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黨鵬成都報道

“農村消費市場仍然以百元左右的白酒爲主,銷售一般,略比去年好點兒。”在西安市閻良區從事白酒批發零售的林先生感嘆道,雖然廠家有很多促銷活動,但庫存壓力還是很大。

今年春節期間,各大酒企正在爲新一年的“開門紅”拼盡全力。除了集中亮相春晚,幾部賀歲片中,也有白酒品牌的植入廣告。此外,在線上,不少酒企通過抖音等平臺發起挑戰賽、電商直播等進行品牌推廣。

“春節期間,市場復甦與分化並存,各價格帶、香型、品牌延續分化,性價比仍爲關鍵詞,大衆價格帶出貨更優。”白酒行業專家蔡學飛認爲,頭部名酒與區域龍頭酒企市場投入明顯加大,市場擠壓增長趨勢明顯。

此外,《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隨着西鳳酒、今世緣等邁入百億級陣營,郎酒、習酒、古井貢站穩200億級臺階,頭部酒企的集中度越來越高。“2024年酒類的關鍵詞是持續分化、高庫存、價格倒掛、跨界營銷與品類創新,傳統白酒的產區化發展,果酒、威士忌、預調酒等小酒種迎來新機遇,並且,酒莊體驗經濟、電商直播、社羣營銷等新消費、新技術、新平臺,可能重塑行業發展態勢,誕生出新的品牌機遇。”蔡學飛判斷說。

庫存壓力下的廠商

“價格很美。”在春節前,廣州的白酒經銷商劉先生在微信朋友圈發的白酒促銷廣告如此提示。按照他提供給記者的價格目錄,其銷售的多款名酒價格,比線上的價格便宜,少則幾十塊錢,多則上百元。“主要是爲了減少庫存,壓力太大了。”劉先生坦言。

在採訪中,多位經銷商都提到,一些酒企爲了“開門紅”,存在不同程度向經銷商壓貨的情況。“2023年的庫存消化本身就不太理想,現在是舊貨沒有賣完,新貨又壓上了。”劉先生表示。

就此問題,白酒企業則不願意發表評論。“目前,頭部茅五瀘劍汾,區域龍頭的洋河、古井、捨得、水井坊等名酒增速較高,積壓的庫存問題也得到大幅緩解,市場呈現平穩增長態勢,但行業性的高庫存依然存在,特別是區域中低端酒企,依然面臨着嚴峻的銷售形勢。”蔡學飛表示。

根據統計數據,在去年三季度末,20家上市白酒企業存貨總額爲1363.54億元,其中有多家酒企的庫存超過百億元。但在2020年,上市白酒企業存貨總額爲985億元。高庫存的背後,出現了價格倒掛、向經銷商壓貨的情形。

實際上,這種情況正在引發經銷商的分化。記者採訪的一位袁姓經銷商,在去年年底不得不將某名酒的經銷權轉讓,還揹負了幾百萬的債務。“動銷不足,壓貨越來越多,只能靠高息貸款支撐,最後造成惡性循環。”袁先生表示,白酒壓貨的任務重,完不成就無法享受廠家的各種返點政策。

但也有經銷商表示,動銷足不足一方面在於代理的產品,是否具有品牌影響力和動銷力,另一方面在於自己的圈層營銷。一位西鳳酒代理商主要代理西鳳6年,140元/瓶的銷售價格在陝西農村很有消費市場,同時加大下沉力度,因此這幾年也得以良性發展。

就此,白酒行業專家肖竹青認爲,鑑於當前市場購買力不足和社會庫存高的現狀,大部分白酒上市公司已謹慎向渠道壓貨,關鍵是終端菸酒行、小超市等越來越謹慎跟進水漲船高、不斷加碼的渠道促銷壓貨政策。

“本輪庫存週期在去庫階段,呈現出產品結構沉降和量價博弈的特徵。”國泰君安研究認爲,本輪去庫時間可能比較長,但調整力度較緩,呈現“時間長、振幅小”的溫和去庫,且份額集中邏輯更極致。

