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輕醫美,究竟便宜了誰?

一門有關美麗的生意迎來紅火旺季。

“快過年了,大家都要做做臉、打打針,最近我們皮膚科的人流量起碼提高了1.5到2倍。”禾麗醫美集團董事長李佳恩告訴《天下網商》,“我知道的一些輕醫美診所,400平方米左右,高峯期做得好的一天能有100多人上門。”

這些蜂擁而至來“做臉”的客人中,選擇輕醫美項目的佔據了大頭。

所謂輕醫美,指的是一些非手術類的醫美項目,主要包括注射類項目(玻尿酸填充、水光針、瘦臉針等)、光電類項目(光子嫩膚、熱瑪吉、超聲刀等),以及其他微調整項目。

根據數據智能科技平臺Mob研究院發佈的《2023年醫美人羣洞察報告》,輕醫美項目交易訂單自2017年起逐年上升,截至2022年佔比已達84%。

因爲不用開刀,創面和疼痛小,皮膚改善見效又很快,輕醫美成了年輕人的一門變美祕籍。而真正讓這門美麗生意跳出明星和富人圈子的核心原因,還是價格。

美團的一則醫美廣告喊出了這樣的口號:“不要1萬,不要1千,只要299,月薪3000也能做。”Mob研究院的調研數據則顯示,超過60%的醫美人士月收入不足5000元。

據《天下網商》不完全統計,輕醫美在過去一年中至少撐起了5個IPO,但在這個颳起低價內捲風的賽道上,有人歡喜有人愁。

價格折半,暴利變微利

輕醫美價格一路滑坡,菲亞對此深有體會。

“第一次做完‘超平秒’感覺非常驚豔,臉就像剝了皮的雞蛋一樣。”2019年,剛生完寶寶的菲亞,臉上出現一些斑紋,她在同事的推薦下初次嘗試了輕醫美。適逢一家機構醫美推出週年慶活動,7800元可以做兩次超平秒,做水光針“買2送3”,首次嘗試,她一共花了兩萬多。

自此後,菲亞成了輕醫美常客,基本上每個季度都會做一些鞏固項目,或嘗試新項目。

“2020年開始,輕醫美的價格明顯在急速下滑。一些基礎項目定價至少減半,四五百元就能做。去年我辦了張黑金光子嫩膚(高階版的光子嫩膚)的年卡,平均下來單次也只要千元左右。”

《天下網商》打開大衆點評搜索杭州的醫美服務發現,以水光針爲例,200~500元是主流價格帶,某上市醫美機構的“嗨體水光針”團購僅售169元。又如光子嫩膚、玻尿酸填充等熱門項目,價格百元至千元不等,最低的甚至達到69元。

1月初剛剛做完“光子嫩膚+水光針”套餐的小潔觀察到,“一般來說,醫美機構會比公立醫院更便宜。一線城市價格卷得厲害,二三線城市的降價反而沒那麼誇張。”

根據Mob研究院的報告數據顯示,我國醫美用戶逐年高速增長,預計2023年醫美用戶規模達2354萬人,增幅高達488.5%。報告還指出,收入高低並不影響醫美消費,下沉市場的用戶已經佔據38.4%。

在外出受限的三年間,醫美市場曾一度陷入低迷期。2023年,旅遊、餐飲等線下服務業態回春,醫美機構同樣門庭若市,但卻並未迎來期待中的高光時刻。

“去年還是低迷,沒有太大增長。客流起來了,用戶規模的確在增加,但是整體客單價在下降。”在回顧過去一年的生意時,李佳恩感慨道。

消費者對價格力的強烈訴求,讓醫美機構不得不採取低價引流手段。加之在輕醫美這塊,大量產品出現同質化趨勢,價格體系越發透明,行業進一步陷入低價內卷階段。

“以前大家都說醫美是暴利,現在醫美(一些項目)是微利。”

李佳恩拿玻尿酸舉例,美國進口的喬雅登雅緻玻尿酸拿貨就要2300元/支,初始定價4500元/支,“就像餐廳把食材做熟一樣,除了原料和器械,你還得加上人力、場地、運營等硬性成本,這個定價本來在行業內很正常。”

但李佳恩說,如今這樣的高端產品,他們幾乎分文不掙。

“電商那套‘9塊9打法’,現在也蔓延到了醫美行業,我們不得不接受一些曾經的明星產品變成了引流品,這是由市場決定的。”

千億市場,錢都被誰掙了?

因爲一條抖音信息流廣告,西西得知了“超聲炮”能改善自己的蘋果肌下垂問題。她在諮詢過朋友、搜索過小紅書後,又在各平臺貨比三家,最終選定了一家靠譜機構前去面診。

線上平臺已經是輕醫美的重點獲客渠道。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輕醫美的線上訂單量佔比爲84%。

內容平臺因其流量基本盤龐大,能以短視頻、直播等興趣內容激發出閒逛型需求,近年來成爲醫美機構增長的渠道之一。

旗下擁有10家連鎖門店的李佳恩告訴《天下網商》,“美團、天貓、視頻號、抖音,還有百度的搜索詞、新氧APP,這些同時都會做,但部分平臺是缺乏醫美心智的。”

對平臺流量的依賴,在廣告營銷上的大幅支出,擠壓着醫美機構的利潤空間。

來自胡潤研究院的數據指出,中國醫美機構的淨利潤率僅爲1%~10%。民生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在醫美機構的成本結構中,獲客營銷佔比達到30%~35%,在所有成本支出中佔比最高,單次獲客成本甚至可達千元。

