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2月28日訊(記者 彭科峯)對於金融消費者而言,防風險永遠比高收益更重要。2月27日晚間,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河北監管局發佈風險提示,以典型案例告誡消費者關注金融信息安全,避免個人權益受損。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近期各地監管局發佈的類似的金融風險提示較爲普遍。不完全統計顯示,開年以來已經有六地監管局就套路貸、虛擬貨幣、元宇宙詐騙等各類金融風險對消費者作出了明確警示。

個人信息泄露 河北監管局以案說風險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河北監管局昨日發文稱,信息安全權是金融消費者八項權益之一,個人信息泄露可能造成財產和信譽損失。近年來個人信息保護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重視,金融消費者應提高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河北監管局還提供了一個典型案例:劉女士委託愛人王先生到保險公司修改保單聯繫地址,王先生辦完業務後將業務批單隨手扔在了客戶等候區。此後,一自稱保險公司的人員到劉女士家中“回訪客戶”,引導劉女士進行退保併購買其它“理財產品”。此後,劉女士在向保險公司諮詢業務時被告知該人員爲冒稱。經警方調查,消費者隨手丟棄的業務批單被不法分子看到,後者冒充保險公司人員上門勸說劉女士退保又購買了理財產品,導致劉女士退保損失,且購買的“理財產品”涉嫌非法集資,後續麻煩不斷。

開年來多地金融監管部門警示風險 涉及元宇宙、虛擬貨幣等

今日上午,財聯社記者梳理發現,開年來,已經有河北、河南、浙江、重慶、大連、深圳等六地監管局就金融風險持續發聲,提示消費者防風險,維護自身利益,其中涉及的金融風險包括套路貸、虛擬貨幣、元宇宙等。

具體來看,今年1月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成爲首個發出風險提示的地方監管局。深圳監管局提示消費者警惕僞造、轉讓《金融許可證》等非法活動。

深圳監管局指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僞造、變造、轉讓、出租、出借銀行保險機構許可證。構成犯罪的,將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請廣大羣衆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

1月1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發文,揭露無保險從業資質機構推銷保險的風險。浙江監管局提示廣大保險消費者,通過保險專業中介機構購買保險產品或接受相關服務時,請注意查看保險中介許可證、報告或備案信息。

1月2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河南監管局發文,提示AI技術詐騙等各類金融風險。河南監管局指出,新技術的應用在爲社會公衆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服務同時,也帶來了新的風險隱患。AI技術詐騙、屏幕共享詐騙、短視頻點贊賺錢等新型詐騙活動不得不防。

2月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大連監管局發文表示,消費者需要防範以“虛擬貨幣”“元宇宙”“財富分享”等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大連監管局指出,近段時間,部分不法分子以“虛擬貨幣”“元宇宙”等名義,打着“財富商機分享”的旗號,通過線上組建微信羣、線下召開全國巡講會等方式,誘騙投資者下載非法APP,購買其自創的非法虛擬貨幣,涉嫌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侵害人民羣衆財產安全,擾亂經濟金融活動秩序。

2月7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表示,消費者應防範貨運領域招聘“套路貸”的風險。重慶監管局指出,近期,有消費者反映,通過網絡平臺求職應聘時,被物流公司“高薪”招聘貨車司機的信息吸引,被騙入職後遭遇貸款高價購車、繳納會費等連環套路。應聘者因此不僅遭受財產損失,還背上鉅額債務。爲此,重慶監管局提醒廣大金融消費者高度警惕此類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河北監管局多次發文,密集提示各類金融風險。河北監管局也成爲開年來唯一一個多次警示金融風險的地方監管局。具體來看,除了上述假理財真非吸的風險提示,河北監管局還發布保險索賠勿輕信“人傷黃牛”的風險提示此外,河北監管局還發布過財產保險“理性消費”的風險提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