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牌桌的玩家正在抓緊造血、融資。

最近,上汽親兒子,智己汽車宣佈獲得超80億元的B輪股權融資,又一筆近年來造車領域的少數鉅額融資。

智己汽車成立於2020年12月,是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打造的“新勢力”,註冊資本高達100億元。其中,上汽集團出資54億元,持有54%的股權;張江高科與阿里巴巴各出資18億元,分別持有18%股權。

而品牌名“智己”取自《周易 繫辭上》“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意在用智慧周全萬物,勤奮探索,定義、創造、實現時代所驅、用戶所需的智慧出行。

頗爲顯眼的是,智己汽車在本輪融資着重宣傳了自己的“新生代大廠國家隊”的身份。

智己汽車是業內首個如此直接宣傳的車企,給自己主動貼了個標籤。背後含義很明顯,首先是作爲上汽集團新能源轉型的排頭兵,是資源足、實力強的“車二代”,宣傳文案也寫了“上汽集團技術All in、資源All in、服務All in智己汽車”。

其次,投資方是國家隊,並且是“持續看好”。

本輪的投資方是衆多銀行系。領投機構是中銀金融,跟投機構包括交通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還包括臨港集團,上汽投資這些國資。

智己汽車的上一輪即A輪融資,同樣是國家隊居多。30億融資由交銀集團旗下股權投資平臺交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交銀資本)領投,上汽集團繼續追加投資;同時還引入了工銀投資、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知友創投、上海國資國企綜改基金、中信證券投資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

但本輪融資另有一大變化是,引入了科技企業:寧德時代、Momenta、清陶能源。這意味着本輪融資的階段,需要更多的企業戰略合作,也意味着智己汽車進入更爲重要的產業落地階段。智己汽車的A輪投後估值已高達300億元,B輪的投後估值尚未透露。

新能源造車的融資分化

企業的融資宣傳海報的術語是頗有講究的,一般彰顯的是企業當前狀態,以及奮鬥方向。此番造車競爭節點之下,智己將“國家隊”、“大廠”置於空前的宣傳高度,背後有其考量。

當前造車勢力的融資更加依賴國家隊資金輸血。

事實上,在當前整體資本環境出現調整的情況下,目前新能源整車對於市場化資金來說吸引力並不高。回溯近一兩年拿到大規模融資的車企,主要分爲兩派,一派是市場化創業者,主要是拿的中東土豪的錢,另一派是像智己汽車一樣的“新生代大廠”企業,拿的是更多是國資。

比如,重慶阿維塔在2023年8月完成30億元B輪融資,投後估值近200億元。參與投資的資方包括:長安汽車、南方資產、兩江產業基金繼續追加投資,並引入重慶產業母基金、交銀投資、廣開控股等國有資本。

而東風汽車旗下的嵐圖汽車,在2022年11月完成45.5億元的A輪融資,項目投後估值接近300億元。投資方依然聚集了較多的國資背景平臺,包括聯合領投方國企混改基金和中銀資產,跟投方工銀投資、農銀投資、交銀轅憬等三家國有資本,武漢經開基金、湖北高質量發展基金、中鑫高投三家地方國資等。

此前,廣汽的埃安也獲得過大額融資。2022年10月,廣汽埃安以17.72%的股權共募得182.94億元資金,刷新國內新能源整車行業最大筆融資紀錄,參與資方多達53家,國資更是佔了半壁江山,其投後估值達到1032.39億元。

這些“車二代”背靠傳統車企,能拿到國家隊的大額融資。但反觀市場派的造車新勢力,募資艱難,續命錢更多是由中東土豪出資。

典型的如蔚來,在去年的五個月內,蔚來連獲中東“金主”近30億美元投資,將蔚來再度從“ICU”中拉出來。

去年11月,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與中國電動車生產商華人運通商討投資事宜,可能以30億美元的估值投資至少2.5億美元,約18億元。

去年8月,命懸一線的恒大汽車也拿到了總部位於阿聯酋迪拜的紐頓集團約5億美元戰略投資,另還有6億人民幣過渡性資金將分三筆到賬,總計約42億。

還有“後進生”智能電動汽車品牌賓理汽車。其官方宣佈,於去年10月與總部位於沙特阿拉伯的投資集團Al Faisaliah Group Holding Company(AFG)簽署了投資及戰略合作備忘錄。

從近年來出現的融資中看,國家隊和市場派的資金方顯然在分化。國資作爲當前市場環境的出資主力,已日益顯現出其地位。作爲起步就以國資爲背景的“車二代”智己汽車來說,在本輪資本角逐中顯然更具融資優勢。

其次,國自動駕駛的落地運營與政府密切相關。有業內人曾告訴我,由於現在的自動駕駛技術主要是走得都是車路協同路線,就需要與當地政府密切配合。近年來,自動駕駛科技的造血能力主要來自與政府合作的城市落地運營項目。百度、華爲、小馬智行、蘑菇車聯等,都紛紛打入“國家隊”,以獲得更多城市的自動駕駛落地運營權。

