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3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目標是“推動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高質量耐用消費品更多進入居民生活,讓這項工作更多惠及廣大企業和消費者”。隨着覆蓋面的擴大,本輪新政策有望以更大幅度帶動設備更新的投資增速。根據推測數據,2023年全年完成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11.6萬億,這意味着,5000億資金(假設)增量對設備工器具購置增速的拉動幅度可達到4.3%。

東方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3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目標是“推動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高質量耐用消費品更多進入居民生活,讓這項工作更多惠及廣大企業和消費者”。

相比2022年的設備更新(財政貼息政策重點支持十個領域,主要包括教育、衛生健康、文旅體育、實訓基地、充電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新型基礎設施、產業數字化轉型、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等),本輪政策側重的行業呈現三方面的特徵,一是覆蓋面擴大,二是兼顧了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三是存在明確的指引,即能耗、排放、技術的改善。

部分文件已經在前期出臺,如2023年2月發改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統籌節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點領域產品設備更新改造的指導意見》,首批聚焦鍋爐、電機、電力變壓器、製冷、照明、家用電器等6類產品設備;

設備工器具購置在整體固定資產投資中佔比並不太高,因此政策的意義不僅在於投資,更在於產能的“轉型升級”以及以新設備帶動新質生產力。

截至2017年,根據官方統計數據,在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中,設備工器具購置佔比爲18.1%,建築安裝工程爲69.9%。這一比例後續有所下滑,根據推測數據(通過增速與絕對規模計算,可能存在誤差),2022年建築安裝工程、設備工器具購置和其他費用佔比爲72%、14%、14%;

2022年的設備更新相關政策改變了這一細分領域佔比不斷下行的特徵,可見舉措是有效的。

2018年至2021年,設備工器具購置規模佔比分別爲14.3%、14.2%、13.2%、12.8%,呈單邊下行,但2022年這一趨勢獲得扭轉,錄得13.3%;

隨着覆蓋面的擴大,本輪新政策有望以更大幅度帶動設備更新的投資增速。

根據推測數據,2023年全年完成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11.6萬億,這意味着,5000億資金(假設)增量對設備工器具購置增速的拉動幅度可達到4.3%;

分行業來看,同樣可以利用增速推算投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年度數據具有較細緻的行業分類,可覆蓋部分服務業:

(1)新興行業在設備工器具購置方面表現亮眼,也意味着本輪政策所利好的行業與企業內生更新需求高度契合,如2022年,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設備更新規模在萬億以上,通用設備與專用設備合計超過9000億,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接近8000億;

(2)傳統行業來看,電力熱力供應設備更新規模同樣在萬億以上,交運倉儲近4000億,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超過1508億,也並不低;

(3)對於一部分傳統行業來說,存在設備更新投資集中於幾年之前的特徵。假設當前固定資產存量由2010年起的投資增量組成,則對於農業來說,投資形成最爲集中的就是2017-2019年,2021、2022年下滑明顯,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集中於2017、2018年,而計算機、儀器儀表等行業則高度集中於近幾年,部分行業的“老舊”格局爲設備更新帶來空間。

政府融資進一步規範化的背景下,今年傳統基建及政府投資存在一定壓力,亟待其他措施對沖。

而這些對沖也應服務於新質生產力與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形成,包括中央財政加力(根據最新表態,2023年1萬億元增發國債全部下達,支持項目1.5萬餘個)、拉動既有企業開展技改提高生產力(如重慶“力爭全市工業投資增長14%、技改投資增長15%”(2023年重慶製造業投資增長爲13.5%),山東要求“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2萬個左右”(2023年要求爲1萬個左右))、部分城市三大工程等等,設備更新與以舊換新有望爲投資帶來新的增量。

風險提示:

美聯儲貨幣政策關鍵期,美債與美元波動傳導至國內的風險;地方債務或地產領域出現局部風險事件、影響市場信心的風險;假設條件變化影響測算結果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