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2023年,全球經濟復甦放緩、地區分化不斷加劇。2024年,我國經濟發展在“穩中求進”的基礎上,強調“以進促穩”“先立後破”,首次提出“金融強國”的建設目標,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展望2024年,期貨市場發展勢頭向好,業務創新步伐或迎提速;品種註冊制全面落地,多樣化期貨品種上市成爲業內共同期許;堅持完善監管體制機制,穩慎發展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加快期貨行業數字化轉型,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成爲必然趨勢;創新服務綠色發展、多元化業務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縱深推進,期貨行業高質量發展成爲未來主題。

猜想一:國內外經濟錯綜複雜,商品結構分化明顯

2023年是我國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復發展的第一年,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在嚴峻的內外部環境下,推動國內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由穩及進將是2024年經濟發展的基調。

自2022年3月以來美聯儲開始急劇加息,截至2023年12月,美聯儲本輪已連續加息11次,預計2024年中期開啓新一輪降息週期,引發大宗商品的突破性反彈。隨着全球化浪潮逐漸退去,國際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正在重構。我國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但在大宗商品市場上恰是以外循環爲主。因此大宗商品安全體系也正面臨諸多挑戰,中國產業鏈供應鏈體系隨之發生變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我國經濟在“穩中求進”的基礎上,強調“以進促穩”“先立後破”。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更是首次提出了“金融強國”的建設目標。宏觀政策方面,國內將強化宏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受中美經濟現實和預期的錯位、加息週期及地緣政治衝突等多重因素影響,2023年國內外商品價格指數分歧明顯,商品結構分化嚴重。展望2024年,海外將進入降息週期,地緣衝突、央行購買等是重要支撐因素,黃金具備長線配置價值。由於美聯儲大概率由加息轉向降息,黃金有望確立新一輪上漲週期。能源方面,受強勁需求和供應缺口的支撐,預計國際原油將保持價格高位,給國內動力煤帶來一定的利好因素,動力煤價格在春節後的旺季有望迎來漲價窗口期。工業金屬方面,由於國內市場需求疲軟和全球整體增長放緩,預計2024年礦產品和金屬價格略有上漲。農產品方面,預計2024年全球糧油食品價格將從歷史高位回落。其中,由於巴西大豆產量創紀錄,全球庫存增加,大豆、玉米、豆油及豆粕價格預計下降。此外,生豬行業供給端仍存在一定壓力,消費需求或將緩慢回暖,豬價需謹慎看待。

猜想二:穩慎發展期貨市場,堅持嚴守兩個底線

從經濟體系看,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關乎經濟高質量發展。2023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更是強調了要“全面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而期貨和衍生品正是防範風險的有效工具,因此各項政策的制定爲期貨行業提供了展現其風險規避能力和服務能力的絕佳機會。期貨市場應趁勢而爲,做到強監管、防風險,始終堅持嚴守兩個底線,即牢牢守住整個宏觀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同時守住期貨市場和期貨行業本身的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滿足日益增長的風險防範需求,更好地爲實體經濟服務。

要堅持底線意識不放鬆,最重要的是加強監管能力、提高監管的有效性。2023年,證監會對期貨市場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做到“穩慎發展期貨和衍生品市場”。而在此之前強調的一直都是“穩步發展”,由“穩步”到“穩慎”,這個轉變也更加強調了守住期貨市場底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展望2024年,加強監管能力、有效防範風險將是整個期貨行業共同發力的方向和目標,在保證期貨市場安全平穩運行的同時,努力爲投資者提供更多元、更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並利用好科技創新前沿技術,持續強化監管,切實提高監管能力,爲整個期貨市場乃至金融市場保駕護航。

猜想三:品種註冊制全面落地,航運指數期貨發展亮眼

在期貨和衍生品法推出之前,我國期貨品種上市機制一直採用的是並聯審批模式,上市週期過長,期貨市場的運行效率和自主創新能力受到相應限制。期貨和衍生品法的推出明確期貨及期權新品種上市實行註冊制,建立以市場爲導向的品種上市機制,將上市品種的選擇權從原來的行政機構轉移到市場機構,明顯縮短新品種的上市時間和流程,有效豐富了期貨品種,提升了期貨市場的運行效率。