平安證券研報稱,廠家對於回款、動銷持審慎樂觀態度;而經銷商普遍反饋資金有壓力,但仍會完成頭部酒企回款;菸酒店節前反饋較消極,表示實際動銷及利潤率較往年有較大程度下滑,但節假日有所改善。

平安證券認爲,主要是由於團購資源被有實力的大商壟斷,同時部分酒企開展直營團購,中小菸酒店的團購份額進一步被擠壓;平臺電商、直播電商逐漸起量,對菸酒店銷售造成衝擊,京東、拼多多等平臺的百億補貼拉低名酒的實際售價,消費者被線上低價產品吸引,導致終端銷售分流。

對此,已有酒企有所動作,開始着重改善經銷商利潤。五糧液董事長曾從欽就曾表示,新一年“要全力推動渠道利潤提升,不讓經銷商喫虧”,一方面控量,另一方面加大營銷激勵力度,經銷商每進一箱貨就有一箱貨的返利。

此外,包括酒鬼酒、金沙酒業、今世緣在內的多家酒企也紛紛提出要“穩價格”,讓渠道發展更加合理化。

正如和君諮詢集團副總經理、和君酒水事業部總經理李振江此前所說,廠商合作關係需要用創新的方式來維持。廠商合作關係要放在一個更完整的分利機制上,這種分利機制以大盤分利爲基礎,通過產品股權、銷售股權的方式,與經銷商建立更深度合作關係,最終形成從利益共同體到命運共同體的轉變。

白酒陣營加速向頭部集中

“白酒市場格局其實已經發生了變化,行業已經從‘量價齊升’的增量市場進入了‘量降價升’的存量市場,寡頭化趨勢明顯,依託於品牌、產區與品類的頭部名酒和區域強勢名酒加速發展,大量區域中小型酒企快速邊緣化,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馬太效應明顯。”蔡學飛認爲,社會消費結構升級以及品質化消費趨勢發展背後是老齡化、互聯網發展,理性消費對於酒類利口性、健康性與社交性需求增強,同時,酒類消費出現了產能過剩,價格倒掛等情況,與社會經濟增速放緩,社會消費預期轉弱有直接關係。

目前,白酒行業的分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市場上已有多家白酒企業跨越了百億大關,包括已上市的“茅、五、洋、汾、瀘、古”等,以及未上市的習酒、郎酒、劍南春和勁牌等。

記者注意到,在去年年末,百億酒企陣容又迎來“新人”。其中,今世緣公佈的經營數據顯示,其去年總營收爲100.5億元;西鳳集團董事長張正對外宣佈,西鳳集團(包含酒業務)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而百億陣營裏的順鑫農業,此前預告營收在100億元至110億元之間,同比下滑5.81%至14.37%。

200億元陣營裏,古今貢酒此前宣佈正式跨越200億元;郎酒、習酒在2023年繼續增長;山西汾酒、瀘州老窖等則有望邁入300億元陣營。

蔡學飛認爲,中國酒業百億時代的到來是酒企規模化擴張後,行業集約發展的必然結果。隨着消費者品牌與品質意識提升,在資本的助推下,百億規模是企業品牌價值的體現,目前,百億規模已成爲酒企參與全國性市場競爭的門檻,對於許多正在進行市場全國化和產品高端化擴張的酒企來說,百億規模是在名酒時代下,品牌價值與規模效益的體現,也是存量時代下,企業參與下一輪名酒競爭的入場券。

“目前,很多經銷商庫存較高,租金壓力較大,經銷商和酒企的博弈仍然尖銳,2024年的市場仍然在底部徘徊,頭部企業高增長壓力與市場承載力不匹配,市場在擠壓和突圍之間糾纏。”詩婢家白酒研究院祕書長張皓然認爲,百億俱樂部的擴容趨勢延續,呈現出強者更強,擠壓區域名酒和中小酒企的特徵,高端化和消費者心智佔領仍將激烈,消費者相關性更加明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