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表態赴港上市要拿到主動權的順豐,如今招股書失效,或需重新提交上市申請。2023年8月21日,順豐在港交所首次提交上市申請,但半年時間已過,順豐仍未敲鐘。

根據規則,港股IPO流程一般分爲遞表、聆訊、路演、招股、公開發售結果、暗盤交易及掛牌上市等步驟。若公司未能在遞交上市申請後6個月內完成聆訊或上市,上市申請會自動失效。失效之後,擬發行人需重新申請,再次上傳招股書即可重啓上市程序。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順豐此前對赴港上市的時機頗有期待。去年8月17日,順豐控股董事長兼總經理王衛在股東大會上表態,赴港上市要選擇最好時機,拿到主動權,“拿到機會就有很好的發展,否則我們發展步伐肯定會慢於其他友商”。王衛的表態大有搶先的意味,也讓市場更加期待順豐的二次上市。

當時,除順豐外,極兔、菜鳥也都在計劃赴港上市。其中,極兔在去年6月提交了招股書,率先一步於去年10月順利登陸港股。菜鳥則在去年9月底提交了赴港上市的招股書,之後市場多次傳出路演的消息。

對於順豐未在招股書有效期內完成上市,快遞行業專家、貫鑠資本CEO趙小敏對界面新聞分析認爲,這是順豐主動選擇的結果。接下來順豐將發佈2023年年報,屆時招股書也需要補充完善數據,再安排後續的推進工作。他進一步表示,順豐何時上市主要考慮兩重因素,一是要考慮所有的外圍形勢,主要是港股的變化情況,另一個也要考慮國際形勢對國際物流市場的影響。

和順豐一樣,菜鳥也在尋找最佳上市時機。2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在接受媒體採訪中回應菜鳥上市情況,稱目前市場表現欠佳,希望等待更好的上市時機。

而在今年2月初,蔡崇信也在電話會議上也表示,不急於讓菜鳥、盒馬進行IPO,並稱會考慮單獨融資,但不會操之過急。與此前密集傳出上市消息相比,業內猜測菜鳥上市的節奏似有放緩趨勢。另根據招股書遞交的時間,菜鳥的招股書有效期已經過去了5個月。

順豐預期募資的情況同樣備受關注。但根據《電商報》援引IFR的報道,順豐控股計劃重新提交在香港上市申請,可能募資10億至20億美元(摺合約78億至156億港元)。而在去年5月,市場消息稱順豐赴港上市擬募資30億美元。

對於“順豐計劃重新提交在香港上市的申請,且募資金額預計會降低”的消息,順豐方面稱暫無回應。

趙小敏認爲,順豐當下的資金量還比較充沛,而且已經在A股上市,所以順豐謀求在香港上市主要是爲了加速國際化。他還表示,菜鳥是第一次上市,因此公司估值對其非常重要,另外上市募集的資金量、上市後的效果等都是菜鳥要重點考慮的。

界面新聞注意到,已經成功登陸港交所的極兔股價近期出現波動。前不久,極兔因代言人梅西風波受到爭議,之後其股價連續多日下跌。截至發稿,極兔股價爲11.7港元/股,市值爲1031億港元。而在春節前,極兔的市值曾一度超過中通,股價最高達到16.54港元/股。

除了極兔面臨的偶然性因素外,快遞行業一直有“估值被低估”的論調,近幾年行業增速出現下滑,快遞公司整體股價表現欠佳。以韻達爲例,該公司股價最高時達到30.41元/股,目前股價只有7.24元/股,此外圓通、申通以及順豐等公司的股價,均較歷史高位時大幅下滑。

快遞行業主要分爲加盟制快遞和直營模式的快遞公司,其中順豐作爲直營模式的快遞公司,其估值通常會參考消費市場的情況,包括製造業、實體產業的發展情況。而加盟制下的快遞公司,其估值通常會參考電商平臺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以及末端粘性、客戶競爭力等。然而,不論是消費市場還是電商市場,過去一年的表現都不盡人如意。

快遞行業也捲到了極致,電商紅利逐漸消退,增速明顯放緩。去年618和雙11兩個電商大促,快遞行業的表現都十分平淡,到了雙12,傳統的快遞旺季幾乎消失。

國家郵政局發佈的2023年郵政行業運行情況亦顯示,去年快遞業務量達到1320億件,同比增長19.4%,2022年的增幅僅有2.1%,這一數據相比2021年之前超過25%、甚至高達30%的增速明顯放緩。

與此同時,快遞行業仍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人力成本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給行業估值帶來了不利因素。以順豐爲例,2022年年順豐人工成本達到916億元,在其營業成本中的佔比將近4成。

加盟制快遞公司與直營模式的統計不同,快遞員等人力成本通常不計入快遞公司總部的成本。然而,若後續全國範圍內落實快遞員等靈活就業羣體的社保等福利制度,加盟制快遞公司將面臨難以把控的成本壓力,這一風險將影響快遞行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

趙小敏表示,如果加盟制快遞公司要提升估值,首先還是要解決自身問題,包括快遞價格戰要打到什麼程度、產品升級、配送服務質量如何解決等。

不過,近期也有利好物流行業的政策頻出,包括鼓勵發展與平臺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結合的物流新模式,大力發展臨空經濟、臨港經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