可以發現,在品種註冊制全面實行的第一年,各交易所新品種上市節奏明顯加快,2023年共上市21個期貨和期權品種。在品種結構上,新上市品種由過去商品期貨品種爲主向商品金融並行、期貨期權並重轉變,且包含工業產生的初級、中間、終端產品。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交易所已上市期貨及相關衍生品品種共計131個,其中商品期貨68個、金融期貨8個、商品期權43個、金融期權12個,覆蓋農產品、金屬、能源、化工、航運、金融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

2023年,上期所新上市的航運期貨品種集運指數(歐線)期貨是我國期貨市場近年來最具創新性的期貨品種,是全球首個依託我國指數開發的航運期貨品種,也是我國期貨市場首個服務類期貨品種,首個在商品期貨交易所上市的指數類、現金交割的期貨品種,同時又是面向國際投資者開放的境內特定品種,有效填補了航運風險管理工具的空白。

隨着註冊制的全面落地,展望2024年,各大交易所上市新品種的時間將進一步縮短,且有權根據市場需求開發上市差異化合約,上市品種將更加多樣化。大商所將不斷推進鋼鐵、農林、化工、天氣等領域的產品研發工作;鄭商所繼續推進雞肉等期貨研發工作;廣期所將加快新能源金屬板塊品種研究工作,上市多晶硅等期貨品種,持續穩妥推進碳、電等綠色戰略品種的研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金屬板塊,並持續探索指數類期貨品種的研發;中金所上市30年期國債期貨,深證100股指期貨和股指期權呼之欲出。

猜想四:金融科技創新賦能,助力打造“期貨科技雲”

近年來,以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和5G技術爲代表的金融科技發展得如火如荼,成爲金融期貨行業聚焦的重要話題,5G技術的成熟標誌着面向實體世界的物聯網時代的到來。2022年,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中提出要“注重金融創新的科技驅動和數據賦能”“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升爲2024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之首。2023年8月,瑞達期貨先行先試,率先設立了期貨行業內首家金融科技類子公司——瑞達瑞控,全面進行數字化佈局,致力於通過“數據驅動”助力金融發展。因此,展望2024年,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全面提速,國內各大期貨公司將紛紛加大對金融科技探索的力度,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科技助力金融發展,進而實現科技賦能金融、科技賦能期貨,推動金融科技護航期貨行業行穩致遠。

與此同時,隨着期貨市場交易規模的快速發展,期貨行業的各種數據處理需求面臨井噴式增長,包括利用大數據進行信息彙總分析、結合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數據整合和量化分析、運用智能算法對客戶資產進行有效管理等。展望2024年,期貨公司數字化探索之路潛力巨大,期貨公司應積極用科技爲期貨賦能,制定期數字化轉型戰略,探究新技術的研究應用,推動公司智能化、數字化程度不斷加深,打造出一朵獨具特色的“期貨科技雲”。隨着科技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變化,金融科技必將成爲期貨行業的重要驅動力。

猜想五:行業後浪換前浪,人才推進是發展之基

疫情之後,期貨行業人事安排發生了較大的變化。2023年9月召開的中國期貨業協會第六次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此外,在近年來監管部門、期貨交易所和期貨公司的高管層更新明顯,越來越多的70後、80後走到了幕前,60後逐漸退居幕後。新一批的期貨業界人才上任施展才華,給整個期貨行業帶來了新的氣象。

培養優質的期貨人才是期貨行業向前發展的源源不斷的動力所在。當前我國期貨從業人員數量尤其是高層次人才數量依然不足,需要加強行業宣傳,支持創新人才培養,更要樹立科學的選人、用人標準,重點把好“董、監、高”人員的任職資格關。展望2024年,期貨市場要堅持打造適應期貨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隊伍,把適當的人安排在適當的位置上,培養和使用一批既懂現貨又懂期貨、既懂場內業務又懂場外業務、既懂國內市場又懂國際市場的人才。提高綜合素質不僅是培育優質期貨從業人才內在的要求,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只有從業人員站得更高、想得更深,紮實工作,才能爲整個期貨行業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猜想六:聚焦期貨綠色發展,爲服務市場再添助力

