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啓明創投主管合夥人梁穎宇爲2024年全國兩會帶來了7份提案,作爲長期關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人,她的提案和該行業相關的共有4份,圍繞加快創新藥服務患者,哺育我國生物醫藥研發行業發展、發揮香港獨特優勢,提升生物醫藥行業全球競爭力等方面展開。

加快推動創新藥服務患者

加快醫藥科技前沿領域的研發和應用,推動更多新藥上市並服務患者,不僅對改善民生、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我國從製藥大國轉型爲製藥強國、提升關鍵領域自主創新實力的迫切需要。

但新藥研發具有周期長、成本高、成功率低等特點,如果無法實現一定盈利水平的回報,將嚴重影響企業和科學家創制新藥、投資者持續資助研發的動力。然而,在新藥獲准上市後,依舊面臨着進入醫保目錄、醫院用藥目錄、DTP藥房(Direct-to-patient pharmacy 直接面向患者提供更有價值的專業服務的藥房)、談判價格偏低等困難,造成使用上的可及性與便利性不足。

梁穎宇建議:第一,在全球合作受阻的情況下,國家需要拿出更多的勇氣和戰略眼光,爲新藥儘快進入臨牀服務患者疏通沿路“堵點”,更主動地扶持、保護、促進我國生物醫藥研發行業發展。令人欣喜的是,上海去年7月出臺政策全面服務生物醫藥創新,今年1月浦東新區改革方案中允許生物醫藥新產品參照國際同類藥品定價;2月國家醫保局就創新化學藥品首發價格形成機制徵求意見。期待有更多利好創新的政策出臺並向全國推廣。

第二,建立創新藥動態報銷制度,允許各地醫保部門與企業商定新藥支付標準,不受固定報銷比例限制,保護企業自主定價權,探索折扣之外的其它方式。

第三,鼓勵創新藥加快進入臨牀應用,允許一定等級的大醫院不受藥佔比、次均費用等指標限制,不受醫院用藥目錄限制,自主採購已批准上市的新藥。

第四,積極推動新特藥供應商、DTP藥房、醫院深度合作,讓醫生在開處方時就可讓患者選擇在方便的藥店取藥或送藥上門。

第五,針對尚無有效療法疾病的基因和細胞治療藥物,建立創新的支付方式(如分期付款、按療效付費等),減輕醫保和患者負擔。

第六,加快建設與醫保制度銜接配合的多元支付體系,讓惠民保、商業健康保險發揮更大作用。

構建香港生物醫藥行業全球競爭力

香港匯聚了生物科技發展所需的關鍵要素,包括髮達的金融體系,與全球接軌的醫藥體系,卓越的研究以及完善的法律體系和開放的經濟環境。以扶持、哺育和促進創新生物醫藥爲抓手,迅速強化、夯實港股中的醫藥板塊,不僅能夠助力創新藥行業度過資本寒冬,提升該領域的全球競爭力,將更有利於更有效應對當前地緣政治挑戰給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造成的巨大壓力,精準綢繆一個龐大的醫藥板塊,吸引國際投資者關注香港以生命健康科技爲代表的新興產業,將成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着力點。

梁穎宇指出,破除企業不同階段的融資痛點問題,對激活香港生物醫藥創新活力,做大做強生物醫藥產業集羣意義重大。作爲創新驅動、資金密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存在高投入、高風險、長週期的特點,從創立到成長離不開順暢穩定的資金支持。香港已是亞洲最大的生命科技投融資中心,但受地緣政治以及美聯儲加息下的流動性不足等因素影響,去年香港股票市場大部分時間處於調整狀態,成交量縮減,港股IPO市場也略顯疲態。此外,《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發佈後,中國內地企業到香港上市、再融資需要備案,這使得很多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延遲九個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拿到批文。應儘快建立藥物及醫療器械的獨立審批機構,讓內地藥械產品能夠在香港上市,並通過香港實現國際化勢在必行。

儘管香港基礎科研實力深厚,但受限於製造業水平和市場需求問題,導致科研成果轉化效率較低。如何將香港研發優勢與內地產業鏈優勢結合,爲科研轉化落地創造更多可能性,是當下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醫藥變革新趨勢的背景下,梁穎宇建議:首先,要以健康需求爲導向,優化頂層設計、強化政策供給,例如推動香港打造本土的藥物監管和新藥審批機構,加快研發引企入港。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創新型企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構建起豐富高效的產業生態圈,將生物醫藥產業打造成爲香港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引擎。

其次,簡化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流程,多舉措支持內地優質企業在港上市融資。據港交所數據披露,2023年遞交上市申請的醫療健康企業中,截至2023年12月31日仍有27家未上市,其中15家在上市排隊中、12家招股書已失效,爲推動更多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融資,建議簡化境內企業境外發行管理規則和流程,針對優質創新企業可建立備案綠色通道,讓企業更快地獲得融資。允許內地企業參與新股發行環節,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新股通。例如18C所定位支持的高科技企業,更需要持續從海外市場獲得資金支持。

第三,香港與內地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具有很大的互補性。通過整合價值鏈,實現優勢互補,有助於提升整個產業的競爭力。建議加強兩地政策對接,簡化內地企業入港審批流程,提高監管效率。鼓勵更多生物醫藥企業立足香港,在香港成立國際總部面向全球。通過稅收、落戶、住房、教育、醫療等多種形式,促進生物醫藥人才、技術與資本等創新要素聚集。加強香港與內地園區間的產業合作,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

第四,加強香港與內地人才交流,建立兩地高科技人才信息庫,積極引入這些人才參與政策研究,通過共建實驗室、研發中心等措施,加強科研人才合作交流。高校與企業亦可展開合作,開展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活動,培育生物科技領域多元化人才。同時通過研發支持、創業投資基金支持等措施,促進知識產權的價值實現,激發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活力。

責編:嶽亞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