智己汽車在這個造車競爭白熱化的關鍵節點大力宣傳自己的背景,就顯得非常關鍵。站好“國家隊”,就是給外界以信心,給竟對以威懾。

“卷”交付,價格下探至21萬元

儘管衆多資源傾斜,智己汽車的發展長期處於不溫不火的境況。作爲上汽集團ALL In新能源的轉型尖兵,2023年,智己汽車的交付情況還沒達到自己的預期。

智己汽車推出的是三款中大型純電高端車型:智己LS6、智己LS7、智己L7。從全年看,智己汽車累計銷售38253臺,同比大增665%。儘管增長迅猛,但智己距離其在年初設立的4.5萬輛目標,仍有一定距離。

交付量增長的一大要點要歸功於其去年爆款車型LS6的拉動。數據顯示,智己LS6於2023年10月份上市,首月銷量爲3627輛,而11月、12月銷量則攀升至8156輛、9878輛,登頂“中大型純電SUV”銷量第一。

而智己LS6能夠突圍的一大原因就在於價格下探,已經下探至21萬元起。智己此前的L7和LS7兩款車型,均定價在30萬元以上,錨定智駕高端市場,但一直未能打入第一梯隊,單款車型銷量長期徘徊在千輛左右。而同屬中大型純電高端車型中蔚來的ES8,累計交付量已超過6.5臺。

價格下調,大勢所趨,雖然有損其高端市場的定位,但收穫單一車型交付過萬的門檻,實現品牌成立三年多來實現的最佳成績,也是生死一搏。尤其在比亞迪“卷王”的攻勢下,再不上量就晚了。

2024,淘汰賽加劇

剛開年,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就在開工信中寫道:“2024 年將是車市最卷的一年,卷價格、卷產品、卷服務、卷流量。”何小鵬也說了,2024年是中國汽車品牌進入“血海”競爭的第一年,也是淘汰賽的第一年。

因此,還在牌桌的玩家正在抓緊造血、融資。

目前,業內最振奮人心的是理想汽車。上個月,理想公佈了2023年全年財報,全年營收1238.5億元,實現扭虧爲盈,一口氣填平了之前五年的累計虧損。至此,理想汽車,成爲繼特斯拉、比亞迪之後全球第三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在融資上,除了智己汽車的該筆80億融資,上個月吉利旗下的純電豪華超跑汽車路特斯拿下開年最大IPO,市值690億。

去年9月,洛軻智能宣佈獲得魏橋創業集團的10億美元戰略投資,約合人民幣70億元。成立於2021年,這家造車新貴已經獲得紅杉中國、騰訊、IDG資本、啓明創投等一衆知名VC/PE鼎力支持。

去年2月,吉利旗下的新能源品牌極氪完成超50億元融資,估值達到948億,隨後也公開提交了IPO招股書;

而無法造血、募不到資的車企已經撐不下去了。

高合汽車在今年開工第一天宣佈將停工停產6個月,此前已延期發放1月工資、取消年終獎和全員降薪。隨後,有一部分高合員工被遣散或主動辭職,高合充電站、充電樁安裝、APP端充電功能暫停服務。

創始人丁磊在2月22日現身上海總部,對堅守的員工說,公司翻身的窗口期最多3個月,他會拼盡一切努力把公司救活。第二天的直播中,高合公司高管承認公司資金鍊緊張,向車主、同事致歉,但強調高層沒有跑路。現在,高合還在想盡一切辦法自救,包括與長安汽車洽談收購。

面對行業激烈的競爭,讓人震驚的是,近期蘋果也宣佈將放棄探索了十多年的造車項目,將團隊轉向生成式人工智能。李想發文表示這是“絕對正確的戰略選擇”。

在除了“卷”價格,造車新勢力們還在卷全球交付量。

進入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全球市場的表現愈發搶眼。有業內人士稱,隨着出口量的激增,預計一場圍繞價格和渠道建設的“雙卷”大戰將在2024年展開。因爲在海外市場開疆拓土階段,價格往往是消費者最爲敏感的因素之一。

對於今年2月纔開始邁出進軍海外第一步的智己汽車來說,顯然已經落後了許多。據悉,2024年,智己的L7和LS7兩款產品,將率先進入墨西哥、中東、南美、東南亞市場;2025年,LS6、L6這兩款性價比更高的產品也將加入出海陣列,並向包括歐洲、澳新等在內的發達市場進行佈局。

而出海的戰略就是依靠母公司上汽集團的體系能力。渠道上,上汽旗下MG名爵的經銷商體系當中“好中選優”爲智己建設渠道,形式將包括店中店、獨立展廳、城市展廳等。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東四十條資本”(ID:DsstCapital),作者:黎曼,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