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艾琳

  [ 就房地產行業而言,IMF建議,短期內,對無法持續經營的房地產開發商實施重組,併爲保交樓提供支持;改革預售模式,支持可持續經營的開發商進行資產負債表修復;爲家庭提供其他投資選項,以減少對住房的投資需求。 ]

2月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中國2023年第四條款磋商報告。IMF執董會1月10日完成了與中國的第四條款磋商,評估中國的經濟情況和未來的政策建議。

IMF表示,2023年,中國經濟活動因疫情後的重新開放出現反彈,實際GDP增速與政府5%左右的增速目標基本一致。這一復甦由國內需求(特別是私人消費)驅動,同時得益於支持性的宏觀經濟政策。展望未來,由於房地產行業持續疲軟、外部需求低迷,預計中國2024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4.6%。

IMF特別強調了中國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方面的挑戰,以及外部需求減弱的潛在可能性,並認爲果斷的政策行動,包括加快房地產行業重組可提振信心,並促使私人投資更強勁地反彈。

經濟增速逐漸下行,通脹有望回升

日前,2023年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公佈,不變價實際GDP增速5.2%,但低通脹反映出來的需求不足的挑戰仍然存在。機構和專家普遍認爲,解決需求拉動和信心恢復需要藉助中央加槓桿的政府投資基建模式。

IMF認爲,此前中國對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的過度投資導致房地產開發商、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水平升高,中國經濟增長伴隨着不斷增加的失衡和脆弱性。當前,中國已經開展積極行動遏制房地產開發商的槓桿升高,這引發了房地產市場重大但必要的調整,這也使得經濟活動將繼續承壓,包括對地方政府財政的影響。面對這些結構性挑戰,中國宣佈了適當的經濟增長目標,即在應對房地產行業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同時,推動經濟高質量增長。

IMF報告提及,2023年中國經濟復甦由國內需求特別是私人消費驅動,同時得益於支持性的宏觀經濟政策,其中包括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對企業和家庭的稅收減免,以及用於災害救助的財政支出。2023年通脹下行主要是因爲能源和糧食價格走低,隨着產出缺口縮小、大宗商品價格基數效應消退,預計通脹率將在2024年逐步上升至1.3%。展望未來,由於房地產行業持續疲軟、外部需求低迷,預計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4.6%。中期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下降,在人口老齡化等不利因素影響下,預計2028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降至3.5%左右。

政策方面,2023年10月,中國宣佈增發的特別國債將包含在當年財政赤字中,財政赤字率將從3%提高至3.8%。同時,爲了應對地方債務問題,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量已超1.4萬億元。去年12月,政策性銀行淨新增抵押補充貸款(PSL)3500億元,單月新增規模創歷史第三高。2024年1月底,中國央行宣佈2月5日全面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BP),下調幅度大於預期,釋放長期流動性1萬億元。

IMF方面表示,疫情後中國經濟復甦,但同時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及地方政府公共財政面臨的壓力將繼續影響私人投資和消費者信心。中國需要繼續提供宏觀支持政策並開展市場化的結構性改革,以緩解經濟下行風險。

房地產、財政等四方面政策建議

此次,IMF提出四方面建議,包括房地產、財政、金融、貨幣政策和匯率,以提振短期經濟活動、降低風險,並確保在中期內平穩實現更高質量、更安全、更平衡的經濟轉型及增長。

就房地產行業而言,IMF建議,短期內,對無法持續經營的房地產開發商實施重組,併爲保交樓提供支持;改革預售模式,支持可持續經營的開發商進行資產負債表修復;爲家庭提供其他投資選項,以減少對住房的投資需求。

IMF認爲,中國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是必要的,挑戰在於如何將經濟成本降至最低,並遏制宏觀金融穩定風險。

在財政方面,IMF建議通過破產機制(包括債務減記和出售公共資產),對不可持續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進行重組,從而減少地方政府的債務存量。從中期來看,通過減少預算外投資(主要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投資)和推動社保、稅收改革來開展財政治理。此外,完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風險分擔機制,以縮小地方層面的財政缺口,減少地方政府對土地出讓的依賴。

就金融而言,IMF建議加強並嚴格執行審慎政策,以鼓勵確認不良資產。可通過增加對企業重組和破產框架以及加強銀行處置的法律框架,加速不可持續經營企業和銀行的退出。加強危機管理框架和金融安全網,儘量減少在處置融資和風險監測方面對地方政府的依賴。

就貨幣和匯率政策而言,IMF建議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以支持近期復甦。同時,改革貨幣政策框架以改善政策傳導,包括逐步取消信貸目標和存貸款利率指導。提高匯率靈活性將有助於吸收外部衝擊並加強貨幣政策傳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