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纔是打仗的武器”。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梁宵

編輯|米娜

頭圖來源|受訪者

馮興亞肩上又多了一副重擔。

他是廣汽集團總經理,兼任廣汽旗下兩大自主品牌傳祺、埃安的董事長,2023年7月,這個名單上又增加了廣汽國際。

這也是一個明確的信號,“動員一切力量推進國際化”。在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馮興亞透露,過去幾個月,廣汽的國際化板塊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調整。2024年春節前,他集中走訪了東歐、東南亞、南美等多個國家,看到了機會,也發現了問題。但用他的話來說,國際化是車企未來重要的增長支撐,“不管有多困難都要克服”。

對中國車企來說,這些困難,一方面來自海外營商環境的未知風浪;另一方面來自於競爭對手的追擊。2023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491萬輛,躍居全球第一。國內車企激戰的硝煙也將彌散到國際市場,給本已焦灼的局勢更添一把火。

如何看待當下愈演愈烈的價格戰?廣汽的應戰策略是怎樣的?“萬億廣汽”的未來增長來自於哪裏?國際化的機遇和挑戰又有哪些?馮興亞就這些問題一一做了回答。

以下爲對話要點:

1.合理有序的價格競爭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市場活力,但如果不是因爲真正的創新帶來的成本遞減,只是一味降價,企業怎麼能有發展後勁?

2.價格是用來定位的,價值是用來打仗的,成本是用來盈利的。

3.有幾個是堅決不能做的:不能過度消耗產品價值感,不能損害供應鏈夥伴的利益,不能因爲降成本而降標準,不能因此喪失社會責任,這些都是企業安身立命的基本保證。

4.“萬億廣汽”的兩大重要支撐:一個是國際市場開發;一個是能源板塊。

5.未來要集合、動員一切力量開拓國際市場。去年廣汽在組織變革上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推進海外研產供銷一體化。

6.人才的當地化,是我們要快速補足的短板。

攝影:梁宵

以下爲採訪內容實錄(有刪減):

談價格戰:“價格是用來定位的,價值是用來打仗的”

《中國企業家》:2024年國內車企進入一輪愈加激烈的價格戰,你對這種現象怎麼看?

馮興亞:降價促銷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我認爲價格戰大概分成兩類:一種是良性的、有智慧的價格戰;另外一種就是惡性的、損人不利己的。比如有的企業做了一些不切實際目標的生產計劃,最後產能大,需求少,供過於求,不得不降價清庫存;另一種則和企業的目標和規劃相關,有的企業希望重新改寫行業版圖,降價衝量——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價格戰。

合理有序的價格競爭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市場活力。但如果不是因爲真正的創新帶來的成本遞減,只是一味降價,企業怎麼會有發展後勁?

所以這個過程就會出現車企的優勝劣汰,你看新能源汽車裏面,一些新進入的已經關門了,未來繼續會有企業被洗牌出局,市場會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

《中國企業家》:價格戰是必然會發生的,但身在其中的企業想必很痛苦。

馮興亞:對,我想是這樣。

《中國企業家》:廣汽的應戰策略是怎樣的?不久前,傳祺、埃安也相繼降價了。

馮興亞:我經常講三句話:價格是用來定位的,價值是用來打仗的,成本是用來盈利的。

所以第一,我們要適應價格競爭的要求,不斷通過生產模式和流程創新,比如平臺化、模塊化等去挖掘成本降低的空間;第二,是通過技術和服務創新來提升價值,相當於在保證產品價格定位的情況下,提高市場競爭力。

除此之外,我認爲有幾個是堅決不能做的:

首先不能過度損害產品價值感,這樣會傷害品牌,如果頻繁降價,消費者已經購入的產品保值、二手交易價格都會受影響——這些指標都是未來新車價格的重要支撐,所以不要過度透支品牌消費者的信賴和忠誠,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二不要損害供應鏈夥伴的利益,不要通過給供應商施壓來降低成本,這樣的話,供應鏈的基礎就被損害了,比如有的供應商爲了保住生意,滿足企業降本的苛刻需求而偷工減料,這樣的風險怎麼去管理?所以無論如何,供應鏈的最低利益是要有保證的。

第三不要因爲降成本,而對所使用的原材料、零部件降低標準,這也是飲鴆止渴,最終損害的是產品品質和品牌形象。

最後不要因此喪失社會責任:第一是員工層面,不能剋扣薪資,否則沒有人才還如何競爭?第二不能偷稅漏稅,這些都是企業安身立命的基本保證。

談增長:“不僅是科技廣汽,還是能源廣汽”

《中國企業家》:廣汽集團2022年營收超過5000億元,去年提出了2030“萬億廣汽”的目標,新增長來自於哪裏?

