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呂文琦

近日,又有一波壽險產品停售潮襲來,這次的主角是經代渠道熱賣的儲蓄險產品。

僅2月,便有長城人壽、信美相互、中英人壽、信泰人壽、中意人壽等公司十餘款養老年金和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在保險經代下架。下架潮引發的搶購甚至讓某保險經紀公司的內部系統無法支持投保。

另外,有經紀公司公佈了部分增額壽險和年金險的預計停止投保時間,相關產品預計將於3月底前下架。

本次停售潮的主要原因爲經代渠道“報行合一”的大幕拉開。2024年2月1日,金融監管總局人身險監管司發佈的《關於2023年度人身保險產品情況的通報》中,指出了目前保險產品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其中第一條就點名部分公司經代渠道“產品設計不符合‘報行合一’的基本原則”。

監管部門要求,被點名的公司應於2024年2月26日前向監管提交問題整改及問責情況報告,同時下架停售有問題的產品。其他公司應當通過自查,如發現問題立即整改,否則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大問責力度”。

有保險經紀公司負責人向界面新聞指出,目前來看,已繕發保單不受影響。未來,一種可能是僅砍掉保險公司支付的銷售費用,客戶保單收益不受影響,另一種可能是客戶保單收益和銷售費用雙降。

對於行業的影響,前述負責人表示,如果是互聯網保險經紀公司,佣金和產品在經歷了2021年底的互聯網保險新規後已被擠幹水分,目前都在監管要求的範圍之內,本輪“報行合一”影響有限。

“但對於線下經營非互聯網專屬產品的經代渠道,佣金、合作條款和產品將發生很大的變化。除此之外,保險公司內部的個代渠道也會受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基本法,畢竟能給銷售端的利益少了。”他進一步向界面新聞表示,“自己沒有隊伍,依賴銀保和經代渠道的中小型保險公司2024年將過得比較艱難。”

除了來自監管的合規壓力,降低險企負債端壓力是自2023年以來壽險業的主旋律。

根據監管披露的數據,截至2023年年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爲28.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05%;財務投資收益率爲2.23%,綜合投資收益率爲3.22%,均低於內含價值長期投資收益率5%的精算假設。

市場的利率也在不斷走低,最新一期LPR超預期降息25BP,5年期LPR已降至3.95%。東吳證券非銀分析師葛玉翔認爲,LPR持續調降或將打開2024年一年期以上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性。

儘管產品不斷更新、下調收益率,但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在選購保險產品時應以自己需求爲先,不要衝動或盲目購買不適合的儲蓄險產品。一旦發生前期退保,將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