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陝西瑞科IPO終止,股東中出現了4家券商的身影;

②其中,作爲股東之一的國信證券擔任了此次IPO的保薦機構;

③保薦機構入股合規與否?陝西瑞科給出了詳盡答覆,但仍有成長性、經營業績等被問詢。

財聯社訊(記者 肖斐歆) 3月7日,陝西瑞科及保薦人國信證券主動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文件,IPO終止,引發了熱議和關注。

論其原因,主要是陝西瑞科的股東背景構成中,有4家券商的身影。雖然持股比例不大,但卻得4家券商的“股東加持”,背後原因值得探究。

這4家券商分別是廣發證券、國信證券、中原證券、興業證券,發行前的持股比例分別爲1.22%、0.59%、0.44%、0.40%;發行後的持股比例分別爲0.92%、0.44%、0.33%、0.30%。

保薦機構入股被問詢合規性

陝西瑞科的主營業務爲貴金屬催化劑的研發、生產、銷售、加工及失活貴金屬催化劑回收再加工,可爲客戶提供貴金屬催化劑的諮詢、選型、開發、回收等系列服務,產品廣泛應用各 領域,其中以醫藥及醫藥中間體應用領域貴金屬催化劑爲主,服務大量上市公司。

此次IPO,公司擬募資5.57億元,按重要性原則投入貴金屬催化劑新材料生產基地項目、稀貴金屬資源再生利用項目、先進催化材料研發試驗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從財務數據來看,公司的業績有所波動。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爲93883.16萬元、118552.71萬元、118475.04萬元;淨利潤分別爲7701.41萬元、6732.80萬元、11148.67萬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達62006.19萬元,但淨利潤同比下滑幅度超過20%,僅有3319.05萬元。

在問詢函中,監管提到了毛利率和經營業績問題。申請文件顯示,陝西瑞科的主要貴金屬價格波動較大,導致2023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但淨利潤同比下降幅度超過50%。對此,監管要求發行人量化分析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下滑的具體原因、導致業績下滑的不利因素是否消除,並結合毛利主要來源、市場競爭情況等,說明發行人的業務實質,以及毛利和毛利率的可持續性。

保薦機構的入股,也成了監管關注的一大重點。監管要求陝西瑞科說明國信證券入股發行人併爲發行人提供保薦服務的合規性。

對此,陝西瑞科解釋道,國信證券完成對公司投資的時間爲2018年7月,開展保薦相關業務的進場時間爲2020年9月,國信證券入股公司的時間,早於簽訂有關協議或者實質開展相關業務兩個時點的孰早者。同時,國信證券場外市場部的投資行爲屬於市場化的交易行爲,且持有公司的股份低於1%,不存在利益衝突情形。

除此之外,創業板看重的“成長性”這一指標,也在問詢函的首個問題中被提及。發行人被要求進一步說明行業競爭格局、市場容量、競爭對手、行業地位等,並結合下游行業的需求變化說明主要產品的市場空間、未來發展方向和成長性情況。保薦人被要求發表明確意見,並完善《關於發行人符合創業板定位要求的專項意見》。

哪些券商撤回率高企?

3月以來,已有時代裝飾、晟威機電、崑崙聯通、陝西瑞科、思索技術、恆邦能源、中鼎恆盛7家公司主動撤單,終止IPO。撤回的原因也是不盡相同,有的創下了“全面註冊制下最快撤回材料記錄”,有的成爲2024年因現場檢查而終止IPO的首家企業。

IPO撤回潮仍在繼續。據多個公開數據顯示,截至3月7日,已有61家企業IPO終止,其中60家爲撤回材料所致。撤回數量家次排名靠前的有中信建投(8家)、中信證券(7家)、中金公司(5家)、民生證券(4家)。

海通證券、華泰聯合、開源證券、中原證券各撤回3家,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招商證券、東方證券承銷保薦、五礦證券各撤回2家。

國泰君安、國金證券、國投證券、中泰證券、申萬宏源承銷保薦、廣發證券、東吳證券、興業證券、德邦證券、東興證券、華西證券、國信證券、第一創業承銷保薦、世紀證券、首創證券、華源證券以上16家券商各撤回1家。

由於自身保薦家數多,不少投行強勢的券商撤材料數也往往較多,撤回率指標也更被關注。但部分中小券商由於保薦數量較少,導致撤回率被過於放大。如世紀證券、首創證券、華源證券撤回率爲100%,但三家券商年內均只撤回了1單。

爲了減少這類情況帶來的誤差,記者僅分析主撤家次超過3家券商的撤回率,共有8家券商。按撤回率從高到低排名,分別是中原證券(75%)、中金公司(35.71%)、開源證券(30%)、中信建投(26.67%)、中信證券(25%)、華泰聯合(21.43%)、民生證券(20%)、海通證券(15.79%)。

其中,民生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已在年內收到有關投行業務的相關罰單。

在近日的兩會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證監會新主席吳清表示,將進一步加大新股發行領域現場檢查、現場督導、稽查執法力度,壓實發行人信息披露責任和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堅持“申報即擔責”,對於涉嫌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爲的,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即使撤回發行上市申請,也要一查到底。

來源:財聯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