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局長 王俊壽

◎記者 範子萌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五大金融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任務,也爲下一步監管工作,特別是監管更好地引領行業做好五篇大文章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和動力。”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局長王俊壽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獨家專訪時,重點分享了他關於五大金融的思考。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這五大金融與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互相呼應。

王俊壽關注到,金融作爲高頻詞之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20多次,強化了金融在未來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

“金融自身的五篇大文章做好了,能有效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進一步提升,而且,金融真正參與國際競爭的底氣也更足了。五大金融是當下沿着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奔向金融強國目標的關鍵路徑。”王俊壽說。

一一拆解來看,王俊壽認爲,科技是未來金融業角力的主戰場之一,金融機構要打造科技—產業—金融的第二增長曲線。在這一過程中,傳統金融機構不能“拿錘子找釘子”,而應結合科技企業的產業生命週期、風險特徵以及自身風險偏好,量身定做差異化、特色化的金融解決方案,打造適合科技產業的經營模式和理念。

在王俊壽看來,未來科技金融發展的一個理想圖景是,在科技產業的生命週期當中,金融力量能夠有效對接需求。這也意味着,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週期,創投、投行、商業銀行等不同特點的金融服務能夠“接力棒”式對接,使得企業需求與金融服務能夠實現無縫銜接、暢通運轉。

提及綠色金融,王俊壽認爲,綠色是金融業的底色。一段時間以來,綠色金融方興未艾,各類金融機構發行的綠色信貸、綠色理財、綠色信託、綠色保險、綠色票據等產品如雨後春筍,但漂綠、洗綠,甚至刷綠行爲層出不窮。

監管在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能夠起到監督規範作用。王俊壽介紹,監管部門通過對金融機構發行的綠色產品開展隨機穿透式檢查,能夠透視其“含綠量”,以此倒逼金融機構做真真正正的綠色產品和綠色金融的踐行者。“希望通過監管引領以及隨着行業自身對綠色金融理解逐步深化,綠色金融的‘含綠量’能越來越高,相關產品和競爭力的含金量也越來越高。”王俊壽說。

聚焦普惠金融,王俊壽認爲,普惠金融的下一步在於更好地踐行金融爲民的理念,核心是要堅持“服務邊際成本遞減、邊際效益遞增”的終極目標,確保普惠金融能走商業可持續的路子。

王俊壽認爲,普惠金融覆蓋面很廣,包含小微民營企業、新市民、長尾客戶等。針對這些客羣,過往傳統金融較難觸達。現在要做的是,打通堵點和痛點。

如何疏通?“各家金融機構在開展普惠金融業務的時候,要避免大而全,注重專而精,甚至小而美,找準自身的發力點和目標客戶羣,把特色化和差異化體現出來。”王俊壽認爲,這是普惠金融的精髓。

養老金融依然是一片藍海市場。“養老產業是銀髮經濟,其中蘊藏着金色的機會。”關於養老金融,王俊壽認爲,市場機遇、發展潛力很大,但市場建設需要雙管齊下、軟硬兼施。

具體而言,軟件方面,各家金融機構應不斷迭代金融服務理念、創新金融產品和經營模式。產品供給上,着力打造覆蓋養老儲蓄、養老理財、養老保險、養老信託、養老金管理等方面的立體化、多層次的養老金融保障體系。硬件方面,傳統金融機構要進行適老化改造。

尤其是,對老年人理財產品業務的風險提示一定要到位。“買者自負、賣者有責,這是一個對立統一的關係。”王俊壽說,對老年人推出適老化產品並對其進行適當性管理,能夠幫助其有效防範金融風險。

“數字金融是數字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金融強國的重要標誌之一。”王俊壽表示。

數字金融建設之風越來越熱,行業當中的共性問題愈發明顯。“一家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欲速則不達。”王俊壽舉例稱,當前行業內,數字金融建設存在“大幹快上”、重複建設投入等問題。如果數字金融的底層支撐和保障力度不夠,數字金融就是空中樓閣。

在王俊壽看來,各金融機構應結合自身特點,量力而行:先做數字化改造,再做數字化改良,最後進行徹底的數字化重構。因爲數字金融建設要兼顧多方因素,如需要通盤考慮底層算法、底層邏輯、算力、數字防篡改能力、金融倫理、數字鴻溝等,難以一蹴而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