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正持續將金融活水引向科技創新領域。2023年,廣東金融業增加值實現1.24萬億元,同比增長7.1%,佔GDP的比重爲9.1%,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13.8%。

高新技術企業貸款餘額超2萬億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同比翻一番。2月18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召開的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金融分論壇上,廣東省委金融辦通報了廣東省金融服務科技創新強省建設、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主要工作情況。

金融活,經濟活。亮眼的成績單背後,廣東省正持續將金融活水引向科技創新領域。2023年,廣東金融業增加值實現1.24萬億元,同比增長7.1%,佔GDP的比重爲9.1%,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13.8%。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顯著提升,新增社會融資規模持續位居全國首位,資本市場融資規模和險資入粵規模突破多個萬億關口。

多項關鍵指標倍增

廣東省科技企業數量衆多,全省高新技術企業超7.5萬家,佔全國六分之一。發揮金融“活水”作用對科技企業至關重要。

已有許多科創企業受益於金融“活水”。粵芯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粵芯半導體”)就是其中之一。粵芯半導體是粵港澳大灣區目前最早全面進入規模量產的12英寸芯片生產平臺。2017年創辦至今,公司12英寸晶圓累計出貨量已經超過80萬片。

粵芯半導體的快速成長,離不開金融機構的支持。

“從單一的貸款模式,轉化爲充分的投貸聯動;從傳統的債權債務模式,轉化爲開發性創新性金融工具;從保守型的外匯套期保值,轉化爲零成本的期權交易……這些轉化,無不處處體現了金融創新結合粵芯科技創新的特色。”粵芯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官周來春介紹,目前粵芯半導體和各金融機構的合作總金額已接近百億元。

與粵芯半導體有類似經歷的企業不在少數。2023年廣東省在持續將金融活水引向科技創新領域。

從金融供給的“量”看,廣東省科技信貸規模不斷擴大。2023年,全省製造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創企業貸款增速均爲信貸平均增速的2倍以上,製造業企業和科創企業獲得融資支持1.2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2023年末,全省高新技術企業貸款餘額2.2萬億元、同比增長22%;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超3200億元、同比增長23%;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超2300億元,同比翻了一番

從金融供給的“質”看,廣東省充分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培育科技創新企業重要作用,引導長期資本進入科技創新領域。廣東省委金融辦表示,目前已與滬深北證券交易所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搭建廣東企業上市培育信息化平臺,建設“三所一中心”流動服務站,在區域股權市場開展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份額轉讓試點,拓寬創投退出渠道。

廣東省委金融辦副主任於海平介紹,截至2023年末,廣東省累計有208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創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上市,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全省有近2700家創投和私募投資機構,管理金額2.5萬億元。

多舉措注入金融活水

“‘企業’在科技創新中唱主角,創造了6個‘90%’。”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吳世文在會議上表示,廣東全省約90%的科研機構、90%的科研人員、90%的研發經費、90%的發明專利申請都來源於企業;全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中企業參與項目超過90%。

吳世文介紹,廣東制定《加快推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該實施意見主要聚焦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弱項,提出15條政策措施(下稱“科金15條”),涵蓋創業投資、銀行信貸、融資擔保、多層次資本市場、科技保險、跨境金融、服務體系、金融科技等方面。

下一步,廣東省科技廳表示將與省委金融辦等有關部門,共同營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環境,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貢獻。重點做到“兩突出”“五着力”。

在支持方向上,重點突出對重大科技任務、科技型企業的支持。

具體工作中,從強化機制創新、落實優惠政策、開發金融產品、加強產融對接、推動信息共享五個方面去着力。將認真推進省市區政府投資基金統籌聯動、國有創業投資機構考覈容錯、省市科技信貸風險分擔補償、上市後備科技企業梯次培育、“補投貸聯動”機制優化等改革措施。同時,鼓勵銀行創新專項信貸產品,建立省科技保險產品推薦目錄,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鼓勵設立S基金以及開展基金份額轉讓試點,加速創投機構資本循環。

“我們將積極引導各類資本聚力推動原創核心技術、前沿顛覆性技術突破並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吳世文表示,省科技廳將積極落實“科金15條”,引導各類金融和資本力量對於科技型企業給予覆蓋從初創到上市的全過程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