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印度大選,正成爲30年來最沒有懸念的一場。

9.68億合格選民,105萬個投票站,聲勢浩大的印度大選即將開始。

當地時間3月16日下午,印度選舉委員會宣佈,2024年印度人民院選舉將於4月19日舉行,6月4日開始計票,並於當天公佈計票結果。印度人民院相當於西方議會的下院,但權力大於上院聯邦院,每五年舉行一次全國選舉,在一共545個席位中贏得簡單多數政黨或政黨聯盟就能組閣。

印度人民黨出身的現任總理莫迪,在2014年首次當選後,於2019年以壓倒性勝利獲得連任,如今在連續執政兩屆後,依然保持着很高的人氣,支持率長年保持在70%以上。雖然莫迪在選舉上也面臨反對黨的挑戰,但在反對黨中很難找到一位能與莫迪相提並論的領袖。

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研究員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莫迪的再次當選是大概率事件。外界也認爲,2024年的大選,正成爲30年來印度最沒有懸念的一場大選。

一場爲期6周的大選

相比很多國家在一天內完成投票和計票工作,印度的大選流程顯然要複雜得多。投票將分七個階段進行,第一個投票日爲4月19日,最後一個投票日爲6月1日。全國的投票結果將於6月4日一起統計,並預計會在同一天公佈。

除去第一個和最後一個投票日,其他的投票日期爲4月26日、5月7日、5月13日、5月20日、5月25日。有些邦將在上述的一天內完成投票,而也有些邦將分幾個階段進行投票。

2023年印度成爲了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放眼世界和歷史,如此規模的選舉似乎都是沒有先例的。2019年的印度大選,在9.12億有資格投票的選民中,有6.12億人蔘與了投票,投票率爲67.4%,創歷史新高;而今年的選舉,符合資格的選民進一步上漲到了9.68億。

爲使近10億的選民有機會投上票,印度選舉委員會部署了大約1500萬的選舉工作人員,他們將帶着選舉用的物資,騎着大象和駱駝,徒步穿越冰川和沙漠;也會使用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例如快艇和直升機,到達印度的各個角角落落。

不難想象,如此規模的選舉也有望成爲世界上最爲昂貴的選舉。印度選舉研究專家、印度媒體研究中心主席拉奧(N Bhaskara Rao)表示,僅計算政黨和候選人拉攏選民的花費就可能超過1.2萬億印度盧比(約合1042億元人民幣)。

拉攏選民,除了常規的砸錢投媒體廣告外,向選民送禮也是印度大選的一大特色,禮品的種類五花八門,包括現金、家用電器甚至可以是家畜。不過投票採用的是無記名投票,各黨派送禮的實際效果很難界定。

印度實行多黨制,約有2660個註冊政黨,此次參加選舉的政黨預計也在2400個以上。在2022年,印度的識字率僅爲76.32%,加上紛繁複雜的政黨名稱,大多數政黨除正式的黨名外,還有自己的象徵物幫助選民進行識別。如執政黨印度人民黨的蓮花,反對黨國大黨的手,此外梳子、大象乃至自行車,都有背後代表的政黨。

自印度在1947年獨立後,先後共有14人出任總理一職,但除了開國總理尼赫魯外,尚沒有人能連任三屆,而莫迪將有望再次刷新歷史。在選舉日期公佈後,莫迪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我完全有信心,我們將得到(選民)充分的喜愛和祝福。”

2月5日莫迪在議會演講中曾表示,印度人民黨要在此次大選中奪得370個人民院席位,而由印度人民黨領導的執政聯盟——全國民主聯盟,則有望獲得400個以上的席位。在2019年的選舉中,印度人民黨在人民院獲得了303個席位。

在總共545席的人民院中,如果單一政黨獲得370席,即意味着掌控了人民院三分之二的議席。回望印度歷史,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在40年前的1984年,當年在總理英迪拉·甘地遇刺身亡後,國大黨贏得了414個席位。

自印度獨立以來,印度國大黨曾長期執政,但在莫迪上臺後,國大黨的支持率一路下跌。在此次選舉中,國大黨與20多個反對黨組建反對黨聯盟——“印度國家發展包容性聯盟”(INDIA),但依然難以對莫迪的連任形成真正的威脅。

莫迪的底氣

其實在宣佈選舉日期之前,莫迪早已開啓了選舉模式,他幾乎每天都在全國各地飛來飛去,參加新項目的啓動儀式,在大型集會上演講造勢。莫迪在演講中會不斷強調印度近年來的經濟增長,經濟成就已經成爲了莫迪最大的政治資本。

在擔任總理前,莫迪曾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長達13年。當時莫迪就已展現出了經濟才能,古吉拉特邦經濟飛速發展,被譽爲印度的“改革試驗田”。從2002年4月至2012年3月這十年內,古吉拉特邦每年平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爲10.27%。

在莫迪上臺前的2013年,印度被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評爲脆弱的新興經濟體。不過,2014年至2022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5.6%。同期,其他14個大型發展中經濟體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僅爲3.8%。

根據印度政府日前發佈的數據,2023年第四季度(10月~12月)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8.4%,高於此前市場預計的6.6%左右,這是印度在今年大選前最後一次公佈GDP數據。至此,印度連續第13個季度實現經濟的正增長。

印度如今已是全球增速最快的主要經濟體,在中短期內有望繼續維持相對較高的經濟增速。與此同時,莫迪政府還在2023年利用主辦二十國集團峯會(G20)的契機在國際舞臺彰顯印度的大國實力與莫迪個人影響力,強化了民衆對莫迪領導印度崛起的信心。

去年12月,印度舉行了大選前最後一輪地方選舉,在主要的四個邦中,印度人民黨贏得了三個邦的選舉,從主要反對派印度國大黨手中奪取了恰蒂斯加爾邦和拉賈斯坦邦,並第五次在中央邦獲勝,打破此前紀錄,進一步鞏固了莫迪的選前地位。

長期以來印度人民黨的競選策略一直以民衆福利和印度教民族主義作爲支撐。所以在“經濟牌”的同時,莫迪打起了“宗教牌”,來進一步穩定選情,並試圖打造以“印度教傳統”爲核心價值觀的“新印度”。

1月22日中午,莫迪在印度北方邦小鎮阿約提亞,爲備受爭議的羅摩神廟舉行揭幕儀式,希望利用印度教民族主義進一步提振今年的大選選情。不過林民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此行事的後果將會加劇印度國內族羣的分裂,爲未來的穩定埋下隱患。

不過即便如此,相較於2019年大選,莫迪和他領導的印度人民黨面對的內外環境仍更加樂觀,在多項影響選舉的核心要素上具備壓倒性的優勢,他的地位在短期內難以撼動。

相關文章