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3月2日訊(記者 李琪 文/攝) 3月1日,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公佈2023年長三角及全國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賽(福建賽區)獲獎情況,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一舉拿下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獎、百佳公共文化空間獎、優秀運營獎等3項殊榮,是獲獎名單中唯一榮獲得多項殊榮的公共文化空間。3月2日,記者走進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探祕其獨特魅力。

老宅子遇上老手藝

在南后街上,有一座青磚褐瓦、色彩花窗的古厝,即使身處被譽爲“明清建築博物館”的三坊七巷古建築羣內也十分“吸睛”,這就是福州“世翰林”葉氏第六位翰林——葉在琦的故居。這棟古建築擁有300多年的悠久歷史,建築面積達2321平方米,包含明、清、民國三個時代的建築風格,是三坊七巷內現存比較完好的古民居之一。

2009年,福建省文旅廳將葉氏民居特設爲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並於同年11月正式掛牌對外開放。“老宅子”與“老手藝”就此相遇,館內集中展示了福建非遺文化項目,成爲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福建非遺的重要窗口。

巧用空間合理佈局

歷史底蘊深厚的古厝,賦予了博覽苑獨特的魅力。其在成立之初,就秉持着“老宅子曬老手藝”的理念,充分利用葉氏民居建築院落的特點,合理考慮空間佈局,設計展陳,活化利用古厝。

許多來到博覽苑的遊客,都對“林徽因——福州古厝走出的文化遺產守護者”的專題展覽印象深刻。該專題展覽設置在葉氏民居的“小姐樓”,通過串聯珍貴文獻和實物、國家級非遺項目主題創作,展示林徽因這一歷史文化名人對遺產保護的卓越貢獻。“這個展覽可以說是館內的‘人氣王’,去年一年,觀衆留言就寫滿了八本留言本。” 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副主任馬靈介紹道。

此外,立足於古建築自身結構佈局,館方將建築的一進、二進作爲常設展區,三進、四進作爲專題展區使用,同時在展覽動線上串聯戲臺,展覽動線靈活,動靜相宜,搭配古建築天井等,自由開放,突破了傳統展覽空間過於明確的分區佈局。

讓非遺可感可知

博覽苑內的非遺展示不僅是供觀賞的展品,還是“看得見、摸得着、嘗得到、能體驗、可帶走”的非遺盛宴。館內設有6個傳承人工作室,邀請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非遺技藝,觀衆還可以與非遺傳承人現場互動,動手體驗製作。“傳承人工作室展示的都是省級以上非遺項目,我們還會根據情況定期更換非遺項目,給遊客更多樣化的體驗。”馬靈表示。

而葉氏民居內的戲臺,則是節假日裏館內最熱鬧的地方,評話、伬唱、非遺服飾表演等動態展演活動輪番上演,與靜態陳列展覽相呼應。馬靈說:“展演可以讓觀衆感受到非遺離我們並不遙遠,可以是喫的、穿的、玩的,希望通過多樣的展覽形式,讓大家愛上福建非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