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明超

ETF正在成爲基金公司競爭的主賽道。今年以來,頭部基金公司密集上報ETF新品。此外,ETF聯接基金也成爲基金公司的重要抓手,僅1月就成立近20只ETF聯接基金。

在業內人士看來,ETF聯接基金旨在滿足場外投資者指數化投資的需求,並且能增加相關ETF的規模。長期來看,ETF未來發展空間十分廣闊,“投顧+ETF”業務有望快速發展。

頭部公募爭相佈局

今年以來,ETF上新速度頗快,1月基金公司上報的ETF產品數量已超過30只。近期,富國基金、易方達基金上報了國證數字傳媒主題ETF;易方達基金、招商基金上報了創業板成長ETF。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指數賽道迎來衆多公司“火拼”。例如,1月2日,富國基金、易方達基金、銀華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嘉實基金、華寶基金、摩根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平安基金、大成基金等10家基金公司集中上報了中證A50ETF。1月17日,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博時基金、鵬華基金和景順長城基金5家基金公司上報了回購系列指數ETF。

在業內人士看來,ETF工具屬性較強,注重先發優勢,先入局者有望快速做大規模。近幾年來,主動型權益類基金收益不佳,被動指數基金備受投資者青睞,多家基金公司爭相佈局,競爭尤爲激烈。

“一條新指數推出後,往往各家基金公司一擁而上,爭相上報相關產品。其實,基金管理人完全沒有必要擠在單一賽道,還有很多方向可以發力。具體而言,除了權益類、債券類,商品和不動產兩個資產大類也可以考慮開發ETF產品。商品ETF目前以黃金ETF爲主,未來原油等其他商品ETF都值得研究開發。另外,可以放眼全球來進行資產配置,目前境外ETF產品還較少。”博時基金副總經理王德英說。

密集增設聯接基金

除了密集上報ETF新產品外,基金公司還紛紛增設ETF聯接基金。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今年以來華夏上證科創板100ETF聯接、銀華中證國新央企科技引領ETF聯接、匯添富中證紅利ETF聯接等近20只ETF聯接基金相繼成立。

更多ETF聯接基金即將推出。當前共有5只ETF聯接基金正在發行,4只ETF聯接基金等待發行。此外,僅1月22日以來,景順長城基金、鵬華基金、廣發基金等基金公司上報了近10只ETF聯接基金。

泰康基金表示,聯接基金只需投資者開立基金賬戶,在銀行、券商、第三方平臺等渠道即可完成認購、申購和贖回,投資門檻較目標ETF更低,可更廣泛接納投資者參與,還可以解決場內ETF無法自動定投、易出現反向操作等問題。

“除了滿足場外投資者需求外,ETF聯接基金募集的資金主要投向目標ETF,基金公司增設ETF聯接基金,有助於增加相關ETF的規模。”某業內人士表示。

深交所發佈的《ETF市場發展白皮書(2023年)》顯示,隨着近年來行情輪動節奏加快、互聯網渠道的發展,場外指數化投資需求升溫,ETF聯接基金數量和規模進一步提升。2023年新成立ETF聯接基金產品共121只,募集規模達206億元,數量同比增長59.21%,規模同比增長29.30%。

“投顧+ETF”模式可期

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搶佔先發優勢外,在激烈的競爭中,越來越多的機構意識到ETF持續營銷的重要性,新的機遇已悄然來臨,後續“投顧+ETF”模式值得期待。

《ETF市場發展白皮書(2023年)》提到,2023年12月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管理的規定》徵求意見稿,預示了交易佣金分配製度改革的到來。這將引導基金公司加強銷售資源使用效率,使其在ETF產品佈局上更慎重,推出真正適銷對路、符合市場需求的ETF產品。同時,也將促使證券公司改變ETF銷售模式,更注重做大保有規模,共謀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長期利益。

中金公司認爲,在基金費率改革的背景下,公募基金的業務模式或將由“賣方模式”轉爲“買方模式”。通過由“重‘投’輕‘顧’”向“重‘投’重‘顧’”轉變,有望解決投資者投資決策難等痛點,疊加ETF低成本、分散化、透明度和靈活性等特點,未來“投顧+ETF”或將成爲財富管理主流模式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