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2月26日—3月1日這周,A股罕見出現零新股申購、零上會企業、零上市新股,這也是自去年8月IPO階段性收緊後首次出現該情況。不過,3月4日,中創股份、美新科技兩股將啓動申購,發行後將排隊上市。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A股的上市“後備軍”並不少,除了待發行和已發行待上市公司之外,還有27家公司已註冊生效,上市申請獲批,等待被安排發行上市。

中創股份等將啓動申購

A股單週零新股申購、零企業上會、零企業上市的情況引發了市場極大關注。

根據安排,2月26日—3月1日這周,A股市場無新股申購,而在龍年開年首周,龍旗科技啓動申購,這也是龍年以來市場上唯一一隻申購個股。

在龍年開年首周以及本週,A股市場均未出現企業上會以及企業上市,還未迎來龍年首家上會企業以及上市新股。

實際上,自2023年8月以來,IPO市場就出現收緊,無論是上市新股數量還是上會企業數量都出現驟降,與此同時,IPO市場撤單數量也出現增多。近期,更是有媒體報道IPO要倒查10年,不過該傳言遭到了監管層否認。

2月23日,證監會首席風險官、發行司司長嚴伯進曾表示,防範打擊財務造假、欺詐發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目前沒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在發行上市監管工作中,正在持續加強全鏈條把關,嚴審重罰財務造假、欺詐發行。證監會也將大幅提高擬上市企業現場檢查比例,以上市公司質量的提升回應投資者的關切。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華夏思享智庫專委會主任蘇培科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IPO自去年8月就出現收緊,本週零新股申購、零企業上會、零企業上市也進一步體現了這一情況,不過並不意味常態化,更不意味着IPO暫停。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下週A股市場出現新股申購安排,3月4日,中創股份、美新科技兩股將啓動申購,分別擬登陸科創板、創業板,頂格申購分別需配市值5.5萬元、7萬元。

據瞭解,中創股份是國內領先的基礎軟件中間件產品與服務提供商,公司擬上市募資6億元,分別投向應用基礎設施及中間件研發項目、研發技術中心升級項目、營銷網絡及服務體系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美新科技則主要從事塑木複合材料及其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爲戶外地板、牆板、組合地板等新型環保塑木型材,公司擬募資9.58億元。

兩股已發行待上市

開年以來,A股首隻上市新股還未出現,按目前情況來看,龍旗科技、肯特股份兩隻已發行個股有望爭奪龍年首隻上市新股。

東方財富顯示,截至目前,A股市場有兩隻已發行但未上市個股,系龍旗科技、肯特股份,申購日期分別是2月21日、2月8日。其中,肯特股份系年前最後一隻申購個股,龍旗科技則是年後首隻申購個股。

按照以往經驗來看,新股啓動申購後10天左右會發行上市。諸如,最新上市新股是上海合晶、諾瓦星雲,其中上海合晶今年1月30日啓動申購,2月8日上市;諾瓦星雲也是1月30日啓動申購,2月8日上市。

2月上市新股還有成都華微、海昇藥業、華陽智能,分別在2月7日、2月2日、2月2日上市,申購日期分別爲1月29日、1月24日、1月24日。

同花順iFinD統計,今年1月共有艾羅能源、捷衆科技、博隆技術、雪祺電氣、西典新能、雲星宇、貝隆精密等14股上市,2月則共有上述5股上市,年內合計上市新股19只。

經統計,去年同期,A股上市新股數量爲32只。

27家公司已註冊生效

除了上述已發行的龍旗科技、肯特股份和待發行的中創股份、美新科技之外,A股市場也還有上市“後備軍”,即獲批註冊公司。

經同花順iFinD統計,截至目前,滬深北市場有安徽強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華強電子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武進中瑞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力聚熱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星德勝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燦芯半導體(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龍圖光罩股份有限公司等27家公司IPO已註冊生效,這也意味着上述公司IPO上市申請已經獲得證監會批准,公司後續將排隊發行上市。

從上述27家公司擬上市板塊來看,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分別有9家、6家、8家、4家。

在上述公司中,潤陽股份擬募資額最高,公司擬募資40億元。招股書顯示,潤陽股份現有核心產品爲太陽能電池片,是決定光伏發電系統性能的核心部件,公司募資擬投向年產5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年產5GW異質結電池片生產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其中補充流動資金項目擬使用募資15億元。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潤陽股份方面進行採訪,不過電話未有人接聽。

德勤、普華永道發佈的2024年A股IPO市場預測,出現較大差距,其中德勤資本市場服務部預測2024年A股IPO市場將會有260—330只新股上市,A股IPO市場融資大約2670億—3170億元;而普華永道預測2024年全年A股IPO數量200—240家,融資額將達1600億—1900億元。

財經評論員張雪峯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證監會加大了對市場的監管力度,特別是對於新股發行和上市審覈的規範,加強市場監管也能更好地保護投資者權益。“這對於擬上市企業而言,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滿足監管要求,未來IPO企業的質量也會越來越高。”張雪峯如是說。

北京商報記者 馬換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