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給社會各行各業帶來了較大影響。爲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風險,期貨行業交出了自己的答卷。2023年12月,招商期貨發佈了國內首個寒潮+降水指數衍生品——招商期貨天氣指數系列衍生品。以溫度、降水等天氣指數爲標的,利用期貨等衍生品工具,幫助實體企業和農戶對沖不利天氣風險。這一指數衍生品的發佈,不僅貫徹落實了經濟工作中綠色低碳發展領域的要求,而且有效發揮了期貨市場的功能。

綠色低碳是我國經濟長期發展的大方向。如今,距2020年我國首次提出“雙碳”目標已過三年。三年的發展,金融業爲可持續發展不斷注入“綠色能量”。作爲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期貨市場立足服務於“雙碳”目標,致力爲國家綠色發展賦能。隨着廣期所工業硅、碳酸鋰等新能源品種在近兩年的陸續推出,期貨行業服務綠色金融的腳步逐漸加快。但總體來說,期貨行業發展綠色金融仍處於起步階段,期貨經營機構提供相應的綠色金融服務業務能力還不足。展望2024年,期貨經營機構必將進一步加大綠色發展的投入,期貨市場不僅需要持續佈局發展更多綠色期貨品種,還應該抓住政策機遇,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業務,探索綠色期貨與其他金融工具的融合,爲相關企業提供更多的管理工具,更好地爲碳中和目標服務。未來期貨行業的綠色步伐必將繼續加快。

猜想七:外商獨資公司再添新軍,市場對外開放步伐不止

隨着期貨行業對外開放持續深化,外資企業參與國內期貨行業的進程加快。2020年1月,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被取消;2023年5月26日,摩根士丹利期貨(中國)有限公司經證監會依法覈准落地北京,成爲自摩根大通以後在國內設立的第二家外資控股期貨公司。此外,還有瑞銀期貨、興業期貨、邁科期貨三家中外合資背景的期貨公司。外資控股公司的加入,進一步推進了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有效提高了我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同時也爲國內期貨行業帶來新的風貌,有效提升了期貨市場運行質量,深化了境內外市場的合作與交流。

除了外資不斷“引進來”以外,我國期貨市場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也從未停歇。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期貨公司共設立了19家境外子公司,其中18家位於中國香港,1家位於新加坡,跨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國際化品種擴容提速明顯,目前已有24個品種相繼實現對外開放,46個商品期貨、期權及股指期權面向QFII/RQFII開放交易。我國期貨的國際價格影響力顯著提升,“中國價格”正逐漸被廣泛使用。展望2024年,我國開放型期貨品種業務佈局將持續得到優化,QFII/RQFII的投資範圍加速拓寬,國際化品種繼續穩步推出,不斷營造並深化循環暢通、領域寬廣、層次深入、合作共贏的開放格局。

猜想八:期貨多元業務縱深推進,服務實體能力穩步提升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另一個重點在於“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爲根本宗旨”,強調金融領域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性。期貨市場作爲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愈加被看重。風險管理業務方面,截至2023年底,我國期貨行業共計備案了101風險管理子公司,總資產達到1801.51億元,爲衆多的實體企業提供了風險管理服務,在不確定性風險日益增長的當下,利用期貨市場避險已深入人心。資產管理業務方面,截至2023年7月末,共有129家期貨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淨資產規模3019.12億元,資產管理業務在國內高質量發展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並且在促進企業創新成長的功能上也更加突出。此外,“保險+期貨”模式已經連續八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在規模和成效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保險+期貨”也在持續進行創新,在模式和品種方面縱深推進,衍生出“保險+期貨+N”等跨界創新合作,緊密結合產業鏈各環節,成爲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自2016年以來,共有73家期貨公司通過“保險+期貨”模式爲生豬、玉米等18個品種提供了服務,累計承保貨值1346.04億元。

