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馮櫻子 北京報道

今年以來,多家中小銀行集中補充資本。

3月11日,貴州銀行在公告中披露了該行近兩年的50億元資本補充計劃,2024年和2025年分別計劃發行30億元和20億元二級資本債,用於補充二級資本。

2023年,貴州銀行曾發行1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補充其他一級資本。

業內認爲,銀行集中“補血”的背後,一方面是爲了滿足“資本管理新規”,另一方面與銀行經營環境有關。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銀行業資本充足率面臨壓力,尤其是在利潤增速較低,內源資本補充空間縮小的情況下,資本補充壓力更大。對此,銀行一方面可發展中收節約資本,另一方面應用好資本補充工具,豐富外源融資。

貴州銀行披露50億元資本補充計劃

在經營壓力不減、淨息差承壓的背景下,如何夯實資本水平、加強資本管理,成爲中小銀行面臨的共同課題。

3月11日,貴州銀行公告稱,該行將於3月27日下午2:30舉行2024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將提交三項普通決議案供股東審議,分別爲審議並批准委任吳帆女士爲該行第三屆董事會執行董事;審議委任陳多航爲第三屆董事會非執行董事和《貴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23–2025年資本規劃》(下稱“資本規劃”)。

2023年該行發行1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補充其他一級資本,2024年和2025年分別計劃發行30億元和20億元二級資本債,用於補充二級資本。

貴州銀行方面透露,2023–2025年該行資本充足率最低目標爲: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低於7.5%,一級資本充足率不低於8.5%,資本充足率不低於10.5%。

與此同時,該行將結合監管規定的第二支柱附加資本要求及輕度壓力測試資本缺口等情況,在各級資本充足率最低目標基礎上保持1–1.5個百分點的緩衝空間,以夯實資本基礎,確保業務持續穩定發展。

“隨着利率市場化的深入和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本行整體息差預期逐步收窄,內生盈利對資本補充能力進一步下降。此外,在面臨經濟下行壓力時,本行總體信貸資產質量承壓,將對利潤生成帶來更高挑戰。”貴州銀行方面表述。

與此同時,貴州銀行方面表示,根據該行發展戰略,預計未來該行總資產仍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資本消耗相應提升。整體來看,隨着傳統存貸款業務盈利水平下降,該行需提前做好資本儲備。

對此,《華夏時報》記者聯繫貴州銀行,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公開資料顯示,貴州銀行成立於2012年10月11日,總部位於貴州省貴陽市,是由遵義市商業銀行、安順市商業銀行、六盤水市商業銀行合併重組設立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2019年12月30日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貴州銀行實現營業收入64.30億元,同比增長6.90%;淨利潤22.06億元,同比增長1.00%。截至2023年6月末,貴州銀行資產總額5754.18億元,負債總額5284.97億元;不良貸款率1.38%,撥備覆蓋率367.84%,資本充足率13.24%。

中小銀行集中“補血”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通過增資擴股、發行二級資本債、發行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債務工具等形式補充資本。

2月,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披露,滄州銀行已獲批將註冊資本由614809.8942萬元變更爲814809.8942萬元。去年8月份,滄州銀行增資擴股20億股的方案獲得正式批准,同意滄州銀行募集股份不超過20億股。

此外,今年1月以來,張家口銀行募集國有股份不超過6.5億股的變更註冊資本方案獲批;廣西崇左農商銀行通過利潤轉增註冊資本722.24萬元,註冊資本將由5.08億元變更爲5.15億元;廣西大新農商銀行通過利潤轉增方式增加註冊資本304.3萬元獲批。

2023年11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正式對外發布《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下稱“《資本管理新規》”),並於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其中規定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5%;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6%;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

除上述資本充足率監管要求外,商業銀行的槓桿率不得低於4%。系統重要性銀行在滿足上述最低槓桿率要求的基礎上,還應滿足附加槓桿率要求。

貴州銀行方面也提出,《資本管理新規》對銀行資本充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該行需提前謀劃。

“資本金是銀行滿足監管要求、增厚風險緩衝墊的重要基礎。《資本管理新規》的正式實施對商業銀行資本金管理提出新要求,商業銀行適度提升資本金規模有利於平抑資本管理新規實施對資本充足率帶來的波動,實現穩健經營。”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曾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分析。

根據金融監管總局公佈的數據,2023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指標同比略有下降,資本充足率爲14.77%,同比小幅下降0.32個百分點,環比上升0.11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爲11.90%,同比下降0.31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爲10.36%,同比下降0.28個百分點。

杜陽表示,當前,我國處於經濟復甦的關鍵時期,仍需要銀行增加信貸供給,引導社會資金流向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信貸投放的增加加劇了資本消耗,故需要提升資本補充力度,以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同時,杜陽提到,內源融資能力減弱,需要使用更加靈活多元的資本補充方式。2023年以來,受淨息差收窄及其他因素影響,銀行盈利能力下滑,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內源融資補充資本的能力,故需要通過增資擴股、發行永續債、二級債等外源融資方式進行補充。

對於中小銀行集中“補血”,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曾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主要壓力來源於,銀行淨利潤增長較慢,內生資本補充能力下降,需較多依靠外源性資本補充,但目前資本市場情況承壓,導致外源性資本補充也存在一定壓力。此外,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壓力也較大。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