位於產業鏈中游的醫美機構生存狀況不容樂觀,但並不意味着,在這門火爆的生意中沒有人賺到錢。

縱觀輕醫美產業鏈生態,上游是研發、生產原料及藥械的供應商;中游是服務機構,包括公立醫院皮膚科、民營醫療美容醫院,以及小型診所和美容院;下游是一衆營銷平臺,如垂直醫美APP、大健康平臺和各大內容平臺等。

新氧數據顏究院預計,中國輕醫美市場規模2023年可達到1461億元,2023年至2030年年複合增速約爲16.11%,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157億元。

這個千億規模的風口市場中,上下游角色成了掘金贏家。

嚴格的審批認證流程,導致上游供應商相對集中,他們在原料、技術和研發端持有壁壘,對於玻尿酸、肉毒素、膠原蛋白等核心原料與器械擁有集中定價權,因而淨利率水平最高。

玻尿酸賽道上,已有華熙生物愛美客昊海生科三巨頭。愛美客號稱“一支單品,九成毛利”,其2023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淨利潤可達19億元,同比增長43%~50%。華熙生物的原料業務也一直是其重要營收來源,佔比曾一度超過50%。

繼玻尿酸之後,膠原蛋白是被投資市場熱烈追逐的熱門原料之一。膠原蛋白第一股鉅子生物於2022年上市,2023年,錦波生物、創建醫療、創爾生物等巨頭也紛紛遞交IPO。

此外,過去一年中,憑藉“第一臺國產光子嫩膚設備”切入醫美市場的奇治激光,IPO申請已獲北交所受理,募資達3.12億元。年賺8億、三闖IPO的敷爾佳,主攻修復性功能的醫用面膜,於8月在深交所上市,市值超200億。

另外據聚美麗不完全統計,2023年1-9月醫美賽道共發生了17起融資事件,其中原料企業海創生物、若戈生物和恩澤康泰,高端醫美器械製造商芙邁蕾均得到千萬級的投資或融資。

再來看下游,雖然醫美營銷平臺整體較爲分散,但垂類醫美平臺、電商平臺、內容平臺乃至搜索渠道等角色,由於承接了醫美機構的大量營銷費用,也在市場爆發的過程中收穫了一定的利好。

廉價輕醫美,沒有那麼“美”

“你以爲薅到了羊毛,其實中招的是你自己。”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胡小平,在一則科普短視頻中對低價輕醫美提出了警示。

在千元降到百元、萬元降至千元的輕醫美面前,動心的愛美人士不在少數。但在現實中,低價輕醫美,可能並沒有那麼“美”。

去年秋天,原寧花了800元第一次做了光子嫩膚。令他沒想到的是,做完後臉頰下顎處出現了灼傷痕跡,對此機構給出的解釋是“膚色黑太吸熱導致”,並未承認操作失誤,事後原寧獲得了10倍賠償和修復服務。

心有餘悸的原寧,雖然並未放棄輕醫美,但也由此喫到教訓,必須驗證機構的資質與醫生的專業性。而據《天下網商》瞭解,除此之外,醫美的機器真假也至關重要。

“行業內有個騷操作,比如買個超聲炮真機器拿認證,再租出去,但操作時可能是假機器,或者你有可能做的是真機器、假探頭,所以四重驗真非常必要。”聲稱做過四次超聲炮的博主“土豆fancy”分享了她的避坑指南。

四重驗真,指的是不僅要驗證醫院的資質,醫生和操作人員的資質,還要驗證設備的真僞,乃至機器探頭的真僞。

李佳恩認爲,在設備方面,規模化的連鎖醫美機構具備優勢。“全球醫美技術不斷更新,你必須有財力,拿錢出來買真機器,這點很多小診所是做不到的。比如今年興起的‘少女槍’、‘超V光’,很多小機構可能聞所未聞。”

但即便設備保真,卻不一定能夠保證效果。據從業人員透露,部分醫美機構因爲產品價格內卷,爲降低成本會偷工減料,比如減少超聲炮的“能量發數”,導致做完後沒什麼太大效果。

洞察到醫美用戶的增長與痛點,下游平臺方在加速佈局對策。

據瞭解,於2018年啓動的天貓醫美,2023年已經擁有超過3億的“求美”用戶,與數千家醫美機構和藥企合作,覆蓋了輕醫美、整形外科等多個品類。

美團也在加快腳步。去年8月,美團發佈了一份“北極星醫美機構榜”,覆6座城市的45家醫美機構,意圖爲上榜機構提供平臺背書,爲用戶的醫美選店提供指南,拉高供需匹配。

抖音方面,隨着醫美廣告進入強監管時代,機構入駐抖音流程較爲複雜,需要進行雙重“報白”——機構報白與賬號報白,驗證後才能開通直播與團購。

“輕醫美,其實一點都不‘輕’。”

李佳恩認爲,對於行業而言,拉新是現階段很大的挑戰。產品同質化趨勢下,醫美行業“卷”的大方向應該是全流程服務和品牌力,還有醫生在審美、技術和疼痛管理這些精細化層面的能力。

德勤的《中國醫美行業2023年度洞悉報告》顯示,中國每千人中的醫美消費次數,尚不足巴西、美國、韓國的1/3。對比來看,走出高端圈層的輕醫美,在國內仍有巨大的滲透空間。

在新一輪內卷與洗牌中,輕醫美行業會被低價一統天下還是逐漸走向分化?2024年,市場或許會給出一個清晰答案。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