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白波

日本內閣府2月1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日本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爲591.482萬億日元,按美元計爲4.2106萬億美元,經濟總量排名由全球第三降至第四,被陷於經濟衰退的德國超過。

從1968到2009年,日本維持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地位長達42年,直到2010年被中國取代。當時,“被中國超越”在日本國內引起極大震撼,以至於成爲許多權威人士眼中中日關係的一大轉折點。

然而,日本的下一次“被超越”或將很快到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印度將在2026年成爲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屆時日本的位次將再下滑至世界第五位。

兩大原因造成被超

受俄烏衝突引發的高通脹和歐洲央行快速加息影響,德國2023年實際GDP增速爲負0.3%。日本物價上漲較小,2023年的實際GDP增速爲1.9%,高於德國。不過,由於5.7%的名義GDP增速低於德國的6.3%,日本在2023年的名義GDP總量被德國超越。

名義GDP是按當年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年所生產全部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實際GDP在計算時則減去了名義GDP中物價上漲的部分。

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日本經濟藍皮書》主編張季風表示,日本名義GDP之所以被德國超過,首先要考慮日元對美元持續貶值這一因素。2023年末至今,日元兌美元的匯率維持在150以上,較2022年1月貶值超過30%。相反,歐元兌美元是升值的。

張季風指出,日本的經濟增長率長期處在較低水平,是日本經濟的一大症結,也是如今被德國超過的重要原因。同時,由於日本人的收入難以實現增長,工資增長水平甚至低於GDP增速,使得日本經濟的良性循環發生斷裂,給經濟增長帶來嚴重影響。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表示,以美元計算的GDP受物價和匯率走勢影響很大。但他也坦言,自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以來,日本企業抑制投資,導致消費停滯和物價低迷,進而抑制了經濟增長。

日本“信心”再受重挫

儘管日本官方和輿論都指出眼前經濟總量被德國超過具有匯率因素的偶然性,但這一消息仍在日本國內引起相當大的震動。

簡單來看,雖然陷於老齡化和低生育水平的泥淖,但當前日本人口總數仍超1.2億,而德國人口數8400多萬,是日本的約三分之二。

張季風對本報記者說,在日本人眼中,中國是人口大國,總的經濟規模超過日本還可以解釋,包括未來印度甚至巴西如果超過日本,都並非無法接受,但人口總數只有日本三分之二的德國反超日本,實在令日本人難以接受。“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曾經讓日本人‘失落’了很長時間。這一次,日本經濟時隔55年被德國反超,恐怕又要失落一段時間了。”

張季風說,日本和德國都是七國集團(G7)成員,兩國都是製造業方面的佼佼者,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競爭對手,關係微妙。對日本來說,被德國這樣的競爭對手反超,可能很難有再次翻身的機會。日本本來就由於經濟長期低迷而喪失自信,這次“被超越”造成巨大的衝擊將是難以估量的。

德國人“高興不起來”

在新冠疫情、地緣衝突和逆全球化等不利因素的輪番衝擊下,世界經濟正承受數十年來罕見的增長壓力。世界銀行今年1月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20年到2024年將是30年來全球GDP增速最慢的五年。在世界經濟的“至暗時刻”,由陷入衰退的德國取代日本“全球老三”的地位,更顯得弔詭與諷刺。

與日本人難以掩飾的震驚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德國人的反應十分平淡:“我都不知道這條新聞”“GDP並不能完全反映幸福程度和生活質量”。對近兩年深受經濟困境之苦的德國人來說,此時這樣的“超越”,顯然並不值得欣喜。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鄭春榮表示,德國經濟仍擁有巨大存量,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能源危機造成能源成本高企,導致企業國際競爭力下降,甚至存在“去工業化”風險。眼下,德國應加速綠色和數字化轉型,以保持可持續的發展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