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招銀理財、光大理財、廣銀理財、蘇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推出“理財夜市”產品,受到投資者關注。什麼是“理財夜市”?它爲何受追捧?又有哪些風險?如何保護投資者權益?銀行理財市場還有哪些創新空間?一起來看本期快問快答→

問:什麼是“理財夜市”?

答:銀行理財是百姓財富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今年以來,多家理財公司通過豐富服務形式來滿足市場和投資者多元化的投資需求。在此背景下,“理財夜市”應運而生。

據瞭解,“理財夜市”是爲了便於投資者在銀行非營業時間辦理理財業務所推出的服務。記者從廣銀理財獲悉,以該行推出的“日添薪”理財夜市服務爲例,今年1月份該產品推出後,受到投資者歡迎。目前,“日添薪”現金管理類產品的銷售規模已經超過10億元,存續規模超過30億元。

問:“理財夜市”爲何受追捧?

答:普益標準研究員鄧皓之認爲,“理財夜市”受追捧,首先是滿足了投資者對理財交易時間的需求,爲投資者提供了便利的理財服務。其次“理財夜市”還優化了收益計算時間,投資者的申購和贖回可以在當天完成,使得投資者能夠提前一天獲得額外的收益。如再遇週末或節假日,額外獲取收益的天數將更多,進一步拉高了投資者的投資熱情。

對理財公司來說,“理財夜市”以其創新的服務激發投資者的購買動力,在促進產品銷售的同時也有利於提高理財公司競爭力。記者發現,“理財夜市”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最受投資者歡迎。比如,光大理財“24小時不打烊”的產品主要是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投資者只要在交易所工作日24時前(不含)購買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在第2個交易所工作日就能享受收益機會,或者資金到賬,縮短了資金等待的週期。

蘇銀理財有關負責人表示,通常投資者如果在週四17時之後購買普通現金理財產品,要等到下週一才能開始計算收益。但如果購買的是“理財夜市”相關產品,那麼週五就可以開始計算收益,相較於普通產品增加了3天計算收益的時間。例如,2024年龍年春節共有8個法定休息日,在“理財夜市”購買影響起息的時間差距會更大。

“理財夜市”讓投資者的投資體驗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北京工作的崔亮告訴記者,“白天工作非常忙碌,晚上纔有時間購買理財產品,非常容易錯過理財產品申購時間”。廣銀理財產品管理部總經理黃樂對記者表示,“理財夜市”的創新服務,讓原來閒在賬上的活錢有了新的用處,爲居民的財富管理模式帶來了全新體驗。

問:“理財夜市”有哪些風險?

答:值得注意的是,爲加強對理財公司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監督管理,防止不規範產品無序增長和風險累積,促進現金管理類產品業務規範健康發展,原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曾聯合印發《關於規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商業銀行、理財公司應當加強現金管理類產品開展同業融資的流動性風險、交易對手風險和操作風險等風險管理,做好期限管理和集中度管控。

業內人士認爲,現金管理類產品的底層資產一般是存款、同業存單、高評級債券等,這類資產風險相對可控。管理人對這類產品的申贖變化有更好的預判管理,但是流動性風險也不容忽視,理財公司應當根據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業務性質和風險特徵,建立健全現金管理類產品的業務管理制度,制定和實施相應的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確保持續有效地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相關業務的各類風險。

“受人之託,代客理財”是理財行業的本源,做好投資者權益保護關係理財行業長遠發展。一般來說,在理財產品實際購買過程中,過往業績對投資者決策起到重要參考作用,但過往業績並不能代表未來業績,加上部分理財公司未能充分揭示理財產品投資屬性,經常導致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與實際不符

問:如何保護投資者權益?

答:爲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理財市場有序發展,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理財產品過往業績展示行爲準則》提到,展示理財產品過往業績應當有助於向投資者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風險,真實、準確體現管理人的投資管理水平,保障投資者的知情權,增強投資者對產品性質和特點的判斷,有利於充分揭示理財產品“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特徵。

天眼查數據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陳倞表示,理財機構要根據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向投資者規範展示過往業績,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風險,不能在投資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捆綁和搭配銷售其他理財產品。因此,理財機構只有遵守保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這個前提,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同業競爭中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增強獲客能力和推動行業穩健發展。

專家表示,從理財行業的服務模式和產品的創新角度看,無論如何創新服務都要保障投資者知情權。銀行理財機構在開展“理財夜市”模式時,也對其資產管理能力和業務運營水平提出新要求。黃樂表示,“理財夜市”類產品對投資端流動性管理形成了業務挑戰。理財公司必須掌握這類夜市產品的申贖變化,不斷修正贖回預期,提高對產品端申贖預判的準確性,做足流動性儲備。

做好投資者保護還需要引導理財公司規範信息披露。近段時期,多家理財公司均強化了持續性信息披露及投資者陪伴,旨在幫助投資者樹立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切實保障投資者權益。比如,華夏理財嚴格按照監管要求披露理財產品信息,多層次完善工作機制,持續提升信息披露質量水平;渤銀理財充分藉助理財信息披露平臺完成了投資人員、銷售人員、託管機構、關聯交易等信息的披露,確保可能影響投資者權益的任何情形都得到充分披露。

從整體來看,近年來銀行理財機構持續加強信息披露管理。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已有31家理財公司和28家商業銀行接入中國理財網信息披露平臺,實現對理財公司全覆蓋,累計發佈各類公告近10萬份。

問:銀行理財市場還有哪些創新空間?

答:2023年,銀行理財行業積極佈局產品體系建設,多家機構開啓降低費率“價格戰”,以此提振理財產品吸引力。但是由於“資產荒”的困擾和理財收益下行波動影響,理財行業規模增長相對緩慢。

總的來看,2023年,理財行業通過不斷豐富創新產品線,加大低波穩健產品供應,主動適應淨值化時代理財客戶投資特點偏好,爲投資者創造了安心的持有體驗。《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3年)》顯示,截至2023年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6.80萬億元,全年累計新發理財產品3.11萬隻,募集資金57.08萬億元。截至2023年末,全國共有258家銀行機構和31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共存續產品3.98萬隻,存續規模26.80萬億元。

專家表示,2023年以來,我國經濟保持恢復向好態勢,增長動能不斷增強,轉型升級持續推進,貨幣政策精準施策和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這都爲銀行理財行業創造了有利環境。銀行機構要按照堅守定位、迴歸本源、市場導向、差異發展的原則,持續引導行業改革轉型,夯實行業高質量發展根基。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對理財公司來說,要提高理財產品競爭力,最根本的還是要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和資產配置能力,爲投資者創造更大價值。此外,投資者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投資能力和投資需求來做好資產配置,不要盲目跟風投資,不要盲目追逐熱點,警惕熱點背後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