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經濟日報

人口是衡量居住需求的基本維度。樓市調控政策應以人口變化爲邏輯起點。各地應科學配置要素資源,加快構建房地產“人地掛鉤”模式,土地開發和樓市政策應緊緊圍繞人口變動情況開展,以人定房,以房定地。

日前召開的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要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的新機制。加快構建房地產“人地掛鉤”模式,對於解決市場供需錯配、促進樓市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人口是衡量居住需求的基本維度,也是房地產發展的根本動力。近年來,我國人口向城市羣都市圈集聚趨勢明顯,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住房供應相對緊缺;而在人口淨流出的中小城市,尤其是遠離都市圈的小城市房地產庫存量較大,供應總體處於過剩狀態。由於人口流動導致的分化加劇,是房地產市場的鮮明特點之一。

因此,樓市調控政策應以人口變化爲邏輯起點。盤點近年來的樓市調控政策,部分城市並未取得理想效果。分析其中的原因,除了政策短期化傾向明顯、調控舉措具有一定滯後性之外,更重要的在於各地更側重需求端調控,供給端調控力度不夠,沒有將供給調控與需求調控並重,對市場供求關係的平衡和改善、對解決短期問題和長遠發展的協調度不夠。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房地產發展的重要內驅力是城鎮化,城鎮化的良性發展需要以人爲本。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城市在進行城鎮化規劃時,刻意追求發展規模,造成土地規劃和人口規模嚴重失調,爲樓市良性發展埋下了隱患。

此前發佈的《“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提出,人口淨流入的大城市要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羣體的住房困難問題。這也是根據人口流動,調整相應政策。但是,有部分人士認爲,隨着保障房建設力度加大,將會對房地產市場和商品房價格形成掣肘。實際上,住房價格整體取決於實際供給和有效需求,無須過於擔心保障房衝擊商品房市場。從覆蓋人羣看,不少進城務工者長期在城市工作,他們不是購買商品房的主力,但保障房能夠讓他們安定下來,更好地在城市生活發展;而剛畢業的年輕人主要以租房爲主,保障房的供應也不會造成買房人羣大幅減少。

總之,脫離人口談樓市,既是無源之水,也是無本之木。各地應科學配置要素資源,加快構建房地產“人地掛鉤”模式,土地開發和樓市政策應緊緊圍繞人口變動情況開展,以人定房,以房定地。從總量看,我國人口高增長時期已經結束,房地產大開發已經成爲歷史,市場逐步進入精細化的存量時代,應探索建立跟隨人口變化的動態土地供給制度,提高土地配置效率,解決土地資源供給錯配現象,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