馮興亞:萬億市場的兩大重要支撐:一個是國際市場開發;一個是能源板塊。

我們經常講,未來的廣汽不僅是科技廣汽,還是能源廣汽,所以會圍繞能源產業鏈和能源體系建設進行佈局,比如說電池產業鏈相關的,從礦產資源開發、到電池生產、再到回收處理;另外就是能源服務,滿足消費者對充換電的需求,進行充換電網絡的建設,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增量因素。

《中國企業家》:新能源現在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廣汽算是傳統國有車企裏面轉型成效比較突出的,你認爲原因有哪些?

馮興亞:這不是偶然的某一項因素決定的,首先得益於我們對整個未來電動化市場、對未來技術演進的理解,對未來消費者需求的把握,所以纔會形成明確的能源產業發展戰略。

比如廣汽集團前兩年就提出“二的六次方能源行動”,就是要實現電池可買可租、可充可換、可慢充可快充,容量可大可小、里程可長可短、可買電可賣電、可回收可梯次利用。其中的“賣電”,我們就研究了幾年的時間,現在廣汽埃安已經可以把車上的電傳輸到其他車輛上,下一步目標就是進行併網——只要解決了技術上的難題,交易機制打通,未來所帶來的價值和潛力就是無窮的,相當於以後汽車就是一個移動的儲能單元。

另外一個是體制機制的改革,讓企業潛能得到了極大的釋放。比如說我們超快充技術XFC是國內領先的,這個技術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最開始就是廣汽內部一個研究石墨烯技術的團隊,在研發過程中看到了產業化的可能,所以就獨立出一家公司——巨灣技研,相當於企業和員工共創。現在這家公司剛剛成立三四年,估值已經超過百億元了。

《中國企業家》:相比於充電,換電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很多企業還對此存疑,廣汽不久前提出要加快換電站佈局,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馮興亞:當前的換電市場確實很尷尬——重投入,還不見效益,進入其中的企業運營起來很困難,因爲現在整個社會電動汽車保有量還是有限的,投入產出不成比例。

但隨着未來電動化時代的到來,換電市場的價值就會顯現出來,首先,具備了規模效應,經濟性得到了改善;另外,換電站佔用空間更小,相比於充電站而言,資源利用效率更高,同時也能給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比如廣汽現在換電技術可以做到90秒,是不是比加油還快?這樣的效率提升會進一步加快換電服務的普及,市場就會慢慢做大。

談國際化:“人才的當地化是需要快速補足的短板”

《中國企業家》:中國車企都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去年你接任了廣汽國際董事長,接下來有什麼打算?

馮興亞:就是要集合、動員一切力量開拓國際市場。

從去年開始,廣汽的國際化板塊做了多方面的重大調整,包括國際化的開發體制、市場推進體制,研產供銷一體化的體制等。

國際化的戰略可以分爲三個階段:第一個就是走出去;第二個要走進去,也就是要構建本地化的生產和研發體系;第三個是走上去,就涉及到品牌高端化的問題。以前的國際化都是通過銷售公司來做,現在的國際形勢下,國際化更需要產品創新,科技創新以及生產組織體系全產業鏈條的參與,這也是去年廣汽在組織變革上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推進研產供銷一體化

《中國企業家》:你提到國際化的三個階段,廣汽目前處在什麼階段?

馮興亞:我認爲中國企業在第一個階段已經形成了比較好的經驗了,已經走出去了,去年中國汽車出口量衝到了全球首位。現在的任務就要走進去,因爲我們在國外生產的車輛比重並不高,所以如果定義一下當前的階段,我認爲廣汽正處在“進一步鞏固擴大走進去的優勢,而在走上去的萌芽階段”,還是有很多的機會點可以發掘,我們的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出口15萬輛、2030年實現出口50萬輛。

《中國企業家》:當前階段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馮興亞:人才的當地化,這一點是我們要快速補足的短板,特別是在當前的海外營商環境下,更不能沿用在中國總部指揮當地的管理模式,那樣就無法迅速對市場做出反應,及時解決突發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