併購羣雄逐鹿

隨着我國血製品行業的快速發展,央企、地方國資,以及大型民企紛紛進入血製品行業,行業開啓了“羣雄逐鹿,烽煙四起”的併購潮。

最爲典型的案例是華潤集團入主博雅生物。

2021年11月,博雅生物公告,公司完成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包括此前股份協議轉讓及表決權委託後,華潤醫藥以31.37元/股的價格獲得博雅生物28.86%的股權,以及總計40.01%的表決權,前後累計耗資近48億元拿下博雅生物控制權。

由此,華潤集團拿到一張稀缺的血製品牌照,步入血製品業務領域。

已經擁有一家血製品公司的央企國藥集團,在2023年又攬入一家血製品上市公司。2023年6月2日晚,衛光生物宣佈控制權變更一事塵埃落地,國藥集團將其收入囊中。

在這場爭奪優質稀缺資源的大戲中,地方國資也是不甘落後。

2023年3月21日晚,派林生物公告稱,陝西省國資委將成爲派林生物的實際控制人,交易總價格約爲38.44億元。

除了以上較大規模的併購,血製品行業的併購整合還有很多案例。

例如,2022年7月,天壇生物收購西安迴天;同年11月,通用技術集團醫藥控股有限公司受讓中國醫藥旗下上海新興醫藥股份有限公司51%股份;2023年11月,上海萊士擬斥資4.8億元收購廣西冠峯。

“頭部化”趨勢仍在加速

在擅長醫藥投資的高竹私募基金經理袁路軍看來,我國血製品行業近年來的併購整合數量如此之多,速度如此之快,是由行業本身的特殊屬性決定的。

袁路軍表示,自2001年以來,我國就不再批准新的血製品生產企業,從而形成了牌照的稀缺性。目前,國內正常經營的血製品企業不足30家,行業外的資本想進入血製品行業,只能通過併購方式。

而縱觀全球血製品行業的發展,歷經多年的併購整合,目前全球營收排名前五的企業市場份額佔比超八成,呈現出巨頭壟斷格局。未來,我國也將會形成頭部企業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的高度集中格局。

在我國醫保覆蓋率提升、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影響下,國內血製品的使用量和應用領域持續擴容,市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浙商證券估算,國內原料血漿需求量已超1.6萬噸/年,而2022年國內單採血漿站共採集血漿約1.02萬噸,存在着5000噸的供應缺口。

爲了緩解血漿供應的緊張狀況,多地已經制定了“十四五”血漿站建設規劃,例如雲南、內蒙古分別新設17個和不超過6個血漿站。國泰君安預計,“十四五”期間獲批的新漿站有望於2024年起密集建成,將推動行業進入新一輪增長週期。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從2017年至2021年,中國血製品行業的市場規模呈現不斷上升趨勢,於2021年達到41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0.53%。該機構預計,到2027年,中國血製品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780億元。

目前,我國血製品行業已形成以天壇生物、上海萊士、華蘭生物、泰邦生物、派林生物等爲行業龍頭的競爭格局,2022年前四家公司採集血漿均在1000噸以上,合計採漿佔國內血漿採集量60%以上。

行業人士表示,具有研發創新能力且質量管控嚴格、血漿綜合利用率高的集團化公司在未來的競爭優勢將進一步擴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