期貨公司的各項創新業務爲服務實體經濟貢獻了源源不斷的期貨力量。展望2024年,期貨市場將進一步與實體產業鏈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雙贏格局,不斷創新滿足實體企業多樣化需求,向常態化機制化邁進。一方面落實政策安排,強化期貨和衍生品領域專業優勢,綜合運用各種工具提供多元化、個性化服務,甚至與不同行業領域形成合力,穩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另一方面以創新業務發展爲目標,不斷推進業務和產品創新,爲業務需求日益增加的各類企業提供綜合的金融服務,穩步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盈利能力。

猜想九:業務範圍不斷拓展,期貨公司大有可爲

目前整個期貨行業的業務模式仍相對單一,期貨公司的頭部化趨勢明顯。長期以來,期貨公司過度依賴經紀業務爲行業痛點,成爲制約我國期貨行業整體發展的瓶頸之一。經紀業務競爭激烈,傳統經紀業務仍將是期貨公司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要利潤來源,期貨公司急需開展多項業務來爲整個市場發展注入新動力。

隨着各大經營機構緊跟市場需求發展,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實現新突破。根據現行法律規定和業內呼聲,期貨和衍生品法的落地加速推動了行業規範和機構業務發展,給期貨公司創新業務的開展預留了法律空間。證監會發布的《衍生品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和《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更是貫徹落實了期貨和衍生品法的有關要求,進一步拓寬了期貨公司的業務範圍和種類,不僅擬新增期貨公司保證金融資業務、期貨自營業務、境外經紀業務,還擬將衍生品交易、期貨做市交易、資管業務收歸期貨公司。期貨公司進一步向“衍生品經營機構”的新角色邁進。業務範圍的拓展,有利於期貨公司突破利潤單一的發展困境,使用更多的工具來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做市業務的迴歸,有利於期貨公司運用成熟的風險管理模式開展相關業務,同時便於對各個環節風險進行管理。

展望2024年,在傳統業務競爭日漸激烈、利潤空間逐漸縮小的情況下,期貨公司可以着力發力風險管理業務、國際業務等創新業務,期貨公司發展轉型的可選擇路徑也逐漸清晰。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途中,期貨公司大有可爲。

猜想十:構建良好期貨生態體系,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自ESG概念被提出以來,可持續發展就一直是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2023年,招商萬得ESG可持續發展指數的推出,更是打開了期貨市場ESG發展的新局面。對於期貨行業來說,推進行業發展可持續,重要的是構建良好的期貨生態體系,持續建設並踐行期貨行業文化。從整體來看,與期貨行業規模、資本實力、利潤水平等“硬指標”的快速擴張相比,行業“軟實力”發展相對滯後,制約着行業經營質量效率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實踐中不斷厚植髮展力量和文化基因,切實擔負建設行業文化、防範道德風險、履行社會義務乃是期貨行業發展的首要責任。期貨行業各主體有着共同的制度體系,也有共同的價值體系,有責任共同提升行業的服務水平,去維護行業的長治久安,在共同的文化基因中積澱普遍的文化共識,共育文化、共建生態,實現期貨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回顧2023年的期貨行業發展,我國期貨市場發展同樣堅持穩中求進,總體上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展望未來,實現期貨行業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仍然需要從硬監管和軟自律兩大方面保證。在監管層面,全面提升監管科技和行業金融科技發展水平。做好頂層設計,加強政策引導,強調“合規”文化;不斷完善行業發展的制度環境,適度合理監管,鼓勵“創新”文化。在自律層面,重視聲譽風險,對從業人員建立個人誠信檔案,營造誠信環境;完善交易運作機制,打通多元化投資渠道;強化行業合規意識,充分發揮“自律、服務、傳導”職能。

高質量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也是未來期貨行業經久不衰的發展主題和要求。探索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之路,整個行業一直在努力。(作者: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 胡俞越 賀潮 張忠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