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網訊,1月20日,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上表示,當前宏觀經濟政策定位要有新思路,宏觀經濟政策工具的使用內涵也要有重新把握,要恰當選擇政策定位的核心參數,要對積極政策有準確判斷,宏觀的穩增長與金融市場穩定之間的關係也需要重新評估。

積極的政策怎麼判斷?“是不是出現了財政赤字就是積極,甚至說財政赤字擴大就是積極?”劉元春說,財政赤字的決定來自收和支兩方面。當財政收入出現較大收縮,並且成爲財政赤字缺口擴大的核心原因的時候,財政支出不僅較上一期沒有增長反而可能出現收縮。這種收縮對於市場主體而言一定是收縮效應,而不是擴張效應。因此,如果財政赤字主要來自於收入端而不是支出端,一定會帶來宏觀和微觀之間的差異,帶來政策主體與調控主體之間的差異,使得積極的效應大打折扣,甚至出現間接的收縮效應。同樣,從貨幣政策來看,如果在價格下行的時候,簡單盯住名義GDP並不能保證流動性的總體穩健和充裕。因此,即使宏觀經濟政策總體定位是恰當的,如果在一些工具使用上不深入進行甄別,特別是在財政支出的獲得感、貨幣供應量上沒有深入研究,所謂的積極政策往往會在微觀產生收縮效應。(江聃)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