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期間,華爲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餘承東駕駛了一輛問界M9回到安徽六安霍邱老家過年。今天大年初三,餘承東在朋友圈曬出了自己從安徽老家駕車返回深圳的一段“奇葩”經歷。記者向接近餘承東人士確認,該朋友圈截圖屬實。

按照餘承東的說法,今天早晨駕駛問界M9從安徽老家回到深圳,在上午11時過後抵達九江長江二橋,全程1314公里,已經開了400公里。其從出家門開始“全程一路智能駕駛”,直呼“完全沒事幹,很輕鬆”。

不過中途,餘承東座車的智能駕駛功能還被兩度關閉:中間一次手長時間離開方向盤,被罰了一次三分鐘(不允許使用),後又被罰了一次導致智能駕駛無法使用。

餘承東只能藉着前去休息區上廁所的機會恢復智能駕駛,“好想能把這個離手檢測功能取消啊!”不僅如此,餘承東在評論區也吐槽說,“法規又滯後技術發展了,應該在DMS攝像頭(駕駛員監控系統的縮寫)判斷駕駛員未睡覺就可脫手。”

他還分享了當前“智駕不如人駕”的另一個場景:在霍邱郊外快速路上,有一種在路口“紅/黃/慢”交替顯示的燈,見到黃變紅時,M9就剎一下車,緊接着又變黃,又繼續加速行駛,不像人類知道那是交替閃爍顯示的交通燈。

2023年,華爲車BU董事長餘承東曾表示,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競爭的下半場是智能化,這將是決勝的關鍵。他認爲,如果不能抓住智能電動網聯汽車的機會,無論多麼強大的公司,將來都有可能消失掉。

爲了在競爭中取得優勢,華爲也在智能駕駛方面持續發力。如問界M9就搭載了192線激光雷達、12顆超聲波雷達、3顆毫米波雷達,擁有了激光、毫米波、機器視覺和超聲波融合的感知系統。

而在軟件層面,問界車型進行了OTA升級,目前其“全國都能開”的城區智駕領航輔助已經支持城市所有道路(包括主幹路、次幹路、支路等)、國道、縣道、鄉道等公開道路,可用路段達到99%。完成升級後,車輛可以避讓異形障礙物,遇到斑馬線可以及時避讓行人,像經驗豐富的司機一樣,在複雜道路場景中進行果斷決策。本次升級車型爲問界新M7系列智駕版、問界M5系列智駕版。

實際上,智能駕駛能力已成爲問界汽車的重要競爭力。2023年11月,在華爲全場景發佈會上,餘承東曾表示,問界新M7上市2個半月累計大定量超過10萬輛,其中智駕版佔比60%,城區智駕選裝率高達75%。

值得注意的是,在問界首次奪得造車新勢力“月銷量冠軍”後,餘承東也在轉發交付信息時稱“餘大嘴”變成了“餘小嘴”,“對智選車受歡迎程度預估不足,保守了。”他表示,接下來的重中之重是要跟合作伙伴們一起高質量保交付,把更多新車交到消費者手中。

首創證券研報認爲,2023年上半年,汽車行業價格戰爲主要旋律,下半年智能化帶來了“超額收益”。展望2024年,自主品牌高端化趨勢顯著,更多智能化新能源車型價格在20萬元以上,在新能源汽車高端化發展中自主品牌將把握更多話語權。

目前,智能駕駛產業鏈正快速發展。根據中國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發佈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預計,到2025年L2—L3級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將佔總銷量超過50%,並在特定場景實現L4級車輛的商業應用。到2030年,L2—L3級車輛銷量佔比預計超過70%,L4級車輛將在高速公路和部分城市道路廣泛應用。

自動駕駛等級的提高,也將催生激光雷達等硬件需求,爲產業鏈發展提供廣闊市場。據速騰聚創招股說明書,2022年全球激光雷達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約爲120億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長至1253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78.8%。其中,智能駕駛汽車應用將佔據最大市場份額,預計佔比將從2022年的28.33%增長至2030年的79.79%。L3、L4和L5級別的自動駕駛或分別需要平均搭載1顆、2—3顆和4—6顆激光雷達。

中銀證券研報認爲,車載激光雷達行業的上游產業鏈涉及激光發射、接收、掃描模塊及信息處理等關鍵光學元器件,目前主要由歐美日企業主導。這些企業產品成熟、可靠性高,而國內廠商尚需提升產品規模和產品性能。中游產業鏈聚焦於激光雷達集成和軟件系統,初期由美國Velodyne主導,但中國企業正快速進入該領域。軟件系統方面,車企選擇自主研發或與供應商合作。下游產業鏈包括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如無人駕駛運營公司、智駕解決方案和出行服務提供商。

目前,激光雷達產業鏈體系已經完備,而國內企業正在各環節積極佈局追趕,加速國產替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